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是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一场历史大考。抗击疫情,不仅是物质和科技的角力,更是精神和文化的对垒。在这场艰苦卓绝的阻击战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付出了巨大努力,形成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精神大厦宏阔而磅礴的巍然气象。
一
伟大的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
病毒突袭而至,疫情来势汹汹,武汉告急!湖北告急!全国告急!党中央果断要求湖北省及时对人员外流实施全面严格管控,整个武汉市按下“暂停键”。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全国打响防疫阻击战。
白衣为甲,逆行出征。湖北省和武汉市医务人员同病毒短兵相接,率先打响了疫情防控遭遇战;346支国家医疗队、4万多名医务人员毅然奔赴前线,在万家团圆的除夕之夜踏上征程。星夜驰援,四方响应。19个省区市对口帮扶除武汉以外的16个市州,在最短时间内集聚最优秀的医务人员和最急需的医疗资源紧急支援。常态防控、全面动员,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无数中华儿女逆行而上,万千平凡英雄挺身而出,全体中国人民守望相助,用生命守护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奉献之歌,闪耀着一缕缕震烁世界的精神之光。
逆境中的光,迸发出的是生命的原动力;前行中的路,展现出的是精神的全景图。疫情肆虐全球的时候,中国交出的这份答卷不仅展示出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更显示出中华优秀文化的深厚伟力。
腊月二十四,广州前往武汉的高铁上,84岁的钟南山院士靠着椅背打盹的照片,令人心疼之余,又多了几分安心。指导中医药全过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的张伯礼、身患渐冻症却冲锋在前的张定宇、闻令而动紧急奔赴武汉执行科研攻关和防控指导任务的陈薇,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共产党员。在新冠肺炎疫情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与大考之中,他们怀揣炽烈的赤子之心,在各自的答卷上写下“忠诚”二字。
73岁的李兰娟院士,第一时间奔赴武汉,成为ICU病房的“定海神针”。她坚持进入到最危险的“红区”查房,以面对面的方式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当她的面部“压痕照片”在网上流出后,瞬间就让众多网民泪目。
从耄耋之年的院士,到95后的护士,从执勤备班的公安民警,到蹲点守卡的下沉干部,从奋战在工地一线的普通工人,到奔走在农村社区的志愿者,他们叫响了“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誓言,以疲弱的身躯,扛起了如山的责任;以大爱的担当,凝聚起磅礴的力量。舍我其谁,勇于担当,这既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自觉。
中华民族是有着伟大精神的民族。中国人历来抱有家国情怀,崇尚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信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和衷共济、风雨同舟,倡导守望相助、尊老爱幼,讲求自由和自律统一、权利和责任统一。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14亿中国人民显示出高度的责任意识、自律观念、奉献精神、友爱情怀,铸就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防线,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这种可贵的文化精神,在关键时刻就会无可遏止、淋漓尽致地爆发出来,表现为我们应对考验的情怀和胆略,凝聚成我们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自信和底气。
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战天斗地、创造生机的历史实践中锤炼、积淀而成的。伟大的抗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的又一颗精神的“钻石”。它不仅激励中国人民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战略成果,也成为照耀人类文明历史星空的文化高光。
二
伟大的抗疫精神,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人民情怀。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抗疫斗争中形成的伟大抗疫精神,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和为民情怀,全面激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交融与升华,极大地丰富了当代中国文化精神。
抗击疫情,是一次由先锋引领的冲锋。“我是党员我先上”,成为了抗疫战场上最响亮的口号。无数党员当先锋、打头阵,迎着困难上,冒着危险进,成为了风雨来袭时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高扬的党旗始终飘扬在抗疫一线,激扬的是希望,汇聚的是人心,感召的是力量。
“作为党员,必须冲在前面。”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护士邓甜甜,主动报名和两名同事一起,于除夕前赶赴武汉金银潭医院支援。
火神山医院开建的当天下午,项目现场执行经理张正林带领128名工人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勇担重任,确保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在建设过程中,机器不够用,党员突击队员手抬肩扛吊装箱式板房;负压病房风管连接松动时,党员义无反顾冲上去冒着感染风险维修风管……
初心使命不是喊出来的,而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人民日报社湖北分社卫生系统的“跑口记者”程远洲在打响武汉保卫战的两个多月里,采写了上百篇公开报道。他说:“我觉得抗疫就像是一次刻骨铭心的现实党课,让我擦亮了一名党报记者的初心、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
哪里最危险、哪里最艰苦、哪里最需要,哪里就有广大党员拼搏战斗的身影。据统计,在抗疫一线从事疫情防控工作的党员、干部有3914.4万人,其中党员2977.1万人,占76.1%。全国参与疫情防控的志愿者有2369.8万人,其中党员1326.2万人,占56.0%。援鄂医疗队4.3万人中,党员2.4万人,占56.1%。其中,有396名党员、干部在抗疫一线因公殉职(牺牲)。
穿过历史的长河,我们不难找到外敌入侵、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的痛苦回忆,也不难找到洪水、干旱、地震、瘟疫等灾难记忆。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自己的执政理念,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装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人民立场是共产党的根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已经内蕴成为了共产党的文化基因,不断赓续传承、发扬光大。
战争年代为民赴死,和平时期为民立命,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能够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的制胜基因和文化密码。伟大的抗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等文化精神的生动写照,必将铭刻在历史深处,烛照千秋!
三
伟大的抗疫精神,推动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新创造。
与病魔的殊死搏斗,与疫情的竞速赛跑,给我们带来了艰辛磨难与巨大考验,也推动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趋成熟,锤炼着中国人民的心志和筋骨,更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新创造,使之与时俱新、更富活力。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历史的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人类的战“疫”史,蕴含着医学进步、科技发展、文化繁兴。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于磨难中进步,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典型特征。伟大的抗疫斗争,既砥砺了中国精神,又丰富了时代文化,极大地拓展了民族文化精神的时代内涵。
这种新创造体现在人民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更加自信。文明的成果通过制度的优势得到体现,文化的自信通过善治的彰显得到激发。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生动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温度”,见证了火神山医院建设的“中国速度”,创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中国方案”。党的坚强领导和强大动员能力,全民参与的严密防控体系,依法公开透明负责任的阳光防治,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是中国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心所在、力量所在。西方一些知名学者也看到了这一点,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说:“这可能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让全世界人看到中国体制的优势。”
这种新创造体现在人民对于尊重科学的更加认同。科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形态,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累积的知识体系、理性思维和价值规范。面对前所未知的新型传染性疾病,人民切身感受到了科技的“硬核”支撑作用。大数据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在疫情发现预警、溯源追踪、分级差异化防控等方面的广泛运用,数据共享、疫苗研发、医疗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的科技创新,人民生活保障的全方位渗透,都让中国抗疫走在了世界前列。“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陈薇院士,大年初二飞赴武汉开始工作,进行火线攻关,大大缩短核酸检测时间、加快确诊速度,带领团队在疫苗研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极大地提振了人们战胜疫情的信心。
这种新创造体现在人民对于健全完善自己人格的更加自觉。以文化人,文化也是人化的过程。此次抗击疫情,不管是身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还是战斗在后方的基层干部、志愿者,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用担当守护一座城”的深厚仁爱传统、“我斩新冠,携汝赏樱”的乐观主义精神、“居家就是作贡献”的高度自律意识,是取得战“疫”胜利的关键所在。中华民族向来有不惧艰险、不怕牺牲、忘我付出的斗争精神,向来有刚强不屈、独立不惧、创新创造的浩然之气,向来有仁民爱物、推己及人、德济天下的仁善之心,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再次得到了激发和创造。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组长布鲁斯·艾尔沃德说:“这种纯粹的利他主义是所有其他国家都应当学习的,这是真正的团结。”
这种新创造体现在人民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知更加坚定。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国文化所一贯倡导的处世之道。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履行国际义务,第一时间向世卫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组织主动通报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发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第一时间公布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第一时间公布将疫苗作为世界公共产品,与多个国家、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合作,派出医护人员,提供国际援助,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充分展示了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大国形象。命运与共,大道不孤。中国人民始终坚信,结成抗击疫情的命运共同体并肩奋战,是维护地区和全球卫生安全的不二选择。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苦难病疫所催生的新的文化创造,必将滋养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奋进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激励越来越多的华夏儿女为人类美好明天贡献力量。
四
伟大的抗疫精神,凝聚着强军兴军的强大动力。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伟大的抗疫精神,是我们的民族用奋斗和牺牲铸成的,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此次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人民军队牢记宗旨、闻令而动、勇挑重担、敢打硬仗,积极支援地方疫情防控,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英雄壮歌。
受命之时,则忘其家。临阵之时,则忘其亲。人民军队闻令而动,在除夕之夜奔赴武汉紧急驰援。“也不需要动员,从穿上军装那天起就准备好了。”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琦说。海军军医大学副主任护师陈静带领科里9名同志主动请缨,说“做好准备,随时出发”。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张西京退掉了探望岳父母的机票,他说:“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尽快赶赴武汉。早一秒投入战斗,尽可能减少一个感染者,多挽救一个患者的生命。”使命在肩,初心永恒。面临生死,他们一往无前;治病救人,他们慎终如始,生动诠释了人民军队为人民、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
经历生死,跨越冬春。虽然不见战火硝烟,却有生死考验。人民军队的抗疫勇士临危不惧、英勇奋战,困难面前不低头、豁得出,关键时刻顶得住、冲得上。接收最危重的患者,接管最危险的病房,接手最危难的任务,人民子弟兵在抗疫战场上做出了最好的样子。为收治更多患者,海军军医大学医疗队果断决定,甘愿冒着自己被感染的风险,把重症监护室最危险的工作揽了下来。为转运物资,援建医院,官兵们日夜奋战,创造了超乎想象的奇迹。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因为亲历过痛苦、付出过牺牲,也因为在应对凶险莫测的局面中始终葆有崇高的信念、英勇的精神和红色的文化基因,人民军队在抗击疫情中的一切付出皆成为一种锻造,锻造出不断光大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正化育出新的生机,开创着新的局面,坚定着新的信心,由此汇聚成强军兴军的强大动力。
勇者的光芒闪耀在剑锋之上,英雄的军队奋进在征程中。伟大的抗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里的又一束耀眼之光,是弘扬优秀文化、推进强军事业的又一本生动教材,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这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
历史前行的每一步,都需要思想的滋养;风雨无阻的每一程,都包含精神的磨砺;伟大斗争的每一场胜利,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展读抗疫精神的新时代文化气象,回望党和军队的奋斗历程,始终有一种信念激荡在心间,始终有一股豪情鼓荡在胸口。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民族复兴未来可期,人民军队强军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