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次 “差不多”,结果“差很多”
■汪天玄
●坚决摒弃“差不多”思想,发扬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努力做到出手必出色、完成必完美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100道工序完成的产品,如果每一道工序都允许有1%的不合格率,那么这个产品的所有工序结束后,产品合格率仅为36.6%。这启示我们:一次“差不多”“还可以”或许能侥幸过关,但倘若次次如此,“差不多”的结果就会是“差很多”。生产产品是这样,干事创业也如此。
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设计一座桥梁时,一个小错误就可能导致整座桥梁坍塌;在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升空时,如果科研人员算错一位小数点,就可能会导致机毁人亡。尽管人人知道“差不多”的危害性,但“差不多”现象在工作生活中依然存在。有些人做事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将“接近”等同“完成”,将“做了”视为“做好了”。理论学习时,囫囵吞枣、浅尝辄止,满足于知道大概,不管是不是真的学懂弄通;军事训练时,勉强过关就行,不求摘金夺银;检查评比时,只求不垫底,不求当先进。用这种“差不多”的态度对待工作,既不利于个人成长进步,也不利于事业的发展,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差很多”,关键时候势必会出问题。所以,我们要坚决摒弃“差不多”思想,发扬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努力做到出手必出色、完成必完美,如此才能确保工作完成质量,守住安全底线。
摒弃“差不多”思想,首先要增强责任心。责任心是履职尽责的重要保证,没有责任心的人不会爱岗敬业,也很难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广大官兵要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使命,对自己职责范围的工作积极担当、恪尽职守、勇于作为,绝不敷衍塞责。其次要做到精益求精。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许振超,从一名普通码头工人成长为“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的当代产业工人杰出代表,其成功的秘诀就是“精益求精做好本职工作”。我们对待工作要精雕细琢、下足“绣花”功夫,对待细节要严抓细抠,把细致、精致、极致的工作标准贯穿于每项工作、每个环节,自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最后,还要做到慎终如始。一时讲认真不难,难的是时时认真、事事讲认真。“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无论是在工作开始阶段还是任务收官之际,我们都要全神贯注、认真负责,一以贯之、毫不松懈,确保担负的各项任务都能高标准高质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