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策集丨辩证把握“成器”与“不器”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郝东红 责任编辑:叶梦圆 2024-09-24 11:17:55

辩证把握“成器”与“不器”

■郝东红

在中华民族传统观念里,古人对“成器”与“不器”两个词形成了一种貌似矛盾的辩证看法。《老子》讲“大器晚成”,《礼记》则说“玉不琢,不成器”,形容某人有出息时也习惯用“必成大器”;而孔子在《论语·为政》中则说,“君子不器”。传统文化中,“成器”与“不器”的论述各有其不同背景和内涵,若理解为人在成长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在军事领域则意味着一名优秀指挥员需要在努力“成器”之后达到“不器”的境界。

《说文解字》说,“器,皿也。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意思是说,“器”是器皿、器具之意,四个“口”表示所有器物的“开口”,为了保管这些贵重的物品,还安排了一只“犬”来看守。在古汉语中,“器”也有“技艺”“人才”“局限性”“道法”等多种含意。在人生成长积累的时期,追求“成器”就是要在自身的专业领域取得显著成就、成为有用人才。

军之大事,命在于将。指挥员在战场上担负带兵打仗之责,能否运筹帷幄、决胜疆场,关系着战争的胜负乃至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为此,各级指挥员应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迅速“成器”,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武器装备、战法训法,把部队锻造成联合作战中的坚实一环;在战略素养上涵养“大器”,学会从全局视角观察分析问题,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对立统一的思维纵观全局,不断提升战略预见力、思考力;在锻炼指挥素养上提升“硬功”,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坚持深入演训一线、任务一线摔打磨炼,着力提升依据战场实际理顺指挥层级、编组指挥机构、明确指挥关系、把握战场主动的能力。

“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朱熹对“君子不器”的注解为“每个器具只有一个用途,不能互相融通”。战争是双方指挥员才智的比拼,涉及学科之多、领域之广,不但难以胜数,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而持续延伸拓展。“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明兵势,是庸才也。”须知,孙膑围魏救赵,用的是数学上的统筹法;马谡之所以失街亭,在于他不懂军事地形学……“器”是有形的、固定的,形状固定容量也就有限,指挥员当“不器”,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包容万象。当在“一专多能”的基础上,抱有“博观而约取”的态度,平时形成“观其大略”的积淀,战时迸发信手拈来的奇谋妙计。

宋代名将岳飞说,“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易经·系辞》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礼记》说“大道不器”。由此来看,对实物的认识只有透过表象看本质,掌握其普遍规律才能实现“不器”。在军事指挥中的“器”与“不器”也表现为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之间的差异和较量。赵括虽“少时学兵法”“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却仅限“纸上谈兵”,最终招致长平惨败;而汉代的骠骑将军霍去病虽不学孙、吴等古兵法,却精通军事谋略,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得能骑擅射的匈奴军队措手不及。

“战争是最少保守的领域。”用上一场战争的经验和打法,永远打不赢下一场战争。随着科技发展,现代战争制胜观念、制胜要素、制胜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级指挥员需在练精军政素质、掌握现代战争规律上“成器”,并以“不器”的见识和自觉凝望未来战争的星空、瞄准军事变革下一个浪头,拥抱新思想、新技术,才能不断提高打赢能力,有效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