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军区某团官兵与中国人民大学师生代表——云端共聚康西瓦 千里连线话青春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张政 刘铸辉 郑钞 责任编辑:王智超 2023-05-17 11:59:43

新疆军区某团官兵与中国人民大学师生代表——

云端共聚康西瓦 千里连线话青春

■张 政 刘铸辉 郑 钞

视频连线现场。郑钞摄

5月10日,一场跨越千里的网络视频连线正在进行。新疆军区某团官兵与中国人民大学师生代表线上相聚康西瓦烈士陵园,共缅英烈,共话青春。

康西瓦烈士陵园,位于高寒缺氧、环境恶劣的喀喇昆仑山脉腹地,海拔4280米,是全国海拔最高的烈士陵园,113名烈士长眠于此。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群体中的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4位烈士的墓碑就矗立在这里。

“参加此次活动的师生都是来自我校思想政治类社团——‘延河讲师团’,该社团以青年声音传播中国故事、英雄故事,成立近两年来先后到3000余所大中小学开展理论宣讲活动。”中国人民大学老师介绍,近年来,随着国防教育进校园机制日益完善,连队官兵与高校师生云端交流成为常态。不久前,该校开展“讲好党旗下的思政课”主题活动,“延河讲师团”第一时间与驻守在喀喇昆仑高原的新疆军区某团取得联系,商定举办以“学习英雄故事,争做英雄传人”为主题的线上交流活动。

天高云淡,丰碑高耸,陵园背后山腰上“大力弘扬喀喇昆仑精神”的大字熠熠生辉。边防官兵面向烈士墓碑整齐列队,屏幕另一端,中国人民大学师生代表全体起立,与官兵一同肃立默哀,向英烈致敬。

“虽处人数劣势,但官兵们没有退缩半步,大家用身体筑起了一道钢铁防线,毫不畏惧、英勇战斗……”交流活动伊始,该团某连指导员邢金鹏向大家动情讲述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群体的战斗事迹。

瞻仰无言的墓碑,聆听官兵的话语,看着边防军人远超实际年龄的沧桑面庞,师生们的思绪久久难以平静。青年学子代表表示,世上没有什么岁月静好,是英雄替我们默默承受风雨,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守护着我们,我们将永远铭记他们,传承他们的精神,用一个个拼搏和胜利续写时代荣光。

边防战士赵鑫是一名大学生士兵,今年刚刚入伍。活动中,他告诉大家,当初就是了解到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群体英雄事迹,被戍边官兵团结奋斗、生死相托的战友深情所震撼,才毅然决定携笔从戎的。

“英雄本是普通人,不过是在面临危难时,多了挺身而出的勇气,你我都有可能成为英雄。”接着,赵鑫讲述起陈祥榕烈士的军旅经历。

“陈祥榕上了高原便爱上了这里。到了高原后,他高原反应剧烈,军医和连队战友都建议他到后方调整。他却说,好不容易来到这片憧憬已久的土地,自己不想当逃兵。那次对话的1个月后,年仅19岁的他将生命融进了巍巍昆仑……”

“听了陈祥榕烈士的故事,一个鲜活的、一笑就露出两颗小虎牙的邻家青年形象跃然眼前,他距离我们是那么近,就像我们身边的一位朋友。他的奋斗让我明晰了青春该有的样子。我们一定要把热血融入时代洪流,继续唱响‘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壮歌。”大学生吕潇深有感触。

“边防官兵的戍边故事与精神令人动容,更坚定了我们宣讲团讲好英雄故事的决心。我们一定会将英雄血脉传承下去,让英雄精神激励更多新时代青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延河讲师团”团长、博士研究生薛思齐坚定地说。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我用生命捍卫守候,哪怕风似刀来山如铁,祖国山河一寸不能丢……”最后,这场跨越千里的视频连线在师生与官兵合唱中结束,歌声伴着康西瓦烈士陵园沙沙作响的风声,宛如一首青春的集结号,又像是一首奋斗的冲锋号。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