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即将迎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
在轨执行任务5个多月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3名航天员即将迎来新一批战友入驻轮换——
2022年11月2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对外公布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名单,指令长费俊龙和航天员邓清明、张陆将执行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最后一次飞行任务。届时,6名航天员将在“天宫”胜利会师,同时在轨工作生活。
在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拉开帷幕之际,记者带您走近执行此次任务的3名航天员。
航天员费俊龙——
初心不改 再探苍穹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占康 记者 王凌硕 通讯员 张彦昕
费俊龙,男,汉族,籍贯江苏昆山,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65年5月出生,1982年6月入伍,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专业技术少将军衔。曾任空军某飞行学院飞行技术检查员,被评为空军特级飞行员。1998年1月入选为我国首批航天员,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2005年10月,执行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并担任指令长,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航天功勋奖章”。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并担任指令长。
17年前,他与战友聂海胜踏雪出征,环绕地球飞行77圈……
17年后,他依旧意气风发,精神饱满,再次奉命出征。
光辉时刻的背后,是费俊龙对初心的默默坚守。
费俊龙出生在江苏昆山阳澄湖畔,从小就崇拜英雄。一次,大姐夫回家探亲,军帽上金灿灿的五角星,深深吸引着少年费俊龙的目光。
费俊龙找来材料自制五角星,并细心地刷上红漆,别在帽子上。
1982年,空军在江苏昆山招飞,费俊龙如愿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学员,终于戴上了真正的军帽。
“要做就做最好的飞行员!”年轻的飞行学员费俊龙仰望祖国的蓝天,壮志满怀。
从空军特级飞行员到特级航天员,费俊龙始终在奋勇前行。
神舟五号载人飞行任务中,杨利伟一飞冲天,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那时,费俊龙默默在心中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
头低位训练时,整整5天时间,脚高头低仰面朝天,躺在一块特制的“床板”上,连腿都不能蜷一下——费俊龙挺过来了;
离心机训练,相当于在胸部压上8倍于自身体重的重物,即便停下来还是感觉天旋地转——费俊龙也挺过来了……
2005年1月,航天员中心完成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的初选工作,费俊龙顺利入选。
2005年10月12日凌晨,东风航天城突然天降瑞雪。好在天公作美,发射前,雪奇迹般地停了。9时整,神舟六号飞船拔地而起,费俊龙与聂海胜携手进入太空。
当天17时30分,费俊龙打开返回舱和轨道舱之间的舱门,“飘”进轨道舱,高兴地对着镜头竖起了大拇指。
10月17日凌晨,神舟六号飞船按计划返回地球。关上返回舱门时,费俊龙在心里默念:我一定还会回来。
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费俊龙和聂海胜自主出舱,为中国人第二次太空之行画上圆满句号。
从2005年首飞太空,到2022年再度出征,费俊龙始终坚持刻苦训练。这期间,他担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卸任后,他又担任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分管航天员选拔训练工作。
走上领导岗位后,费俊龙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他丝毫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只要遇到新的训练科目,他都主动要求第一个上。
“珍惜崇高荣誉、迈向更深太空。”这句镌刻在航天员大队公寓门柱上的铿锵誓言,是费俊龙和战友们的力量源泉。
多年来,费俊龙身体各项指标一直保持优良。他始终坚定一个信念:重返太空。
年龄大了,职务高了,但费俊龙的拼劲不输任何一个年轻人。随着空间站任务的到来,他积极备战,顺利入选神舟十五号任务乘组。
空间站任务需要学习训练的内容堪称海量。费俊龙争分夺秒,每天晚上复习到12点,第二天早上5点半又起床预习。除了吃饭睡觉,他几乎都在思考工作。
一次水下验证试验,费俊龙在安装完第一组试验品时,已经检验出不合格的地方。原本他可以出水汇报自己的试验结果,但他坚持做完了全部试验。出水后,他顾不上休息,第一时间向科研人员分享自己的操作体验。在他建议下,科研人员改进了设备工效,优化了操作流程。
如果把空间站建造阶段的4次载人飞行任务,比作是一场接力赛,那么,执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的3位航天员,将进行最后一棒冲刺。
目前,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已建成。此次任务,费俊龙和战友邓清明、张陆将完成多次出舱任务。舱外作业覆盖3个舱段,他们将首次把货物从梦天舱的气闸舱运出来。
“作为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批乘组,我们备战任务的时间最长,训练最多。对此,我和战友们有足够的信心,也做了足够的准备。”费俊龙说。
航天员邓清明——
永不放弃 天宫梦圆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占康 记者 王凌硕
邓清明,男,汉族,籍贯江西宜黄,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66年3月出生,1984年6月入伍,198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某飞行大队副大队长,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入选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梦想,要奋斗多久才能抵达?
2022年11月28日,东风航天城问天阁,即将执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邓清明,给出他的答案:24年10个月。
作为唯一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现役首批航天员,邓清明终于即将圆梦苍穹。
一路走来,邓清明的追梦之旅有过高光时刻——从农家子弟成长为一名优秀空军飞行员,又光荣入选中国首批航天员。
多少次,邓清明与飞天梦想失之交臂;多少次,他目送战友出征,载誉归来……
战友们说:邓清明20多年的飞天之路真正诠释了“不抛弃,不放弃”的真谛。
1998年1月5日,邓清明和其他13名战友一起,成为解放军航天员大队首批航天员。经过几年刻苦学习,第一批航天员全部取得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资格。
当时,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刚刚起步。受任务密度和条件制约,飞天机会有限。每次任务前,会按照航天员综合评价排名确定主备份人选。在很多科目考核中,第一名和最后一名成绩往往相差很小,甚至只有零点几分。
就是这细微的差距,令邓清明一次次与飞天梦想失之交臂。
来不及彷徨和懈怠,邓清明又继续投入训练和学习。
邓清明把每次落选当做磨砺,越挫越勇:“这么多年来,我总认为,在追梦和奋斗的道路上,可以停下来思考,但绝对不能放弃。”
邓清明格外珍惜每次选拔机会,主动给自己加码,提高训练强度和难度。无论再苦再累,他总逼着自己再练一会儿、再试一次……
备战神舟十一号任务时,邓清明和陈冬分在一组,参加为期33天的地面组合模拟验证1∶1试验。他们住进密闭舱内,完成了全部训练内容。
试验结束后,邓清明和陈冬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正式任务打下良好基础。
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发射前夜,问天阁灯火通明。邓清明心中五味杂陈——这可能是自己离飞天梦想最近的一次,也可能是自己职业生涯中最后一次机会。
然而,梦想再一次止步。
“海鹏,祝贺你!”邓清明停顿了一会儿,转过身面向景海鹏,紧紧抱住他。景海鹏也饱含深情地抱紧邓清明。
这个拥抱持续了几分钟,整个问天阁大厅静得似乎能听到心跳的声音。
邓清明至今还记得,一位战友握住他的手说:“不管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老邓,你要继续努力,不要放弃。”
“在载人航天这个举世瞩目的伟业中,个人的荣辱得失微不足道。大家勠力同心,共同圆满完成任务,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光荣的。”邓清明说。
新时代,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伟大的时代,为追梦人提供了更多圆梦的可能。当宣布邓清明进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那一刻,他的内心出奇平静。
32岁进入航天员大队,邓清明风华正茂。56岁圆梦太空,他已两鬓染霜。
来不及想太多,邓清明马上投入到更加严格的训练中。他知道,长达半年的驻留过程中,3个舱段的管理维护、数百项科学实验、多次出舱任务正等待着自己。
众所周知,航天员水下训练消耗体力大,操作难度高。第一次在水下练习上脚限位器时,邓清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脚塞进去一半。谁知,他一不小心没稳住,脚又滑脱了。这时,他的体力消耗已经很大。工作人员建议他休息一下,但他执意要继续训练……
“再来一次!”当天水下训练课程结束时,邓清明又要求单独进行上机械臂练习。上岸后,他累得几乎虚脱,整个人却格外兴奋:我终于熟练掌握了这项技术!
飞天之际,邓清明深情地说:“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感谢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感谢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攻坚克难,让我等到了圆梦的机会!”
航天员张陆——
一往无前 放歌九天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占康 记者 王凌硕
张陆,男,汉族,籍贯湖南汉寿,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76年11月出生,1996年8月入伍,199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任空军某训练基地某团司令部空战射击主任,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10年5月入选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成为航天员12年后,46岁的张陆即将出征太空。此刻,他自信而从容:“加入航天员队伍以来,我始终心怀梦想。我将继续以不怕吃苦、一往无前的精神完成这次任务!”
“汗水伴着孤单和平淡,我还会仰头望着天,那个梦让我一往无前……”这是张陆写给自己的歌,也是他追梦历程的真实写照。
张陆的老家在湖南常德,老屋门口那块“劳动致富”的牌匾,让他印象深刻。这块牌匾背后,是家族几代人的辛勤努力——
在爷爷那个年代,共产党带领人民解放了全中国。爷爷对党心怀感恩,经常给灾区和有困难的群众捐款。
父亲赶上了改革开放,全家信奉“只要肯吃苦,就能过上好日子”,家庭越来越幸福美满。
回望成长历程,张陆自豪地说:“感谢祖国的强大与繁荣,我的价值观就是航天员大队门口那8个大字——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少年时,张陆一度怀揣音乐梦想,差点报考艺术类院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空军招飞。收到飞行学院录取通知书后,全家喜出望外。父亲跟他说:“在部队好好干,多吃苦!”从此,“吃苦”贯穿了张陆的军旅生涯。
1998年4月,张陆结束了为期20个月的体能和飞行理论训练。当他第一次驾机飞上蓝天,只见晴空万里阳光灿烂,崇山峻岭尽收眼底。
“要问飞行员爱什么?我爱祖国的蓝天。”俯瞰祖国锦绣河山,一首《我爱祖国的蓝天》从张陆心底飞出。
随即,飞行教员一个“倒扣”,张陆随着飞机整个翻转过来,胃里一阵翻江倒海。
教员询问:“感觉如何?”头晕目眩的张陆大声回答:“很好!”
飞行,是勇敢者的事业,考验的是飞行员的飞行技能和心理素质。张陆告诉自己:既然立下为国奉献的壮志,就必须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2009年,我国第二批航天员选拔开始了。时任空军航空兵某团空战射击主任的张陆,凭借过硬素质顺利入选。
当张陆和其他6名战友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时,门口“祖国利益高于一切”8个大字映入张陆眼帘。
“我自愿从事载人航天事业……英勇无畏,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甘愿为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身!” 铮铮誓词,铿锵有力,点燃了张陆飞向太空的斗志。
首批航天员数十年如一日地训练、训练、再训练——这种执着和无畏深深感染了张陆:“我要刻苦训练,随时准备接受党和人民挑选,为祖国出征太空!”
航天员要学习高数、英语等基础学科,还要学习空气动力学、飞船设计原理等专业学科,甚至要了解植物特性,掌握一定医学知识。此外,他们还要进行体质、心理素质、航天技术等上百个科目的训练。
一开始,身体素质极好的张陆,最忌惮超重耐力训练。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里,航天员要承受8个G的重力加速度。“感觉五脏六腑和喉管都被压扁,还有一种强烈的窒息感,眼泪也会控制不住地甩出来。”当时的窘迫情景,张陆依然记忆犹新,“那时候,我这项训练成绩只能达到二级。”
要想实现飞天梦想,必须门门课程都优秀。张陆一次次请教首批航天员,一次次挑战极限,最终成绩达到一级标准。
备战空间站任务以来,航天员训练科目更加复杂苛刻。在圆形的模拟失重水槽中,航天员穿着水下训练服展开训练。这是航天员训练时间最长、体力消耗最大的一个项目。
水下训练服相当于一个“人”形飞船,张陆的肩比较宽,每次把两只胳膊塞进服装里,都要费很大力气。在深水里,张陆一待就是五六个小时。由于四肢都被固定在水下训练服里,痒了痛了只能咬牙坚持。
正如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所言:“破茧成蝶从来都是痛苦的过程,没有异于常人的毅力,是很难熬过来的。”
面对即将执行的任务,张陆信心满怀:“现在,是我执行任务的黄金年龄。无论是心理、身体和能力,我都已经做好足够的准备。”
26年前,面对青春年少的张陆,考官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放弃当歌手的梦想,选择当一名飞行员?”
张陆这样回答:“如果我选择当一名歌手,我永远不可能有机会驾驶战机翱翔在祖国的蓝天。如果我选择当一名飞行员,我会在蓝天上骄傲地歌唱对祖国的热爱。”
现在,张陆带着对祖国的无限深情,即将向太空勇毅前行。让我们期待着他放歌九天的自信与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