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利刃”的使命担当——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25周年见闻之一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陈典宏 陈杰 杨帅 责任编辑:贺书引 2022-06-27 09:41:49

“香江利刃”的使命担当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25周年见闻之一

■解放军报记者 陈典宏 通讯员 陈 杰 杨 帅

6月的一个早上,骤雨初歇,天高云淡。驻香港部队某旅特战一连训练场上,刺杀声不断,一场格斗训练正在进行。

弓步上刺、闪身反刺、上步划刀……训练现场,下士黄希蕾动作利落、英姿飒爽。“来到响当当的‘香港驻军模范特战连’,就要努力争当特战尖兵。”这位一头短发的女兵,军事体育成绩已达“特二级”水平,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被授予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2017年,习主席签署命令,授予我连‘香港驻军模范特战连’荣誉称号,这既是巨大的关怀鼓舞,更是殷切的激励鞭策。”连长泽朗多基说,连队官兵牢记使命,只争朝夕,努力锻造“香江利刃”。

使命,永远记心间;砺刃,一直在路上。

驻香港部队组织海空联合巡逻任务,特战队员进行索降。 陈 杰摄

在该连,一切训练着眼实战。大纲规定必训的,标准高一截;大纲明确选训的,变成必训的。连队官兵人人具备10多种单兵特战技能。该旅政治工作部主任黄兵兵告诉记者,一茬茬特战一连官兵,用血性书写青春,视荣誉重于生命,砥砺出战场制胜的硬功夫。

血性写在纸上,不过寥寥数笔;写进青春,却需千磨万击。

下士朱镇鸿左手大拇指外侧,有一处明显的凹陷。这处伤疤,是在一次比武中留下的。

那天,经过一天一夜的连续作战,朱镇鸿和战友们迎来最后一个课目:综合射击。其中,手枪射击要求6秒钟内完成5次击发。不巧的是,击发第5发弹时,子弹并未出膛。

说时迟,那时快,朱镇鸿左手迅速拉枪机退子弹,凌空抓弹,右手倾斜枪面,将子弹送进枪膛,复位枪机……一连串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随着“嘭”的一声枪响,子弹正中靶心。由于复位枪机动作过猛,朱镇鸿左手大拇指外侧硬生生被削掉一块肉。这是“最美的伤疤”,也是“荣誉的勋章”。

正是凭着这样过硬的胆识和本领,特战一连在比武中斩获7个课目单项第一,综合成绩排名全旅第一。

在特战一连,伤疤是官兵的另一种“荣耀”。磕碰、摔打,是特种兵的“成人礼”,也是铸就“香江利刃”的“必修课”。

记者在连队采访时发现一个细节:女兵和男兵用的是同一张训练周表,训练强度与男兵一样挑战极限,掂起越野装具连重量都一样……

“在特战一连,不管男兵、女兵,人人都是战斗员。”指导员孙天龙说。

女兵黄爱平参加旅里组织的狙击集训,身形娇小的她选用的是枪身重、后坐力强的某型狙击步枪。为能够携枪穿越障碍奔袭渗透,她坚持练10公里武装越野,脚上磨出一个个血泡;长期的射击训练,在她的肩窝留下一片淤青……凭借努力和刻苦,她最终在集训比武中一举夺魁。

“青春如璞玉,雕琢成大器。”这是黄爱平贴在床头的座右铭,也是一茬茬连队官兵精武强能的真实写照。他们守卫在香江之畔,将青春梦融入强军梦,锻造出凌厉出击的硬实力。

一次参加中马泰“和平友谊”联演,该连中士张永与特战分队长李正勇穿梭于马来西亚的热带雨林。

当时气温高达40多摄氏度,演练区域植被繁茂、沼泽密布。走在雨林里,只要停下不到10秒,战靴上就会爬满蚂蟥。队员们很清楚此次联演的强度和难度,但他们心中的信念更为笃定:“为了中国军人的荣誉,特战一连官兵敢于拼搏!”

凭着坚强的毅力和平时练就的硬功,队员们在原始丛林穿插70多个小时,交出一份中国特种兵的优异答卷。演练落幕,马方教官竖起大拇指:“中国队员适应快、素质好,应该得满分!”

青春承载奋斗之美,血性浇灌荣誉之花。张永说:“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驻守在香港,特战一连的兵,全力以赴争第一,确保关键时候拉得出、顶得上。”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