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战位报告 英雄篇章|战斗英雄韦昌进:用一生守护永远的“6号哨位”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陈燕 责任编辑:乌铭琪 2021-08-14 18:00:50

我们在战位报告 英雄篇章|战斗英雄韦昌进:用一生守护永远的“6号哨位”

■中国军网记者 陈燕

2021年7月19日,上海。

连绵的降雨过后,天空格外湛蓝清澈。

一大早,手机“叮铃”一声,上海警备区副政治委员韦昌进收到了某旅6连发来的短信:“今天是‘7·19大捷’36周年,您和战友的浴血奋战为6连官兵立起英勇无畏的精神丰碑,您永远是6连官兵学习的楷模!”

很多年了,在这一天,韦昌进都会准时收到这个短信。每每读起这段文字,这位“八一勋章”获得者的脑海中,总能浮现出那场36年前的战斗,那段刻骨铭心的青春——

那场战斗留给了他周身22处疤痕,夺走了一枚珍贵的眼球。每逢阴雨天气,残留在体内的弹片还会让他依旧隐隐作痛。但那段青春,已经与那个血肉铸成的钢铁“6号哨位”,那群生死与共的年轻战友,还有那句“向我开炮”的呼喊,永远定格在生命中,成为这位共和国军人最鲜活也最血性的记忆……

2017年7月28日,中央军委颁授“八一勋章”和授予荣誉称号仪式在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八一勋章”获得者韦昌进颁授勋章和证书。

(一)

那是1985年的5月。韦昌进和战友们踏上了前往边境战场的征程。那时的他不满20岁,和身边许多战友一样,青春热血里激荡着建功疆场的壮志豪情。在开赴前线途中,韦昌进难掩激动,“终于可以像《英雄儿女》中的王成一样为国征战。”

为了争取到上战场建功的机会,韦昌进与战友们挺过了异常艰苦的临战训练,每天负重几十斤物资,拉练一二百公里,下雨天也不停歇,脚几乎一直是肿的,满脚十几个水泡。

除了连队荣誉,韦昌进还有一个深埋心底的愿望:如果能受到组织的认可,他希望可以入党。

上世纪90年代,韦昌进为地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资料图片)

血与火的考验,从踏入战场的那一刻正式开启。

5月18日夜里,韦昌进与战友一路顺着电话线来到一片高地。漆黑的夜色,弥漫的硝烟,战争的氛围扑面而来。

韦昌进紧握钢枪,警惕地关注着身边一切风吹草动。忽然,他发现不远处有个半截人高的黑影,“难道是敌方特务来刺探军情?”瞬间,他精神高度警觉,端着冲锋枪对准黑影,死死盯着,一夜未眠。直到天亮,才发现那不过是棵树。这场“草木皆兵”的乌龙事件,给韦昌进上了“战场第一课”。

韦昌进和战友驻守的那个小山包,就是“6号哨位”。它是我军防御前沿的重要屏障,距离敌人最近的地方只有8米。因为位置重要,敌人隔三差五向这里发起进攻,妄图撕破我军防线。

从5月到7月,在坚守哨位的两个月里,韦昌进与战友们已渐渐适应了震耳欲聋的炮火声,摸清了敌人的伎俩套路,连队也牢牢钉在了“6号哨位”上。直到7月19日,敌人发起猛烈进攻的那天……

(二)

7月19日凌晨,报话机的一阵骤响,传来排长的紧急命令:“敌人将于拂晓发动进攻,重点方向为6号哨位,你们务必守住!”韦昌进与战友马上戒备起来。忽然,敌人的炮弹如雨点般倾泻而至,顿时硝烟四起、火光冲天,韦昌进在猫耳洞里感到天塌地陷一样的震动。

这一天,敌人以2个营加强1个连的兵力,向我军最前沿的高地发起了猛烈攻击。

韦昌进为某训练基地官兵作事迹报告。(资料图片,摄于2014年)

打退了敌人第一波进攻,韦昌进喊上战友赶紧进洞。突然,炸弹掀起的气浪把他们掀倒在地。韦昌进感到一阵钻心的疼,左脸上一个黏糊糊的肉团流了下来,轻轻一扯还连着筋。这时,他意识到自己的眼球被打出来了。迟疑了一下,韦昌进赶紧把眼珠塞回了眼窝继续战斗。

重伤的韦昌进和战友苗挺荣被拖进猫耳洞暂避。此时,韦昌进的右胸被弹片穿透,右臀被削去了一块肉,剧烈的疼痛瞬间袭来。黑暗中,韦昌进眼皮越来越沉,感到生命似乎在一点点消逝……这时,报话机里排长急促的呼叫把韦昌进又拉回现实。排长告诉韦昌进,由于敌人的封锁,暂时无法增援,命令他们坚守到天黑。

“我左眼没了,但我右眼还在,只要我活着,我就是阵地的眼睛。”一股强大的信念让韦昌进重抖精神。他艰难地爬到洞口,努力睁开右眼,透过石缝注视敌人的动静,用报话机向排长实时报告。就这样,从上午9点多钟到下午3点多钟,我军的炮弹像长了眼睛,一连打退敌人11次连排规模的进攻。

韦昌进参观中共一大纪念馆。

不知又过了多久,迷迷糊糊的韦昌进隐约听到碎石滚动和人的低语声,是敌人爬上了阵地!“我牺牲不要紧,阵地决不能丢!”没有犹豫,韦昌进抓起报话机大声喊道:“排长,敌人上来了!为了祖国,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向我开炮啊!”

排长哽咽着犹豫着,迟迟不愿下这个命令。但战机稍纵即逝,大家心里也清楚,没有更好的选择了。这时,团政治处主任一把抓过报话机:“韦昌进同志,根据你的战斗表现,我已报请军党委批准给你荣记一等功,你还有什么愿望?”经过两个月来的坚守和这一天的鏖战,韦昌进感到自己应该有资格提出埋藏已久的心愿:“希望我牺牲以后,能追认我为共产党员……”

几分钟后,炮弹狂风暴雨般扑向“6号哨位”。敌人被打退了,洞里的韦昌进和苗挺荣也都幸运地活了下来。

(三)

昏迷七天七夜后,韦昌进终于醒了过来。送到后方医院时,他身上有22处伤口,经历了十几次手术抢救,左眼因受伤过重不得不摘除眼球。

韦昌进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郑重地交上入党申请书。这份还带着战场烈火余温的入党申请书,由他口述,战友代笔,一字一句间沁透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充满着战斗英雄气概,写满了为国牺牲的壮志豪情。

韦昌进常说,党给了他两次生命。第一次是在他出生时,由于县委的紧急协调转院,难产的母亲才转危为安;第二次就是“7·19”战斗,如果不是战友们冒死爬行2个多小时护送他下山,以及后方医院的全力抢救,他的生命也许在20岁就戛然而止了。

走下战场,他是战斗英雄韦昌进;走上新岗位,他依旧以英雄的姿态冲锋。演训场上、机关院校、扶贫一线,哪里需要挺身而出,哪里就是他的“6号哨位”。

2008年9月中旬,山东大学与济南警备区共同举办的“双心”国防教育活动,韦昌进讲述战斗故事。(资料图片)

担任连队指导员时,韦昌进带出了享誉原济南军区的“标兵连队”。担任军校教员时,他培养出一大批优秀骨干。在济南警备区工作时,他协调山东大学联合开展以“国防在我心中,使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双心”教育活动,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怀。任泰安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时,他发起成立“革命传统宣讲团”,走进政府机关、学校、企业巡回宣讲,一年时间受教育群众达到2万余人。

韦昌进牢记身为党员的初心,那就是“要让老百姓都过上幸福体面的日子。” 在枣庄军分区任职期间,韦昌进大力推动扶贫工作,为7个帮扶村引进十余个帮扶援建项目,让妇女和年龄较大的劳动力能在家门口就业。

涓涓细流,终成大海。这些年来,人们看到的是在不同岗位上奋力前行的英雄韦昌进。有时候,他做的一些事情,坚守的一份事业,远远不如当年在战场上那样惊天动地;但正是这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最终汇聚成一首依旧动人心魄的英雄赞歌,始终回荡在官兵心中,萦绕在老百姓心头。

韦昌进走访对口帮扶村村民。(资料图片)

(四)

2017年7月28日,中央军委颁授“八一勋章”和授予荣誉称号仪式隆重举行,习主席亲自为韦昌进佩挂勋章、颁发证书。“视死如归、血战到底的战斗英雄”是他身上最耀眼的光环,最生动的标签。

对于荣誉,韦昌进常说这并不是给他个人的,而是对当年所有参战官兵的褒奖和肯定。108个战友上前线,80多人负伤,有十多人是重伤残,18个战友壮烈牺牲,是所有连队中牺牲比例最高的,他们实现了自己的诺言,用血肉筑起了6连的精神丰碑。

“老连队以我们那代人为榜样,我自己也深感责任重大,自己一定要做好,不能给老连队丢脸。”熟悉韦昌进的人都知道,他在生活上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

韦昌进与女儿。(资料图片)

眼球摘除后需要戴“义眼”,按照规定,他可以戴一只4万多元的,但他却坚持用一只4600元的。鼻梁上的眼镜,日常穿的衣服,常常七八年不换新。爱人催了又催,韦昌进也不为所动。偶尔,爱人悄悄为他添置了新衣服,他也都留在出席正式场合的时候才穿。

作为英雄的家人,也“享受”到了这样的标准。1986年,韦昌进被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后,家乡县政府准备集资为他翻盖新瓦房,韦昌进坚辞不受,坚持要把这笔钱省下来去资助牺牲战友的家庭。

韦昌进在聊城看望牺牲战友的母亲。(资料图片)

经历过生死,韦昌进最惦念的还是当年一起出生入死的老战友。多年来,韦昌进想方设法打听寻找。找到烈士家人后,韦昌进逢年过节都会送去问候,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又是一阵电话铃声响起,电话的那一头是战友苗挺荣和他的爱人。在当年的战斗中,苗挺荣因伤双目失明。妻子拿着手机替他打来视频,两人隔着屏幕共同庆祝:“老战友,今天是我们的36岁生日,敬我们‘6号哨位’所有的战友,为我们的胜利干杯!”那场战斗后,活下来的战友们把“7·19”这天当作了自己的新生之日,两个老战友聊着家常,互道问候,笑着笑着,却又热泪盈眶。

莫道铁骨多寂寞,却是英雄最柔情!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