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退役军人曹士华——军号声声慰忠魂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文香梅 胡昌团 责任编辑:叶梦圆 2024-04-02 14:33:30

甘肃省庆阳市退役军人曹士华——

军号声声慰忠魂

■文香梅  胡昌团

3ae253d7644f8dcbc1dcf05ef5eeaf40.jpg

曹士华在县烈士陵园吹响军号。常卫奇摄

“嘀嘀嘀嗒……”3月26日,一阵嘹亮的军号声在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烈士陵园响起。激昂的军号声就像一种约定,每年的清明节前夕都会响起,迄今已近30年。

是谁在陵园吹响军号?又为何在清明吹响?这要从故事的主人公、退役军人曹士华说起。

曹士华,庆城县人,1949年出生,1969年入伍,在部队服役时曾是一名司号员。上个世纪70年代,曹士华退役回乡。后来,他当上民兵连长,为庆阳市培养40多名民兵司号员。

1994年清明节,曹士华和乡亲们到庆城县烈士陵园祭扫。那天,他在骨灰堂看到了一名烈士的生平,发现那名烈士生前曾是某工程部队战士,牺牲时和他参军时的年龄相仿。他不禁思绪万千,心情也沉重起来。

“革命烈士为了党和人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他们是国家功臣、民族脊梁。”曹士华决定,再来祭奠英烈时,他要用军人的方式向他们致敬。从此,他每年清明节带着军号赶来,为长眠地下的烈士吹响军号……

曹士华的女儿告诉笔者,50多年过去了,各类军号声从未从父亲的脑海中消失。勤务号谱,战斗号谱,仪式号谱,特别是大家熟悉的起床号、熄灯号、冲锋号、疏散号、紧急集合号……每一种号谱的音律,他都清晰记得。

“在部队时,我们经常组织野营拉练,晚上8点多把部队拉出去,第二天凌晨再赶回来。1969年,我部奉上级命令换防,夜间急行军100多里,长途跋涉,很多战友的脚板磨出血泡,但听到我的军号声后,他们仿佛又有了无穷的力量,忍着痛,铆足劲地往前走……”提起军号,曹士华有聊不完的话题,讲不完的故事。

“曹老身体硬朗,精神头足。我们组织纪念活动都会邀请他来。他每次在纪念碑前吹军号,我们工作人员也很爱听。人越多,他吹得越带劲。有一年,我们组织祭奠活动,陵园来了很多烈士家属、退役军人和学生,那次大约有300多人一起听他吹军号,场面很壮观。”庆城县烈士陵园负责人王昭琴说。

从青丝到白发,一把军号,曹士华吹了50多年。在他看来,没有什么声音比军号声更有力量,更能催人奋进。他说,军号声里有他对军旅生活的怀念,也有对革命烈士的敬仰。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每年清明节为英烈吹军号的行动就不会停止,他还希望能以此激发人们对家和国的深刻思考,对革命烈士的深切缅怀。

近年来,曹士华加入了当地英烈事迹宣讲“流动讲堂”和烈士陵园的义务讲解员队伍。除参加各类纪念活动外,他还在欢送新兵仪式上讲红色故事,参加迎接退役军人回乡仪式。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