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国防 有你有我
■司 锐 柳明辉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政治工作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军事节目中心联合推出的第24个全民国防教育日特别节目《国防公开课》,于9月21日晚在国防军事频道播出。节目以“依法开展国防教育,提升全民国防素养”为主题,通过国防故事讲述、国防知识普及、国防技能传授,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并充分展现新中国成立75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
节目内容设计上新颖独到,将授课场景延伸至祖国各地,把镜头对准历史展馆、座座军营、广袤乡村,结合问答采访、现地体验等多种互动教育形式,辅以音乐、情景剧等艺术手段,使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在“行走的课堂”中提升国防素养。在故事表达上,节目采取引用珍贵影像史料、访谈专家学者、邀请基层官兵讲述等形式,生动立体地呈现国防之重,涵养着“爱我国防”的朴素情感和行动自觉。
以史观今,厚植家国情怀。从战国时期,孟子提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到抗美援朝战场,杨根思呐喊“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节目开篇以历史情景演绎,展现了古往今来关于家国大义的感人故事,传递出“家国一体”这一中华民族赓续千年的文化情怀。在位于上海的国歌展示馆,国防大学教授欧阳维讲述了国歌诞生的历程。“我们要组成自己的力量,筑成保卫中华民族家园的万里长城”,在历史情景演绎中,田汉同夏衍创作电影《风云儿女》剧本,探讨如何赋予长城新的内涵,激动地写就诗歌《万里长城》。后来,聂耳将其谱曲成电影主题曲,并定名为《义勇军进行曲》。激昂的战歌终成胜利的凯歌。开国大典上,这首歌在天安门广场响起,田汉之子作为受阅部队的一员,接受了检阅。国歌承载着革命记忆和民族精神,每一次唱响都能激起中华儿女强烈的家国情怀,筑起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长城。“南京路上好八连”官兵牢记“两个务必”,被誉为“霓虹灯下的哨兵”。“南京路上好八连”第7任指导员戴大喜回忆,数十年前部队野营拉练,在一个村庄仅驻扎3天,便为村民凿井取水、解决难题,留下“爱民井”的故事。如今,“南京路上好八连”职责任务由“霓虹哨兵”向“特战尖兵”拓展,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始终未变,始终把“保卫人民”作为练兵备战的不竭动力。
以法为教,强固安全防线。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于9月21日起施行,节目邀请相关专家围绕国防教育重点人群、国防教育的内涵定位、完善学校国防教育等方面,对新修订的国防教育法进行解读。以法为基,循法而行,节目展现了多部门依法开展国防教育的丰硕成果,以及青年一代热爱国防、投身国防、保卫国防的使命担当。军民情深,跨越山海,海军潜艇学院师生走进四川小凉山,与峨边彝族自治县金岩乡中心小学开展援建帮扶助学兴教活动,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一颗国防的种子。彝族小学生底文芳在海军军营开放日活动时,登上军舰、眺望大海,激动地说:“在祖国的海岸线上有那么多人守卫,才有我们和平安宁的生活。”凌云壮志,代有传承,一群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的学生首飞成功。学生王宣登在空中俯瞰祖国壮美山河时惊叹:“我心里油然而生保护它的愿望。”缅怀英烈,身体力行,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的师生,对无名烈士墓地进行考古鉴定,为烈士复原数字形象。学生蒋紫溪发现嵌在烈士骸骨中的多枚子弹,感动地说:“我正从一个科研工作者变为一个传承者,我们要让英雄的相貌被更多人看见。”伴随着国防教育的法律保障不断完善,正汇聚起更多人为国防事业添砖加瓦的热情和力量。
大国重器彰显国之底气,节目展现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创新成果。演训场上铁流滚滚、硝烟四起,陆军某部官兵驾驶新型坦克,与“敌”战斗,展现了“陆战之王”信息化能力强、防护能力强、火力系统强等多项优势。新一代空中加油机伸出加油管,在高空气流中找到与战机的平衡完成加油,成为远程机动的“倍增器”。福建舰赴相关海域进行航行试验,挺进深蓝。来自各军兵种的官兵响彻云霄的铿锵誓言,使观众深切感受到新时代官兵奋斗强军的共同心声。
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今年是《国防公开课》播出的第3年,节目针对全民国防观念新变化、全民国防教育领域的新规范新要求,不断拓展国防教育内涵和表现形式,是对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实践的有益探索。
特别节目《国防公开课》海报。节目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