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副刊融媒工作室丨有声美文《难忘朱日和》

来源:长征副刊融媒工作室 作者:田佳玉 责任编辑:乌铭琪 2024-04-15 10:45:24

吴武林 摄

(文章朗诵 张文杰)

作者:田佳玉

我见过黄沙,却从未去过大漠。想象中的大漠应有驼铃声声,有伸手即可摸到的满天星辰,有旷野里的孤烟,有牧人的轻歌……所有的想象,都与浪漫有关。

5月,北京的夏早已迫不及待地脱去人们身上的外套,而身处大漠腹地的朱日和却刚刚结束寒冷的洗礼。坐上大巴车,我们便从人潮喧嚷的城市向着大漠深处进发。广袤而苍茫的大地透过车窗挤进我的视线,越走越开阔,越走越自由。车在平展的戈壁沙原上行进着,铁路两旁的荒野,一望无际。假若没有视线尽头那些依稀可见的山影,我简直想象不出戈壁究竟伸展到什么地方。

初遇朱日和,是伴着迅猛的雨声的。黑云连结成片直压得人喘不过气,天与地本不是一体,但雨柱连接天地,一眼看去像是个通道,天与地于此间相遇。与一般城市羞怯的雨不同,这里的雨毫不吝惜地从云端一跃而下展示着自己,大滴大滴的雨珠打在水泥地面上噼啪作响,粗犷而又野性,它是否也想参与激战正酣的红蓝对抗?下车后,我拖着沉重的箱子冒着正下得快意的大雨走向宿舍。豆大的雨点落在我的脸上,我竟然感到了一丝重量,在皮肤与雨水接触的瞬间发出“啪”一声脆响,透过颧骨振动了我耳膜。原来,大漠的雨不是小夜曲而是摇滚乐,只听声音便能结结实实地感受到它的重量。

相识朱日和,是感叹这呼啸着不肯罢休的风。365天,没有风的日子掰着手指头都能数得过来。乘车来到演训场,一场演习即将拉开帷幕,我随班长站在摄像点位上。那是个平缓的小山包,戈壁上的风好似终于找到了靶子一样,嚎叫着直向我们的胸膛扑来。班长将摄像机的三脚架牢牢地固定在地上,可大风像是接到了我们发起的挑战,呼来大片的云朵,遮昏了太阳,唱着,叫着,回荡着,卷起地上的沙粒,“嗒嗒”拍在摄像机上,活脱脱像是小军鼓上奏起的进行曲,清脆而坚定。班长心疼地护住摄像机,但终究敌不过那无孔不入的风。风不住地钻着,钻进我的鼻孔,钻进我的大衣,将我的裤管也充满成它的形状。迷彩服上衣与裤子相互拍打着,发出“簌簌”的交响。

比雨还要高调的一定是风,铺天盖地而来,十步之内不辨方向,那声音喧嚣而鼎沸,颇像排山倒海而来的惊涛骇浪,从远处滚来;又像是年幼时看过的动画片中妖怪得逞后的叫嚣。演习开始,山风卷着黄沙,打在坦克与战车厚实的皮肤上,发出“怦怦”巨响。空爆弹引燃,“嘣”地炸出的白烟升腾着,在低洼的盆地里和着风扬起尖锐的鸣吟,颇有些令敌人风声鹤唳的味道。

再遇朱日和,是轰鸣着高歌猛进的装甲集群。我兴奋地坐上勇士车,沿着坦克与战车的车辙,向着驻训地进发,坑洼不平的场区路着实让我体验了一把“过山车”的惊恐。一行几人在勇士车铁皮盒子般狭小的空间里左右颠簸。“咚”是头撞击车顶的闷响,“哇”是对班长车技的赞叹。“啊呸呸”,一开车门,我便径直吃了一大口沙子,黄沙乘着风不假思索地往我嘴里灌。

我小心地坐进步战车的驾驶位,在班长的帮助下盖上沉重的顶盖。狭小的空间里,只剩一排排指示灯发出的炫目光线。戴上工作帽,耳机里传来“嗞嗞”的电流声将我一下子拉到实弹射击场,感受一场装甲勇士的专属乐章。

车外,战车的履带快速碾压过起伏的车辙,将地面压得咯吱作响,轰隆隆的声音是乐曲的底色,指挥员熟练的手语让这个大家伙在演训场上灵活地运转着。车内,耳机中的电流声与口令声是乐曲的和弦,声声口令清晰地叩击着战士们敏锐的耳蜗,“向西偏15度方向前进”“前方发现射击目标”……炮手迅速将实弹压进炮膛,直至听到“咔嗒”的声音,他才确信自己已经装填到位。清脆的装弹声、短促的口令声、坚定的按键声与机器运转声交织着,鸣叫着,谱成一曲装甲勇士的青春伴奏。

“准备发射!”随着“嗖”一声长而尖锐的啸叫,一枚导弹伴着光刺破云霞,向着目标靶划出完美的抛物线,经验丰富的神射手们仅仅根据这道弧线即可判断出弹着点。“轰!”随着震天撼地的一声巨响,大地也跟着震动,锋利的耳鸣好似一把剑要将我的耳朵刺穿。黑烟伴着火光升腾而起,弹片咆哮着向四处飞溅。这时,战车后座的小孔里突然伸出黑亮亮的枪管,子弹打在小山包的尘土上噗噗作响。而弹壳落地,相互碰撞着,发出金属清脆的“铛铛”声。爆炸声、射击声是朱日和大地上永恒的主旋律,是战士们永远难忘的“硬核”浪漫,他们回忆里的青春一定是永远轰鸣着战地交响乐。

爱上朱日和,是扎根大漠最生动鲜活的战士们。那是一个清朗的夜,月光照着像大海似的一座一座沙丘,绿色的帐篷群整齐地排列在沙丘中央,在夜的映衬下给人足够的安全感。风不知停歇地拍着帐篷绿色的外衣,沙沙作响。春的气息传遍大地,小动物们也窸窸窣窣地探出头来。劳累了一天的战士们并排睡在帐篷里的行军床上,响起熟睡的鼾声……

清晨,四周尽是灰茫茫的天空,初升的太阳在厚厚的云层里只露出淡橘色的幽暗的光线,此时的驻训场仍有浓重的凉意。一声“集合”,浑厚的声音划破清晨的宁静,战士们立时整齐列队开启新一天的训练。日头初照的训练场,升腾起青春的乐章。单杠训练场,一双大手紧紧握住单杠,健壮的肌肉将身体向上拔,向上拔,汗水滑过脸颊,“啪嗒”滴落在松软的沙土上,砸出一个深窝。“再来一个,坚持住!”大手的指节已经发白,结实的肌肉群抖动着,“啪嗒”“啪嗒”的声音越来越多,越来越密,沙地上已经湿成了一小片。

队列里,战士们的作战靴整齐地踏在水泥路面上发出气势如虹的“嗵嗵”声,比惊涛更雄壮。坚硬的指节擦过裤缝线,“唰唰”声很快便达成统一,值班员的喉头发出“一二一”的音节,最简单却又最不容置疑。这里面夹杂着席卷大漠的风暴,充斥着碾压一切的魄力,溢满了决胜战场的决心,这最简洁的音调有着永不止步的强大力量。

走进营院,有集合便会有无处不在的歌声,带着四面八方乡音的年轻声线共同演绎着同一首歌。那强大的气场、铿锵的音调,仿佛燃起了万丈火焰,燃烧了青春,燃烧了钢铁。勇士的精气神都蕴含在这最耳熟能详的词句中,战士的生命在歌声里成长、绽放,可爱的军营在歌声里苍茫、年轻。

朱日和大地上流淌着的声音有如脐带,将士兵们与这片土地紧紧相连。正是有了这些丰富的声音,才让他们的军旅变得与众不同。水兵枕着涛声入眠,空军聆听蓝天的交响,而朱日和的官兵,则伴着风声在大漠扎下根来。在朱日和的乐章中,他们便是那跃动的音符,是惊天动地的韵脚,让大漠永远飘荡着“从这里走向战场”的铮铮回响。(朗诵为删减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