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读
■3月11日在京闭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其中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近日,本报记者走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军事科学院,探访该院战争研究院战略研究所——
思想羽翼掠过时代高地
■解放军报记者 林飞 邵龙飞 特约记者 董晓巍 通讯员 王 泽
新型军事人才方阵阔步从这里走出。
硬件很普通,思想很宝贵
刷门禁卡,从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战略研究所办公楼拾阶而上,水磨石地面、简朴灯具无不显示出岁月的沧桑。
走进二楼熊玉祥所长的办公室,一排2米多高的书柜还有办公桌上,满满摆放的都是书籍。
办公电脑和其他陈设镶嵌在书丛中,显得陈旧而简单:电脑有的键盘字符因反复敲击褪去了颜色……
“硬件很普通,思想很宝贵。”熊玉祥指了指脑袋:军科人应是站在红山、按住地球脉搏的人。
“按住地球的脉搏!”这是军事科学院首任院长兼政治委员叶剑英元帅对研究人员提出的要求。作为全军军事科学研究的拳头力量,为上级决策提供高质量咨询服务正是该院肩负的一项重要使命。
“智库又称思想库,英文叫Think Tank,主要通过研究国家、社会、企业在建设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为决策提供智力支持,素有现代国家的智商和大脑之称。”谈起智库,熊玉祥兴致非凡:“这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库对国家决策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很多媒体曾报道过这么一件事:2009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从伊拉克撤军前,本国智库提供了30多套方案供他参考。军队怎么撤?总统需要出访哪些国家?……详尽的政策性分析涵盖了撤军的方方面面。
拿破仑曾说:“没有任何事比做决策更艰难,因此也没任何事比它更珍贵。”这就是智库的存在价值。
70多年前,美国智库兰德公司准确预判“中国将出兵朝鲜”。后续,他们又准确预测了中美建交、古巴导弹危机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这家1948年成立的公司现已是美国顶尖智囊机构。
美国政府素来重视智库的决策咨询作用。越南战争、“星球大战”计划、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互联网概念”、伊拉克战争、亚太再平衡战略……这些牵动世界格局的大事件背后,无不闪现着智库的影子。
“智库产生的根本需求是维护国家利益,根本支撑是国家实力。”熊玉祥继续介绍。
现代意义上的智库,是20世纪初伴随列强争霸首先在欧洲出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智库的发展跃居世界首位。由于对白宫决策的影响举足轻重,智库在美国素有“政府外脑”“第五种权力”之称。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球共有11000多个智库型研究机构,其中美国仍以2203家的数量遥遥领先,中国以1413家位居第二,印度、英国、韩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紧随其后。像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智库在世界都享有盛誉。
“有人说,从智库崛起和发展的历程来看,危机时需要智库,挑战时需要智库,难以抉择和决策时,更需要智库。”熊玉祥语气坚定地说:“我完全同意这种观点,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同样需要智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世界风云变幻中萃取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咨询建议。”熊玉祥说。
此时,记者忽然想起楼梯转折处悬挂的、不经意间透出历史厚重的一张张人物照片。
叶剑英元帅、粟裕大将……这些素以谋略过人闻名的共和国开国将帅都曾兼任该研究所的前身——战争理论研究部的部长,甚至连这栋办公楼的设计方案也是由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审定的。
处处皆低调,处处不简单。
“那些高大上的研究成果,由‘低调的气质’酝酿而成。”记者心头涌上这样一句感叹。
“袖珍型”的智库,重量级的成果
如果说智库是一个国家的思想品牌,那么研究产品的影响力就是一个智库的外在品牌。这是国内外早已形成的共识。
采访前,记者了解到,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战略研究所于2017年调整组建,其前身是原军事科学院军事战略研究部。而随着职能任务的优化,其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拓展,但其工作人员的数量始终不算太多。
这样的“袖珍型”智库,用什么样的成果引起世界瞩目?
最典型的成果就是国防白皮书论证和战略评估报告发布。以战略评估报告为例,往往一开年,就有多国使馆和学者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咨询其发布时间,甚至都被问到国防部新闻发言人那里。
“评估报告只有几十页,但展示的观点和宣示的内涵却代表了中国军方智库的观点。”于淼研究员解释说:“发布报告的一个目的,就是要让世界了解我们的观点,知道我们关心什么问题。这也是中国军队更加开放和透明的一个标志。”
而对于中国国防白皮书的介绍,参加白皮书起草工作的曹延中研究员话语异常严谨:国防白皮书是以政府文告的方式来向国际社会阐释中国的国防政策。通常由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赋予任务,军委机关职能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军队有关单位与国务院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完成。它不能说是哪个智库的“产品”,我们的研究人员只是参与了拟制和宣传、解读工作。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陆续发表了10部中国的国防白皮书。2019年7月,中国发布了最新一版的国防白皮书——《新时代的中国国防》,这是我国首部系统展现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后中国军队全新面貌的综合型国防白皮书。
“应该说舆论反应一次比一次热烈,国际影响一次比一次深远,效果也一次比一次好。”回望10部国防白皮书和4部战略评估报告的出台,熊玉祥欣喜之余,感到追赶世界一流智库的脚步仍需加快。
“上世纪90年代与国外智库学者交流时,我就在想,我们和世界顶尖智库的差距在哪里?美国兰德公司有上千名工作人员,研究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方面面。相比之下,我们的智库还处在起步阶段,软硬件相比差距还很大。”说到这里,原研究员陈舟挥出一个有力的手势:怎么去追赶超越?就是聚焦国家安全和军事战略,用世界的眼光在创新力、影响力和品牌力上发力追赶,拿出代表中国军方智库水平的咨询建议。
陈舟是我国知名的战略研究专家,两年前从研究所退休。但他依然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和指导课题研究,工作劲头一如既往。
“像陈舟这样的知名专家,是我们单位的宝贵财富和智力资源。”熊玉祥说。
记者了解到,该研究所所在的战争研究院,在工作中灵活运用小内核、大外围的科研方式,依托军事科学院作为全军军事科学研究的拳头力量这一金字招牌,与军委机关、战区、军种建立畅通的调研和信息渠道,与地方政府、知名科研机构、智库形成机制性常态交流,通过主办新兴领域、孙子兵法等高端论坛,参加北京香山论坛等国际会议,交流观点、碰撞思想。
现在,一些国家把战略评估报告作为系统研究我国军方智库的重要参考,而对于国防白皮书,国外很多政府机构和智库更是从中探寻我国国防政策及军事战略的发展趋势。
时代瞬息万变,研究心如止水
在军事科学院,有一句研究人员秉持的名言: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别人可以追求短平快,但做智库研究必须要静下心来做学问。”对于社会上思想文化领域一些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现象,熊玉祥如是说。
几年前,国家推出一项重大政策。该研究所不是去做简单地解读、阐释,而是依据自身定位,立项启动相关安全环境方面的课题,对影响这项政策的难题、焦点、趋势深入研究,从而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意见建议。
“搞智库研究,不是把一拆成十,而是拿出独立的思考和建议。”熊玉祥这样点评。
“还得能加班。”深知科研酸甜苦辣的研究员于淼加了一句。
拿拳头产品战略评估报告来说,报告的字数在6万字以内。可是这几万字背后是几百万字的原始材料,是各方面专家通过不断地阅读、体会、抽取、提炼、贯通而成。
首先选题,形成纲要;大家按纲开展专题研究;随后分头撰写;最后汇总。副研究员闫文虎给记者做了流程讲解。
这其中,选题和汇总耗时最长,分别有3至4个月时间;专题研究最累人,既要沉下心来思考,还要出差调研、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尽可能获取一手资料;分头撰写最快。快的话,半个月就出手。闫文虎道出了经验之谈。
“很多最新的学术观点,要及时与其他专家碰撞交流,汇总成稿也离不开他们的集思广益。”研究员曹延中说。
记者了解到,在编撰《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这本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时,该所科研人员前后统稿21遍,随便一提哪句话大家信手就能翻出准确章节。
对工作坚定执著、对文字细致推敲、对名利宁静淡泊,正是研究所人员的真实写照。
数十年如一日的研究工作,白发已然悄悄爬上熊玉祥的双鬓,但他依然精神抖擞地奋战在科研一线。“我的心愿就是,继续追赶世界一流军事智库的脚步,张开大国崛起背后隐形的翅膀!”
熊玉祥所长(右三)、曹延中研究员(右四)带领课题组成员进行集智研讨。 王丽珊、解放军报记者 邵龙飞 摄
锐视点
开启一流军事智库建设新征程
■林 勇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魏 寅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高端智库建设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军事科学院领导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切实转化为推进一流军事智库建设的实际行动,围绕服务战略决策核心任务,进一步凝聚力量、发挥特色优势,深入推进理技融合、研用结合,加强“开门搞科研”智库协作,不断提高智库建设的质量水平和综合影响力,通过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更好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
军事科学院将从以下三方面进一步加强国家高端智库建设:一是强化质量导向,完善智库研究闭环。着眼提高智库研究质量,推动完善“需求生成—课题研究—应用转化—评价反馈”闭环机制。需求生成上,重点探索“点菜式”约稿研究、指定研究,与“选菜式”“揭榜挂帅”竞争研究相结合,使智库研究与决策需求对接适配,并为各学科领域智库研究人员参与竞争、发挥作用提供机会。课题研究上,重点探索研用结合实践机制建设,为智库了解掌握真问题、拿出真成果、成果能落地创造条件;完善方法手段和条件支撑,加强智库专业数据库、案例库、博弈系统和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应用转化上,加快信息系统建设应用,尽量缩短研究之外的流转报送环节,支撑智库快速研究、成果高效报送;拓宽智库成果转化路径,开辟直接对接服务、直接咨询专家等渠道方式,避免成果“塞车”,确保研有所用。评价反馈上,研究完善成果分级分类评价制度,提升成果评价反馈效率,加强对智库研究人员的正向激励,持续改进提升研究质量。
二是着力汇智聚力,强根固本培育人才。从制度设计上梳理研究和打破人才吸收、培育与使用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健全开放、竞争、流动的人才使用机制,努力打造全国一流智库专家库。加大力度施行理技融合式智库研究人才培养,加强军事理论与军事科技领域智库研究人才跨领域跨部门任职,促进人才有序流动、资源优化配置。探索拓展智库人才使用模式,不求人为我所有,但求才为我所用,走开吸引和使用军内外、体制内外专家的路子,以内部提升、外部增强方式,进一步夯实智库人才根基,壮大高端智库研究力量。
三是做强特色品牌,拓展交流合作网络。以持续办好北京香山论坛、推进中国—东盟国家防务智库交流为契机,深化拓展军内外、国内外智库交流合作。探索以智库合作为途径,着力加强与需求方的决策咨询研究协作关系,以举办智库建设交流研讨会、开展北京香山论坛常态化专家研讨会等方式探讨确立机制化合作,开展信息共享、课题共研、成果共用,推动形成防务和安全智库合作交流网络,为提高军事智库建设水平发挥龙头作用。同时,以继续开展中国—东盟国家防务智库交流活动为依托,拓展建立更为广泛的智库国际合作网络,不断提升智库国际影响力。
延伸阅读
中国智库的发展历程
中国智库主要分为古代智库起源变迁阶段和现代智库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社会的现代化和民主化水平快速发展出现的政策研究服务机构,在推进政策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提升。
21世纪至今,我国从国家政策和社会环境层面创造智库建设发展的有利条件,中国智库进入了战略发展的机遇期。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鼓励社会科学界发挥思想库的作用。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开展高端智库建设试点。25家智库机构进入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
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高端智库建设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