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召唤,就是我们的选择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李庆桐 2024-07-30 09:21:05

向来边塞奏华章

■曾佑钢

七月的风,八月的雨。毕业季,总有一些选择让我们投去敬佩的目光。

上雪域高原?留繁华都市?当年军校毕业,李素芝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前者。扎根西藏28年,李素芝主持参与的16项新技术达到国际医学领域先进水平、20项国内首创、34项填补西藏高原医学空白……他用自己的成就告诉人们:苦地方,险地方,正是建功立业的好地方。

“双胞胎学员同交戍边申请书!”近日,面对网友的满屏点赞、如潮跟帖,海军军医大学学员张健、张豪表示:新时代军人眼里的“诗和远方”中,必须有大有可为的基层和边疆。

选择是一时的人生,人生是永恒的选择。选择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性、操守和情怀。人生关键处的选择,照见格局胸怀,彰显使命担当。

“在最好的年华到西部去,到基层去,投入时代的洪流中,是青春之幸、青春之福。”忆起当年大学毕业放弃城市生活,到贫困山区支教的选择,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徐本禹这样说。

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真正的世界是广阔的,有一个充满希望和恐惧、感动和兴奋的天地,正在等着有勇气进去、冒着危险寻求人生真谛的人们。”

“这里的山脊高过云头,这里的太阳晒化石头,这里的孤独没有尽头……”边关,是净土、沃土、精神高地;边关,是能体现自身价值的地方,是能发挥专业特长的地方,是能锻炼成长的地方;边关,“热血沸腾,哪怕山路崎岖峥嵘”。

想成“猛将”,先入“卒伍”;要“冒出来”,先“扎下去”。尤其要看到,随着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作战部队和驻艰苦边远地区部队待遇保障体系更趋完善,干部在基层、院校和机关之间大范围交流的路子也逐步走开,这些都为基层干部和驻艰苦边远地区部队干部提供了更宽广的进步空间。

莫恋红尘觥筹浪,向来边塞奏华章。让我们将初心装进背囊,把责任扛在肩上,坚信自己的选择,坚定脚下的道路,坚守未来的梦想。轻装策马青云路,人生从此驭长风。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像一棵棵红柳、一株株格桑花那样扎根成长。你会发现,远方其实并不远,走着走着,花就开了。

守卫边疆,挺起胸膛站排头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廉  鑫  记  者  向黎鸣

主人公:戴金烨,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南京校区导弹工程专业学员,毕业综合成绩排名专业第一,荣立三等功一次,获评“四有”优秀学员2次。

毕业去向:西藏军区某部

“当祖国召唤的时候,挺起胸膛站排头。我就是董存瑞,我就是黄继光,奋勇争当突击手。”当在毕业典礼上举起右拳宣誓时,戴金烨突然发现曾经唱了无数遍的军歌,此刻是如此的具象和真切。

一个月前,戴金烨在毕业联考结束当晚,向学员队党支部郑重递交了戍边申请书,申请到西藏工作。

在很多人眼里,戴金烨做出这样的抉择并不让人意外。

“父亲经常和我说,好男儿就要去当兵,要时刻响应祖国的号召。”小时候的耳濡目染,让戴金烨心底早早就埋下了一颗从军报国的种子。

“4年后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反坦克导弹兵,这是我踏入军校大门时立下的志向。”训练间隙,戴金烨总在教员身旁询问导弹相关问题;课余时间,图书馆里有他查阅坦克资料的身影;周末休息时,他会和战友们在学习室一起讨论专业难题。为了提高军事素质,他会在饭前拉单杠、熄灯前做俯卧撑,时不时给自己加个“套餐”。

大三时,戴金烨被学员队任命为模拟连副指导员。如何开展政治教育,如何进行谈心交心,如何做好内务管理……戴金烨发现自己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从不叫苦叫累的他也因遭遇挫折产生了畏难情绪。

“从练强自己到带好队伍,不只是人数的简单叠加,更要求能力的倍增。”一次,学员队干部的一句话,瞬间点醒了戴金烨。趁着到部队实习的机会,戴金烨摸索出带好队伍的诀窍——多请教、扎兵堆、善积累。返校后,他很快就在模拟连副指导员岗位上干出了门道,主抓的几项工作受到上级表扬。

“你现在是学员,但跨出校门走上战位,就是一名一线战斗指挥员,必须会带队伍。”前不久,“青春对话英雄”座谈交流会上,战斗英雄的讲述,让戴金烨找到了共鸣,也确定了毕业后的人生坐标——守卫边疆,当一名能带队战斗的兵。

“把光荣写在军旗上,战火青春最风流。英雄的战友们,前进吧,为祖国去战斗。”毕业合照背面,戴金烨写下这样一段话。

临行寄语:天高任鸟飞,使命的召唤正在引导着你振羽的方向。希望你用足迹丈量祖国的边境线,用青春诠释戍边申请书上的誓言。相信你一定能在高原之上攻坚克难,在为强军事业奋斗中成就精彩人生。

——学员队教导员  刘朝阳

兄弟同袍,携手并肩担使命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王泽锋

主人公:张健,海军军医大学精神医学专业学员,被学校评为“新训标兵”,是学校“勇士突击队”队员;张豪,海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员,被学校评为“优秀实习生”。

毕业去向:张健,火箭军某基地;张豪,海军某驱逐舰支队

前不久,海军军医大学组织学员毕业演练,“伤员后送”项目中,两个精干小伙儿快速、默契地协同动作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就是该校2024届毕业学员、双胞胎兄弟张健和张豪。

一样的阳光开朗、一样的成绩出众……这对00后双胞胎出生于贵州毕节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家乡朱昌镇至今传颂着解放军“倒岩塘十八烈士”的英雄故事。在红色底蕴和朴实乡风熏陶下,兄弟俩打小就崇拜军人。2019年初,他们无意间看到海军“和平方舟”荣立集体一等功的新闻,“当人民军医,去救死扶伤”成了俩人共同的心愿。高考后,兄弟俩同时考入海军军医大学。

去年,哥哥张健目送师兄胸佩红花奔赴海岛,那一刻,张健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前年,弟弟张豪看到师姐主动到海军某潜艇支队当一名舰艇军医,成为全校学子的榜样,心中泛起涟漪,萌生了自己也要到一线部队建功立业的念头。

今年初,兄弟俩临床实习结束,张豪被评为“优秀实习生”。他向教员表达感谢时,发现几位带教过自己的专家正打包行囊,即将奔赴南沙岛礁遂行医疗任务。“你虽在院校被评为‘优秀实习生’,但这个‘优秀’的含金量,要在部队实践中才能体现。”当时,一位师长说的话,令张豪久久回味。

那天回到宿舍,张豪踌躇满志。回想起当兵锻炼、航海实习时一幕幕火热的部队练兵场景,真切感受到一线部队更需要优秀军医。傍晚,他和哥哥张健促膝长谈:“保障在基层战士身边的那个军医,难道不应该是我们吗?”

不久后毕业联考,兄弟俩以优异成绩通过。军体教员当场送上勉励:“你俩的体能、军事技能都不错,应该到基层部队历练一下。”话音刚落,脸上挂着腼腆笑容的兄弟俩,彼此心照不宣地碰了碰拳头。

毕业选岗时,张健选择到地处深山的火箭军某基地当一名连队卫生员,张豪选择到位于海岛的海军某驱逐舰支队做一名舰艇军医,兄弟俩兑现了青春誓言。

从小如影随形,如今各踏征程。炽热盛夏,兄弟俩已整装待发奔赴新的战位。离校前夕,他们的事迹引来无数祝福。

临行寄语:兄弟俩在校期间你追我赶,毕业之际砥砺同行,一个扎根深山密林,一个戍守海防一线,用实际行动书写出00后军校学员的青春担当。

——学员三大队政委  李海军

奔赴大漠,青春无悔伴胡杨

■钟紫舟  龚建桦

主人公:衣学斌,空军工程大学武器系统与工程专业学员,毕业综合成绩排名专业第一,荣立三等功一次,获评“四有”优秀学员2次、学院“优秀共青团员”。

毕业去向:空军某基地

“狂沙滚滚铜枝挡,寒风冽冽铁骨扛,岿然昂屹魂飒爽,此生无悔做胡杨。”衣学斌说这是自己毕业前写的一首诗,也是写得最快、最斩钉截铁的一首。选岗时,衣学斌在同专业里第一个选岗、第一个选择奔赴艰苦边远的西北大漠,真正将铿锵诗句化作扎根戈壁的铮铮誓言。

“姥爷给我起名字时,是想让我能文武双全、忠贞报国。如今,我以奔赴边关的实际行动,来回应长辈对我的期望!”电话中,衣学斌用洪亮的声音向母亲报告了自己的决定,希望母亲能够支持他的选择。

“他就像一块海绵!”聊到衣学斌,下铺战友楼烜泽半开玩笑地说,“只要有努力的空间,无论多大的困难摆在面前,他都能‘吸收’掉。他决定去艰苦边远地区,我一点都不意外。”

“我们像春燕一样垒窝,青春翱翔在这片高原。”两年前,衣学斌无意间在报纸上读到了二等功臣詹勇的一段肺腑之言。他被文中墨脱军人“一副铁肩膀扛重担、一双铁脚板攻难关、一身硬功夫打硬仗”的精神深深震撼。

“自信、无畏、赤诚,这是我最为珍视的品质。”渐渐地,衣学斌把赴边的念头转变成了执念。

前不久,“墨脱戍边模范营”的一名连长来学院授课,分享自己为祖国巡边的经历。见到偶像,衣学斌想问几个“为什么”,却最终没有问出口,他决定自己去艰苦边远地区探寻答案。“只有真正融入,才能真实体会到戍边官兵内心蕴藏的炽热滚烫。”课后,他在申请书上写道:我志愿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去当戍边精神的践行者,戍边英雄的传承人,我要走近他们,成为他们!

今年,是夏北浩“机械师尖兵”授称60周年。临行前,衣学斌来到夏北浩雕像前敬礼致敬,与英雄对视,他郑重宣誓:“投身大漠,练硬本领,为西北那片‘胡杨林’再添一抹新绿!”

临行寄语:军校4年,你以纸笔记录成长历程,以汗水练强专业本领,始终保持主动思考、努力向前的奋斗状态。从东北黑土走来的你,即将投身西北戈壁,我看到了一名青年军人的使命担当。愿你在新的岗位淬火成钢,收获更大的成长!

——学员队教导员  席锦锋

坚定梦想,勇往直前砺初心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钟福明

主人公:张森,火箭军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学员,毕业综合成绩排名专业第一,荣立三等功一次,获评“四有”优秀学员2次,累计获得省级、国家级奖项8次。

毕业去向:火箭军某部

“我要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把最清澈的爱献给祖国!”火箭军工程大学组织学员赴革命老区现地教育活动现场,学员张森铿锵有力地说出了自己的毕业宣言。

努力的动力源于对梦想的坚持。2016年,张森因为几分之差无缘火箭军工程大学,毫不犹豫选择了复读,没想到第二年又阴差阳错再次错失机会。备受打击的张森走进地方大学,看到校园里的征兵横幅后,心中再次燃起希望。入伍后,张森努力训练、勤奋工作,最终如愿以单位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火箭军工程大学。

“在我们军人眼中,最美的风花雪月是铁马秋风,是战地黄花,是楼船夜雪,是边关冷月!这些世间的美好,别人可能一生都未必能见到,可这也许就是我们军人的一生!”大二时,张森观看学校编排的原创音乐舞台剧《火红青春永向党》,被剧中主人公在毕业选岗中的坚定抉择深深感染,“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粒种子在他心中开始生根发芽。

为了积累经验、磨砺自己,张森主动申请当班长,从一名管理“小白”一步步干起,后来他又先后担任区队长等学员队骨干,一次次冲破自己的“舒适区”,在不同岗位上摔打历练。

临近毕业,张森经常会走一走校园的林荫道,看一看校园的文化景观,心里既有不舍,更为了铭记。“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群雕、强军文化墙、图强大道上的“高原火箭兵精神”、砺剑大道宣传栏的学员赴边宣誓图……这些似乎都在指引他到自然环境最艰苦、战斗力建设最需要的地方淬火磨炼。

“儿子,我和你爸支持你的决定。你怀揣远大的抱负,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我们为你感到非常自豪。”父母的支持,给了张森最大的底气。他摊开信纸,坚定地写下申请书:感谢部队的培养和组织的关怀,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组织!

临行寄语:勇敢的人从来不会抱怨生活的艰苦,经过多次坎坷与挫折,终将得到努力的结果。青春之你,未来可期,愿你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在新的战位上,追梦再出发。

——学员队队长  谢  宁

昂首阔步,卫国戍边献青春

■于  淼

主人公:隋壮壮,武警警官学院法学专业学员,毕业综合成绩排名专业第一,获评“四有”优秀学员2次。

毕业去向:武警新疆总队某机动支队

“作为一名士兵学员,6年的军旅生涯让我成长很多,但是最让我感到自豪的是选择戍边。”毕业联考还没结束,武警警官学院毕业学员隋壮壮便迫不及待地向学员队递交了戍边申请书。

挺拔的身姿、标准的队列动作,有两年警勤中队当兵经历的隋壮壮总是队伍里最显眼的那一个;体能考核次次优秀、两次被表彰为“四有”优秀学员、毕业综合成绩排名全队第一,他也是同学眼里最努力的那一个。明明可以有更多的选择,隋壮壮偏偏对边疆情有独钟。

2022年5月,隋壮壮所在学员大队邀请“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郑明岗作事迹报告,他说:“尽管只有一条腿,但我永远是一名奋进在强军征程上的战士。”这句话深深触动了隋壮壮。“我该以怎样的方式奋进在强军征程上?”从那一刻起,隋壮壮的心中便埋下了戍边的种子。

“越是艰苦边远的地方越应该是青年军人所追求的地方,我向往边疆的大漠戈壁和雪山草原,我要去那里追寻自己的价值和梦想。”放假回家时,隋壮壮做通了父母的思想工作。

得到家人的支持,隋壮壮赴边的决心更加坚定了。他深知,要想在边疆有所作为,不能单凭一腔孤勇热血,必须有足够的能力素质。隋壮壮学习的是法学专业,在他看来依法治军对军队建设意义重大。“尽管我的力量还很微薄,但我希望能为军队法治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帮助解决基层官兵涉法问题和相关法律知识普及。”隋壮壮为了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法律素养,大二时就给自己制订了一套“学习训练方案”。

有了目标,隋壮壮除了正常上课、训练之外,便把全部精力投入自己的任务计划中。凭借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他的学习成绩和体能素质越来越优秀,还在大三时以高分成绩顺利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不久前毕业选岗,隋壮壮第一个选择了边疆并被表彰为“志愿赴边优秀学员”。在学院2024届学员毕业典礼分列式汇报表演中,隋壮壮担任所在学员方队排头兵,昂首阔步从主席台前经过。他说:“出征的号角已然吹响,我将投身火热的战位,将青春奉献给祖国边疆!”

临行寄语:男儿带吴钩,猛志逸四海。愿你怀揣报国赤诚建功边疆,以青春热血书写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光辉篇章,以战斗意志锻造优秀戍边军人的钢铁脊梁,我们期待你的捷报!

——学员队教导员  谈宇振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