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向海图强,让历史告诉未来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钱晓虎 张付华 责任编辑:乌铭琪 2021-11-06 09:04:39

向海图强,让历史告诉未来

——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

■解放军报记者 钱晓虎 通讯员 张付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航拍全景。刘 舰摄

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前夕,一座雄伟壮观的博物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以下简称“海博”)以崭新面貌在山东青岛对外开放。

4000余件文物、1200余幅图片,近百组内涵厚重的雕塑等,全方位展现了人民海军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建设发展历程。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开馆4个多月来,海博持续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关注的目光。有近30万人次群众、600余个团队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参观学习,深情感悟人民海军发展壮大的峥嵘岁月。有游客留言:参观海博,读懂了一种精神,明白了一个民族向海图强的全部意义。

历史·珍藏

“参观海博,可以触摸历史。”这是来自山东聊城的初中生高浩然写下的感言。今年暑假,他终于来到心心念念的海博参观。

从萧劲光大将用过的望远镜到英雄麦贤得的水兵服披肩,从“先锋1号”艇的铁锚到被击落的敌机残骸,高浩然看得认真仔细,也看得心潮澎湃。历史的烟云在眼前浮现,“就像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那样,落后就会挨打,强大才有尊严”。

在海上装备展区,按1∶1比例复制的长江舰停泊在东侧码头,高耸的舰桥、黑色的躯体十分醒目,被誉为海博的“镇馆之宝”。

登上长江舰,毛主席住过的舱室、长江舰的驾驶室等陈设生动呈现在观众面前,就像一幕幕老电影,很快把人们带入海军初创时的那段艰辛岁月。

1953年2月19日,毛主席首次视察海军部队,乘军舰在长江航行四天三夜,为长江舰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长江舰也因此成为新中国发展征程上的一座特殊的里程碑。

在参观长江舰的队伍里有一位96岁高龄的老兵,他叫徐世平,是长江舰的第一任党代表。看着原貌复制的长江舰,回忆起在舰上生活战斗的点点滴滴,他激动地说:“长江舰历史价值很高,希望新时代的官兵不忘嘱托、努力奋斗,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

1968年,解放军海军司令部发出通知,对部分军舰改用荣誉代号,长江舰被授予“53-219”号。

如今,长江舰又刷上“53-219”这个荣誉代号,以这种形式定格新中国海军发展的历史起点。

与长江舰停靠同一码头的,是舷号101的鞍山舰。当时,新中国百废待兴,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用相当于17吨黄金的价钱从苏联购买了4艘驱逐舰。鞍山舰正是“四大金刚”的首舰。

在海博,还有很多像长江舰、鞍山舰一样的珍贵文物。比如,参加南沙群岛自卫还击作战的531舰、首艘攻击型核潜艇长征1号、巨浪-1型潜射弹道导弹、首次在辽宁舰着舰成功的552号歼-15舰载机……它们定格时代记忆,记录着人民海军向现代化挺进的铿锵步伐。

有着30多年飞行经历的部队退休领导贾茂荣在参观完海博展厅后,直奔航空装备展区,和自己曾经朝夕相伴的战机合影留念。

“‘老伙计们’,我来看你们了……”贾茂荣抚摸着战机,激动不已:“看看这些‘老伙计’,再想想现役的‘新战友’,深切感受到人民海军向海图强的澎湃势头。”

也许是一种巧合,新一代“万吨大驱”南昌舰的舷号也是“101”。两个“101”,对中国海军有着特殊意义。舷号的重生,正是人民海军发展壮大的最好见证。

从鞍山舰到南昌舰,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接;梦想与激情,在这里迸发。

血性·阵地

海博开馆不久,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麦贤得。

在海博第一展厅内的一组展柜前,老英雄仔细端详从自己头部取出来的那枚弹片—

56年前的“八六”海战中,麦贤得作为我海军611号护卫艇上的机电兵英勇参战。战斗中,一枚弹片击中麦贤得的前额,流出的血糊住了他的双眼。从短暂昏迷中苏醒后,麦贤得强忍剧痛坚持作战,直至战斗胜利。

一支军队的血性,标注着这支军队的精神高度。在第一展厅与第二展厅交接处的海战走廊,6幅经典油画生动再现了万山群岛海战、击沉太平号、解放一江山岛、崇武以东海战、炮击金门作战、西沙海战的历史瞬间,展现了人民海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彰显了人民海军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屈服的英雄气概。

一片被鲜血染红的胸章,把观众的视线带入万山海战不畏生死的激烈拼杀中:时任海防大队副大队长的林文虎率领“解放”号炮艇,冲入国民党海军舰群中,击伤敌多艘舰艇后壮烈牺牲。身负重伤的艇长梁魁庭驾艇冲出重围,胜利返航。如今,林文虎的那块胸章和“解放”号炮艇永久陈列于海博。

时光飞逝,山河巨变,流淌在中国军人体内的血性胆气愈发浓烈。

海军372潜艇成功处置“掉深”险情后,习主席作出重要指示,对官兵们的先进事迹给予充分肯定。2014年,该艇在一次执行重大任务中突遭海上断崖“掉深”重大险情,全艇官兵果断处置、化险为夷,圆满完成后续任务,被中央军委授予“践行强军目标模范艇”荣誉称号,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如今,372潜艇的授称证书陈列在展厅一角,无声地向观众讲述那段惊心动魄的往事。

“参观精彩纷呈的室内展厅和室外的武器装备展区,我们近距离了解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海军建设发展的光辉历程,更加坚定了不畏牺牲、矢志打赢的决心力量!”前不久,海军航空大学某训练基地官兵来到海博,开启了一场铭记历史、展望未来的精神之旅。

在海军航空装备展区“伊尔-14”飞机前,理论骨干、学兵班长杨浩飞开展了一次现场“微教育”:“从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坐渔船登刘公岛到三型主战舰艇集中入列,人民海军发展进步的历程让人百感交集。作为一名新时代海军战士,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磨砺政治品格,苦练杀敌本领,将人生理想融入强军事业,为伟大祖国奉献青春!”

英雄·殿堂

英雄,标注着民族的足迹,挺立起民族的脊梁。在海博主展馆西侧广场,一座大型英雄群雕格外引人注目。

雕塑正面镌刻着“忠诚使命、英勇善战、建功海洋”12个大字,左右两侧各耸立着一座英雄群像,背面两侧浮雕镌刻着海军经典战例和英烈形象,中间竖立着一把巨大的深蓝之剑,雕塑的底座上专门设置了长8.1米的长明火台。

从海上方向看过来,利剑如舰桅,底座似舰艏,整体雕塑犹如劈波斩浪的战舰,寓意着人民海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英雄气概,充分展示了人民海军特有的血性胆魄和精神特质。

海博开馆当天,英雄群像雕塑前燃起象征精神不息的长明火。参加开馆仪式的海军官兵向人民海军革命英烈敬献花篮,致敬海军英雄模范。

开馆4个多月,不时有游客自发前来缅怀先烈。中秋节期间,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海南岛战役的原解放军43军128师384团的老兵邢德福,在亲人搀扶下向英烈献花敬礼。一名5岁的小男孩也学着邢德福的样子向先烈敬礼鞠躬,身旁的游客用相机记录下动容一幕。

“这是歼-15舰载战斗机的弹射座椅,它的主人—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张超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9岁!”

展厅里,解说员动情的讲述把观众的思绪带回了5年前的一天:张超在进行陆基模拟着舰训练时,战机突发故障,为挽救战机,张超壮烈牺牲。张超成为我国航母舰载机事业牺牲的第一人。

经习主席批准,中央军委授予张超“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荣誉称号。此后,张超又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并成为全军挂像英模。

“海空卫士”王伟的雕塑被放置在第二展厅醒目的地方。2001年4月,海军航空兵某团中队长王伟驾驶战机,在南海上空跟踪驱离美军电子侦察机时英勇牺牲,他和他的战机再也没有返航。雕塑一旁,播放的场景模拟视频重现了当时王伟驾机执行任务的坚决与英勇。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海博英烈厅内,巍巍泰山石碑上镌刻着人民海军史上1600余名牺牲英烈的英名。不同时期的海军英模汇聚海博,铸就了一部群星璀璨的英雄图谱。他们是海军官兵的杰出代表,激励着一代代官兵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沿着英雄的足迹接续奋斗。

“八一”建军节当天,“战斗英雄”舒积成来到海博。庄严肃穆的英烈厅里,舒积成老人庄重地举起右手,向烈士们敬礼。“英烈厅是无数海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他说,“战友们一定不能忘记历史,更好发挥武器装备性能,担负起保家卫国、守卫海疆的历史重任。”

海洋·未来

奋进新时代,展望新航程。

习主席对海军高度重视、念兹在兹、亲抓实抓,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多次视察海军部队,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和指示要求,给海军建设以方向指引,给海军官兵以巨大关怀。

走进第三展厅,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段段影像,全面展示了人民海军在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伟大征程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彰显了新时代人民海军劈波斩浪、勇闯大洋、向海图强的雄心壮志。

“中国航母真威武!”10月30日,在按1∶50比例还原的双航母模型前,几名小朋友围着展台边走边看,从各个角度打量着航母的英姿,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在“航母style”体感互动区,6岁的青岛小军迷齐海岳主动担任“起飞指挥员”。只见他半蹲在地上,右手平伸、紧握右拳,伸出食指和中指,用稚嫩而坚定的声音喊出口令:“允许起飞!”随着VR设备检测到体态符合标准,屏幕上一架歼-15舰载战斗机喷射着蓝色的尾焰从甲板腾空起飞。

曾几何时,航母对于国人来说可望而不可即。经过几代人努力,中国拥有了辽宁舰、山东舰两艘航母,人民海军步入“双航母时代”。

70多年接续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海军一路劈波斩浪,驰骋万里海疆,勇闯远海大洋,发展成为兵种齐全、核常兼备的战略性、综合性、国际性军种,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在海博主展馆左前方的室外展区,取自永暑、华阳、赤瓜、美济、渚碧、南薰、东门礁的7块礁石,代表着祖国美丽南沙七礁。每块礁石旁都立有一块主权碑,上面闪耀着国徽,写着“中国”二字和岛礁的名字,标注着经纬度。

“山石呼应,陆海相连,南海长城,铜墙铁壁。”讲解员介绍,7块南沙珊瑚礁虽远离大陆,但“骨肉相连”,是祖国永远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一幅名为《习主席派军舰接亲人回家》油画,生动再现了中国海军也门撤侨的感人场面。

2015年春,也门内战爆发。党中央、习主席果断决策,命令正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的第19批护航编队迅速前往也门撤侨。10天时间,成功将600多名中国同胞和15个国家的270多名外国公民安全撤离。

截至2021年10月,人民海军共派出39批护航编队执行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任务,是人民海军成立以来,执行任务时间最长、动用兵种最多、兵力规模最大的海外军事行动。

国家利益所至,海军使命必达。今天,对于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的中国来说,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的愿望更为迫切。

“要守护好海上家园,就必须下更大功夫,把海军这个战略性、综合性、国际性军种建设得更强更有力,书写海军建设发展新的一页。”这是一名观众在海博留言簿上写下的深情寄语。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进入新时代,大国重器频传捷报。国产航母、两栖攻击舰、新型战略核潜艇、大型驱护舰、综合补给舰等密集入列……远海防卫作战装备力量体系发展加快步伐,近海防御作战装备力量体系优化提高,两栖攻击装备力量体系不断建强。纵横万里海疆,勇闯远海大洋,人民海军多样化综合作战能力实现大幅跃升,海军官兵正在迈向世界一流海军的伟大征程上扬帆远航。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一号码头。钟魁润摄

赓续血脉 经略海洋

■钱晓虎

观一座展馆,品一段历史。

70多年来,人民海军走过的风雨历程、迸发的革命精神、涌现的英雄先烈,浓缩在海军博物馆的一件件文物、史料中,汇聚成人民海军的历史高地、精神高地、文化高地。

回望历史,我们更加明白,人民海军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转强,从胜利走向胜利,取得翻天覆地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党的科学理论引领航向,离不开党和国家的重视和关爱,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离不开海军一代代官兵的不懈奋斗。

举办历史博物展览,旨在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

海军博物馆既具有保护、纪念意义,也兼具科普、教育功能。重新开放的海军博物馆全景式展现了不同时期人民海军建设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见证着人民海军向海图强的昂扬风貌,为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鲜活教材,同时对讲好海军故事、传播海军声音、弘扬海军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让观众在身临其境中体悟经略海洋、建强海军的伟大韬略,探寻人民海军白手起家、劈波斩浪的历史征程,提升维护海权、建设海军的国防意识,鼓舞和激励更多人投身海军建设和海洋事业。

当前,我们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对我们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海军,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重要标志,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支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的壮阔航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中,建设强大海军的任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也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自信、从容。

海军博物馆开馆以来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未来,要进一步做好军史场馆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海军博物馆这类场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功能,让广大官兵从一段段历史中汲取矢志强军的前行力量,让广大观众从文物展陈中汲取历史滋养、培育家国情怀,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奋勇前进。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