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96岁老战士孙佑杰讲述“潍县团”战旗诞生背后的故事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李鸿宇 刘欢 责任编辑:王凤 2021-10-30 07:26:58

96岁老战士孙佑杰讲述“潍县团”战旗诞生背后的故事——

血染战旗红 丹心注笔锋

■李鸿宇 刘欢

孙佑杰深情抚摸“潍县团”战旗。 刘欢 摄

秋日的烟台,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我们一行三人从山东烟台南站下车,带着一面“潍县团”战旗前去看望老前辈孙佑杰,心情既激动又忐忑。

激动,是因为“潍县团”是我们单位的前身部队,能够辗转找到孙佑杰这位“潍县团”战旗的最初设计制作者,实属不易;忐忑,是得知孙佑杰今年已有96岁高龄,他的身体状况如何、关于战争年代的记忆是否清晰,都是未知数。

直到敲开孙佑杰家的大门,握住他那双有力的大手,我们才确信这会是一次很有收获的拜访。面前的这位老人,目光炯炯,口齿清晰,慈祥的笑容让人顿生亲切之感。

“你是海博,你是刘欢,你应该是鸿宇吧!”孙佑杰看了看我们军装上的姓名牌,回头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张日历,上面标注着“今日‘潍县团’李鸿宇、刘欢、海博来访”。

“我早就记下来了,就等着你们来!”孙佑杰热情地把我们迎进家门。此行我们主要是希望从孙佑杰老前辈这里了解一些当年制作“潍县团”战旗背后的故事。我们一拿出“潍县团”战旗,孙佑杰立刻面露喜色。“我记得这面旗子!当时华东局要给79团做奖旗,是我带着3名女同志三天三夜没合眼,用针线在绸子上绣出来的。”

1948年初,解放军在山东战场由防御转为进攻。孙佑杰作为文工团美术组组长兼随队记者,见证了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27师79团攻克潍县县城的过程。

“1945年,我从老家山东文登入伍,进入胶东抗大学习。”孙佑杰说,参军时他一心想上前线杀敌,立下的志向是“抗日上战场,喜报传故乡。生要立大功,死就当英雄”,没想到毕业时一纸调令,让他成了抗大宣传队的一员。“领导说战争是一盘棋,各有分工,宣传队的工作是鼓舞教育官兵,同样非常重要,我这才定下心来,决心发挥自己在文字和美术方面的特长,积极投身文艺宣传工作。”

1948年4月,孙佑杰去主攻潍县县城的79团采访。“当时部队正在传达学习中共潍北县委给第9纵队官兵的一封信。信中痛斥了国民党军占领潍县后抓丁抢粮、残害百姓的种种罪状,官兵们无不义愤填膺。文工团还给部队演出了《血泪仇》等节目,官兵士气高涨,纷纷表示一定要替受苦受难的潍县百姓报仇。”

1948年4月24日凌晨,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27师79团8连突击队官兵把红旗插上潍县城墙。 资料照片

4月23日下午,听说即将攻城,孙佑杰和另一名战友选择了一个便于观察的掩蔽部位等待攻城展开。大约下午5时,总攻时刻到了。在200多门大炮、小炮的轮番轰击下,潍县北城门上矗立的高阁被掀掉了一半。天黑后,突击部队通过壕沟对矮墙和地堡群实施爆破,趁着硝烟弥漫之际发起登城战斗。枪炮声中,13米高的城墙顶端被炸开巨大的缺口,乱石碎砖堆成一个斜坡。79团8连突击队队员踏着斜坡登城。一班班长王玉来第一个冲上城墙,带领全班战士击溃敌人,缴获1门六零炮和1挺重机枪。战士张义德背后插着一面红旗也上了城墙,红旗上写着“把胜利红旗插上潍县城头”。不久后4连官兵带着另一面红旗从另一个突破口也冲上去,两面写有“把胜利红旗插上潍县城头”的红旗,高高飘扬在城头相距不到百米的两个突破口上。

攻上城墙不容易,守住突破口让后续部队源源不断跟上更是难上加难。潍县城墙高13米,底部厚近9米,顶部宽6米,加之日伪和国民党军多年“苦心经营”构建的坚固防御体系,当时被称为“鲁中堡垒”。如果不能巩固和扩大城墙突破口,就会被敌人重新封死,后续部队上不来,攻城就会前功尽弃。因此,一场你死我活的争夺战在城墙上展开。午夜时分,5连也登上城墙。但敌人知我登城人少、阵地小,弹药也快打完了,对我反击的炮火更加凶猛。危急时刻,上级决定打破过去夜间攻城的惯例,令后续部队不惜一切代价白天攻城。

孙佑杰告诉我们,他永远无法忘记官兵们踏着鲜血前进的那一幕。

“攻城官兵一批接着一批,冒着敌人的疯狂扫射和城墙两侧敌人的火力封锁,拼命爬过被炸开的城墙豁口。登上城墙后要入城作战,城墙离地面有十几米高,梯子只有七八米长,5连官兵刚开始还是攀着梯子下去,后来梯子炸没了,他们就直接往下跳,好多战士因此负伤,醒过来后爬着继续参加战斗……”讲到这里,孙佑杰抚摸着桌上的战旗,沉默了好一会儿。

潍县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在华东战场上的第一个城市攻坚战,是华东军民进入战略反攻后取得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1948年5月8日,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野战军总部颁布嘉奖令,授予第9纵队27师79团“潍县团”荣誉称号。因为第9纵队要召开表彰大会,授予79团“潍县团”战旗,孙佑杰紧急受命,设计出“潍县团”战旗,带领3名女同志一连3个昼夜没有休息,用针线在红绸子上缝制。孙佑杰特意在战旗上设计了一个高大的城墙剪影,寓意79团在潍县战役中首先攻破潍县城墙,为全歼守敌、夺取胜利立了首功。后来,孙佑杰还用“土电影”宣扬了那场战役中的英模事迹。

“土电影”是孙佑杰自己发明的。战争时期,部队文化生活比较单调。如何让战友们的精神生活多一点色彩,孙佑杰一天到晚都在琢磨。受当地皮影戏的启发,他萌生了制造幻灯片的想法。但当时封锁严买不到幻灯机,也难以找到相关材料。孙佑杰想,“土电影”就要在“土”字上做文章。一天晚上,他找来一个放大镜固定在硬纸壳上,再用煤油灯光照射,墙上映出了类似幻灯片的画面。在胶东抗大修械所工程师的帮助下,他们用铁板做原材料,以汽灯为光源,经过反复试验自制了一台幻灯机。孙佑杰紧接着还研究出同时放映一静一动两幅幻灯片的方法,可以表现飞机在天上飞、汽车在公路上跑的画面。这种土办法让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军民看上了“电影”,孙佑杰一时成了名人。虽然没当上杀敌英雄,但凭借发明创造,他被评为胶东抗大模范工作者。

“潍县团”战旗全貌。资料照片

后来,孙佑杰作为志愿军27军《胜利报》的战地记者参加抗美援朝,在炮火连天的阵地上写出许多生动感人的新闻作品,还利用自己的美术特长,创作了不少反映志愿军官兵英勇作战的版画作品。

1979年,孙佑杰转业到山东烟台一家报社工作,继续从事自己热爱的新闻报道工作。离休后他笔耕不辍,撰写了多本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著作,出版了《胶东老兵战地情》《红色基因代代传》等作品,以一腔赤诚表达爱国热忱。

“我是战争的幸存者,每次想到战友们在战场上流血牺牲的悲壮场面,就想着一定要把他们的英勇事迹写下来,让更多的人知晓。”孙佑杰捧起“潍县团”战旗郑重地交给我们,“我虽然离开了部队,但还是一名老兵,一直关心国防和军队建设。希望你们作为‘潍县团’的传人,传承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继续高擎起‘潍县团’战旗。”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