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名山东省临沭县新兵入伍到“钢八连”——
跨越80载的赓续
■姚欣彤 仓竹青
入伍新兵在朱村抗日战斗纪念园内为烈士纪念碑描红。仓竹青摄
“跑步——走!”3月26日,某训练基地训练场上,来自山东省临沭县的24名新兵正和其他新兵一起进行队列训练。这24名新兵,将会定向输送到第82集团军“钢八连”。
“个个都是好后生!”3月14日,到临沭县接兵的“钢八连”副连长在送兵仪式上一一为这24名新兵整理绶带。走进军营,他们将成为临沭县朱村和“钢八连”的新纽带,为这份已传承80年的鱼水深情写下新篇章。
1944年1月24日,恰逢农历除夕,日伪军500多人对临沭县朱村进行“扫荡”。危急时刻,八路军第115师4团3营8连在连长鄢思甲带领下火速赶来救援,激战6个小时,击退日伪军。战斗中,24名战士光荣牺牲,村民无一伤亡。不久,朱村百姓把一面绣有“钢八连”字样的锦旗送到连队。从此,朱村有了一个传承至今的年俗:大年初一一早,父老乡亲集体祭奠为保卫朱村百姓而牺牲的24名八路军战士。他们摆好饺子、汤圆、水果和茶具、酒器,把过年的第一碗饺子敬奉给烈士们。
“朱村百姓大年初一第一碗饺子敬英烈,80年如一日。每一次祭奠,都是一次重温,这跨越时空的军民情谊令人动容。这一次,24名临沭优秀儿郎奔赴‘钢八连’接过先烈的接力棒,相信他们会弘扬沂蒙精神,传承先辈遗志,续写‘钢八连’爱民新篇章。”临沭县县长侯素云介绍,为激发这批新兵的光荣感、使命感,出征前县征兵办专门组织入伍新兵到朱村观看村民自编自演的情景剧《第一碗饺子》,现地感悟先烈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我们村的年轻人,都是从小听着‘钢八连’救朱村的故事长大的。”新兵王艺说,“如今能够成为‘钢八连’的一员,我感到格外自豪。我一定传承好家乡的沂蒙精神和‘钢八连’的战斗精神,为家乡争光!”
据介绍,临沭县作为沂蒙精神的重要发源地,自1961年恢复建县以来,累计为部队输送优质兵员2.5万余名,其中1900余人次立功受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