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参建中国南极长城考察站始末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邓文方 责任编辑:杨一楠 2018-10-14 03:12:22

海军官兵在刚落成的中国南极长城考察站前合影留念。资料照片

中国军人的“南极速度”

考察编队在阿根廷乌斯怀亚港作短暂停留后继续南行,于1984年12月27日顺利到达南极乔治王岛。中国南极长城考察站站址就设在南极乔治王岛的菲尔德斯半岛东侧。1984年的最后一天,考察编队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长城站奠基典礼。环顾四周,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皑皑的白雪,厚厚的冰盖,裸露的平地上是坚硬的鹅卵石,下面是常年不化“永久冻土”。长城站就要在这块荒寂的土地上破土动工了,这无疑是一场难打的硬仗!建站施工刚刚拉开序幕,乔治王岛连续几天遭到特大风雪的袭击,建站物资无法卸运,人员都被困在船上,官兵们焦急万分。南极的夏天眼看就要过去,三月中旬后,大海封冻,风雪不止,气温下降,施工将难以进行。大家整天掰着指头算,在60多天内要把500多吨的建站物资运上岛,建起360平方米的两栋考察用房、四栋辅助用房,架起四个20多米高的通信铁塔,还要修建一座气象观测站以及储油罐。这么短的时间,完成这么大的工作量谈何容易!时间成了建站成功与否的关键。为了抢时间,海军J121号远洋打捞救生船指挥组把308名海军官兵编成四支突击队,轮番上阵,决心拼了性命也要按时建成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

卸运建站物资,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抢修一座简易码头。年过半百的编队副指挥赵国臣,带领24名突击队员乘坐小艇登上乔治王岛。不多时,一场特大暴风雪铺天盖地而来,海上巨浪翻滚,天空雪粒横飞。官兵们有的冒着严寒跳进没腰深的冰冷海水里,抡锤打桩,固定码头钢架;有的顶着刺骨寒风在泥泞的海滩上肩扛手抬,搬运四五百斤重的沙袋,雪粒扑打着两颊,海水浸透了衣裳。经过8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一座29米长的简易码头,在暴风雪中诞生了!它为抢运建站物资赢得了时间。

建造考察用房更是一场攻坚战。在乱石滩上施工,掘土机失去了威力,房基全靠官兵们用锹铲、用镐刨。冻土坚硬,一镐下去只留下拳头大的深窝。一月正值南极的白夜,官兵们改变了正常的作息时间,每天早晨五点起床上岛,遇上好天气经常“连轴转”。他们手上打起一串串血泡,磨出一层层硬茧,一天下来腰酸背疼,吃饭时手都发抖,筷子常常掉在地上。有人困得站着也能睡上一两分钟,一坐上交通艇就会鼾声大作。浇筑房屋底座时,考察队建房班技术人员估算,打20个一立方米的水泥桩,至少需要16个小时。这天,潜水部门长刘宝珠带领20名水兵来到工地。他们推着小车奋力奔跑,运来沙土、水泥、陶粒;混凝土搅拌机太小,供应不上,他们干脆就用人工搅拌;天下起大雨,水兵们仍然坚持奋战。结果仅用了4个小时,就浇筑27个水泥桩。经过技术人员鉴定,完全符合标准。有考察队员惊叹:“你们创造了南极速度!”

就这样,海军官兵仅用了26天就建成了两栋考察用房。紧接着,气象观测站、通信站、储油罐和四栋辅助用房都很快相继完工。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神奇地矗立在乔治王岛上。1985年2月21日,正当祖国人民欢度新春佳节的时刻,在遥远的南极洲,全体人员为长城站的落成举行了隆重的典礼。上午10时,雄壮的国歌声响起,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升上南极大陆上空。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征服南极!中华民族加入世界南极考察的新时代已经开始!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