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社会组织的国防教育舞台有多大?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刘建伟 赵雷 等 责任编辑:丁杨 2018-05-09 03:04:07

4月3日,辽宁省国防教育基金会组织社会各界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汇聚强军力量”主题教育活动。何文新摄创建之初,辽宁省国防教育基金会曾引来不少怀疑的目光:一个社会组织的国防教育舞台能有多大?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社会组织的国防教育舞台有多大

——从辽宁省国防教育基金会的发展看社会力量开展国防教育的“雁阵效应”

■解放军报记者 刘建伟 通讯员 赵 雷 宋子洵

4月3日,辽宁省国防教育基金会组织社会各界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汇聚强军力量”主题教育活动。何文新摄

创建之初,辽宁省国防教育基金会曾引来不少怀疑的目光:一个社会组织的国防教育舞台能有多大?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5年时光转瞬而逝,或许就连该基金会创始人、理事长李淑芳都没有想到,基金会在探索中发展壮大,取得的成绩令人刮目相看:

先后承办纪念“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全民国防教育日活动、企业家进军营等大型国防教育活动上百场;发展国防教育志愿者1200多人,并和志愿者一起进社区、到校园、走边防、上海岛;举办国防教育讲座上千场,听众达70多万人次;基金会成为一个拥有8个培训基地的4A级社会组织。

这个以国防教育为中心工作的社会组织,为何能焕发出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带着疑问,记者探寻其发展壮大的奥秘。

一个社会组织开展国防教育为何一呼百应?他们说——

越了解军人,越牵挂军队;越走近边防,越关心国防

故事的开端,还得从基金会理事长李淑芳的一段经历说起。

“当时大街上的人们四处奔逃,感觉没有一个地方是安全的!”回忆2011年春节在埃及的那段往事,李淑芳依旧感到心有余悸。那时,她是一家道桥公司的董事长,第一次出国旅游,没想到飞机刚落地,就赶上当地发生暴乱,整个国家都处于硝烟与恐惧之中。

这件事,刀刻斧凿般地印在李淑芳的脑海深处。“那是我第一次感到,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是一件多么有安全感的事。”李淑芳自豪地说,暴乱发生后,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在第一时间收拢华人,保护大家安全;更让人激动的是,祖国还第一时间安排飞机接大家回国。

“经历过生死,会看淡金钱名利;经历过战乱,才深悟国防重要。”李淑芳告诉记者,当她踏上回国飞机的那一刻起,“多为国防做些事”的念头便在心中生根发芽。她决定:把企业交给女儿打理,自己专心搞国防教育!

2012年9月,李淑芳拿出艰苦创业积攒下来的400万元,成立辽宁省国防教育基金会。

“400万元投进去,响儿都听不着一声,你到底是在图啥?”看到李淑芳为创建国防教育基金会四处奔波,很多人都不理解,更有人说她是“沽名钓誉”。

面对质疑,李淑芳和基金会成员一概不理,她们深谙一个道理:“今天的幸福生活从何而来?水有源,树有根,良心赛黄金。谁轻视国防,谁就是葬送自己。”

万事开头难。在价值多元的当下开展国防教育,困难不是一星半点:信息社会八面来风,家国情怀培塑难;国防教育面孔严肃,主动接受难;青少年对国防了解少,情感认同难……

“这难那难,只要有恒心一切就不难!”李淑芳告诉记者,得知辽宁省国防教育基金会缺少人手,从事国防教育多年的退役军人田玉忠第一时间辞掉手头的高薪工作,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他的那句话至今还让李淑芳感动不已:“一朝是军人,终生为国防。没有强大的国防,挣再多的钱也没用。”

国防情怀会“传染”。渐渐地,主动上门要求志愿帮助基金会的人越来越多:退伍军人、企业家、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国防教育讲师……他们来到基金会,不计报酬,无私奉献。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越了解军人,越牵挂军队;越走近边防,越关心国防。”

“走进大漠边关,感受戍边战士的热血荣光。”基金会每年都会组织志愿者远赴祖国的部分边防哨卡——他们去过西藏,在那里看到终年不化的积雪,更看到经受长时间紫外线照射的战士们那粗糙而黝黑的皮肤;他们还去过祖国北极哨所,看到一位刚刚下哨的战士,因为严寒手上冻裂的大口子,上面结了一层痂,因为太冷又在原来的地方裂开了,粉色的肉浸着鲜红的血……

直观感受到“最可爱的人”的奉献和坚守后,志愿者们动容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