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远去的硝烟唤醒全民族记忆
——全国各地保护利用战争遗址遗迹掠影
一江山岛战役遗址的华丽嬗变
国防大学教学科研创新集训队在一江山岛进行现地战例教学。刘 策摄
在辽阔的东海之上,一江山岛实在太渺小。然而,60多年前发生的一江山岛战役,给浙江台州这座面积仅1.24平方公里的小岛,赋予了别样的历史意义与军事价值。
时光荏苒,一个甲子的时光悄然而逝。因无常住居民,一江山岛当年在枪林弹雨中所留下的战斗痕迹,慢慢被茂盛生长的灌木杂草抚平,就连碉堡掩体等战斗工事,也被植物所遮挡。
如何让这段光荣历史成为永不消失的红色记忆?台州军地走过一段并不平坦的道路。
为保护好战役遗址,从2008年开始,台州市就对保护修复一江山岛战役遗址工程展开立项,先后投资4100万元,完成第一期工程,并把一江山岛战役遗址作为国防教育课堂,当地党政机关、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始分批次前来参观见学。
但过了一段时间,参观者便日渐减少。台州市椒江区国教办工作人员走上街头进行随机问卷调查,有市民反映,一江山岛跨海距城区30公里,上岛参观需一早从家里出发赶到码头,乘船踏浪好长时间,然后才能上岛,岛上既无饭馆,又无旅店,很不方便。此外,有年轻人反映,岛上缺少体验式、休闲式的旅游附加项目,因此对他们的吸引力降低。
看来,要想改变一江山岛战役遗址“门庭冷落”的局面,需要转变思路。
针对调查中市民的意见,台州市和椒江区两级国教办同志集聚一堂,共同探寻对策,最终决定走“办企业吸引人员上岛、政府开展国防教育”的路子,变“等客上门”为“开门迎客”。
2014年7月,围绕打造“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保护开发战争遗址的后续工程启动。他们向原总装备部争取到一艘退役潜艇、一架退役飞机、一辆退役坦克和两门退役大炮等退役武器,建成了由战役史料馆、影视馆等组成的游客接待中心。同时建起了战斗体验区,游客可住进野外帐篷,用野外炊具烹制餐食,在旧战场玩真人CS对抗,在“枪林弹雨”中体验三军联合作战。
面积2200平方米的入口广场,昂然屹立着三棱纪念碑,广场西侧散落着礁石,代表着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将士在恶劣环境下协同作战、一往无前的钢铁意志,80多个碉堡、8公里战壕修复如初。战役的亲历者刘石安老人看到这些十分欣慰,他步履蹒跚地登上小岛最高点时,遥望海面,满怀感慨地说:“当时的惨烈场面,没有亲历过战争的人是难以想象的。我们牺牲了5名战友,才把红旗插到这里。”
据了解,此番调整后,前往一江山岛战役遗址的民众呈井喷式增长,国防教育的辐射面自然也大大拓宽。
“此次战役有哪些作战考虑?”“为什么要选在这里作为登陆点?”某部队正在现地教学。
由于一江山岛战役是我军首次三军联合作战,这样的战役遗址便成为我军研究联合作战的天然课堂。作战战例分析、战场考察研究、战例想定作业、现地分析研讨、梳理总结战法……像这样的教学队伍,一江山岛每年要迎来十几批,一江山岛战役遗址成为现地教学和培育战斗精神的基地。
逝去的是硝烟,不灭的是精神。从历史激荡中回到现实,前来见学的解放军官兵无不感慨,在恢弘的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就能够在实现强军目标的大道上走得更加从容。曾有军事专家来该岛考察时称,这哪是座小岛,它是矗立在狂涛怒浪中的精神礁石,是用战火硝烟和热血生命凝练成的军事教材。(罗正然、李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