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神摸了摸我的头盔丨也门撤侨,展现《红海行动》真实背景

来源:时代文学 作者:苏毅 等 责任编辑:丁杨 2018-02-17 09:38:35

水路陆路皆艰险

执行从也门撤离首批中外公民的任务,让编队指挥组增长了经验。2015年3月29日,在向吉布提航渡的过程中,指挥组接到赴荷台达港撤离中外公民的任务,经过研究,决定派正在荷台达港外海锚泊的潍坊舰前去撤侨。

此时,荷台达港完全由胡塞武装控制,无疑已经成为沙特联军空袭的重要目标之一。中国驻也门大使馆提前协调也门各派武装,打开一个窗口期,同意我军舰和被撤离人员按照约定时间进入港口,并由荷台达港为中国军舰的靠泊提供拖轮和引水。

荷台达港与亚丁港地形地貌有所不同,港内安全航道仅100多米宽,狭长航道内海水浅、港池小,驶入以后极难掉头,要不是执行接护被撤人员任务,军舰等大型船只一般很少在这个港口靠泊,这也是我国军舰首次在也门荷台达港停靠。难上加难的是,此次行动撤离人员多达几百人,直到靠港,要求乘坐中国军舰撤离的中外公民还在不断增加……

按照常规靠泊方式,引水员的上舰、离舰、返舰,军舰的系缆、解缆,都要花去不少时间。为了提高效率,潍坊舰在向荷台达港航渡的过程中反复预研靠泊和撤离方案,决定舰艇靠泊码头后引水员不下舰、拖船不解缆,根据港内潮高和流向,将靠泊位置精确到每米、航向角度精确到每度、安检程序精确到每分……

1、没有前人铺路哪来后人撤离

也门境内战火屡屡升级,不断向也门东部和南部城市蔓延。援建也门国家大图书馆项目的南通第三建筑公司驻地,就在萨那两个军火库附近,周边曾一天内连续遭受30多次炸弹袭击!烽火通信集团也门项目团队员工租住在萨那中心区西南Hada街的简易酒店,距离胡塞武装防空火炮阵地仅2公里!胡塞武装组织在塔伊兹省部署重兵,中国援也医疗队塔伊兹分队随时面临战机空袭!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援建的也门巴吉尔水泥厂周边是胡塞武装部队的大本营和弹药库,中国员工达240余人,彻夜空袭声和巨大的防空火炮声持续不断,工厂厂房随时有误炸楼塌的危险!

3月26日,张翔和高斌正在Hada街的简易酒店里,准备31日为客户做技术宣讲的资料,这次宣讲关系到也门国家通信网络建设,他们对此格外用心,文字材料和演示文档改了又改。售前工程师张翔2月份就到也门进行前期市场开拓和招投标工作,3月初完成了项目洽谈,对这次的合作项目可以说是十拿九稳,只等产出线的同事到也门后共同完成技术宣讲了。随着一声巨响,整个酒店猛然摇晃起来,门窗“哗哗”作响。紧接着,战机投掷的多颗炮弹在大约两公里外的山头连续爆炸,惹得人头皮发麻,耳朵嗡嗡作响。张翔和高斌赶紧停下手里的工作,站在窗边,可以看到高射炮的子弹在天空中四散开来。

正在这时,为了宣讲会特意从巴林赶来的同事雷剑恰好抵达酒店。张翔、高斌赶紧询问路上的情况,听雷剑说完,大家心里笼罩上了层层恐惧的阴影。后来客户打来电话大家才知道,那一声巨响后,萨那国际机场被炸毁,雷剑乘坐的飞机是机场炸毁前的最后几趟航班之一。机场被炸毁,产出线的同事无法来也门,随着也门战事不断升级,客户决定暂时停止技术宣讲活动并建议他们尽早撤离。

3月27日凌晨,强度更大的空袭铺天盖地而来。防空火炮的声音此起彼伏,爆炸声一次比一次大。“我们租住的旅店一共8层,我们住5层,很多人都担心误炸楼塌,所以楼层住得高的人都是卷着被子在1楼蜷缩了一晚,大多数人一宿没睡。”张翔这样描述当晚的紧张。

机场被轰炸而被迫关闭,回程航班已经没有指望,团队成员在焦急的等待中,期盼着使领馆能传来好点的消息。

3月30日凌晨6点,张翔带着团队所有人抵达萨那大使馆附近的广场上,被撤人员郑重地把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图案的车标,牢牢地粘贴在车头玻璃上。前一晚,大使馆工作人员彻夜未眠,与政府军和胡塞武装进行了大量沟通协调工作,商定以车头贴中国国旗为标志,从萨那到荷台达沿途的政府军和胡塞武装检查站免检通过。车队前后安排警察装甲车和大使馆的车辆护卫,33辆大小不一的车组成车队浩浩荡荡向着荷台达方向出发,场面十分壮观!

车队很快躲开战火区,为了能尽快到达荷台达港,车队驶上了萨那—荷台达公路。这个全长231.46公里的宏伟工程,是新中国在西亚北非地区修建的第一条公路,也是也门境内第一条等级公路,为也门推翻旧王朝,建立共和国起了重要作用。这条路是中也友谊的重要象征,更是一座时代的丰碑,一段凝固的历史。

1958年,中也两国签订协定,由中国提供勘测、设计和施工,修建萨那通往北边最大的港口城市荷台达的公路。这条路全线回旋在连绵起伏的山岭之间,数十里荒无人烟,白天头顶烈日暴晒,夜晚耳畔狂风呼啸,与人相伴的只有寸草不生的巨石和风化的沙砾。施工过程中,中国工程技术人员遇到一个又一个困难,发扬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愣是化解难关,用3年时间,在荒山僻岭间建成了一条人间通途。

从高空中遥望车队行驶通过的这条路,你会被它的壮观所折服,它就像一条巨龙蜿蜒在也门东部的崇山峻岭之间,大小弯道有九百多个,公路两边高山奇绝,地势险要,悬崖万仞,怪石嶙峋,前行的车队每每到拐弯处,车上人员都会被险要的“胳膊肘弯儿”惊出一身冷汗,不难想象当年在此地施工的中国人的艰难和辛勤劳动。因此,友好的也门人民也称其为“合作之路”、“友谊之路”。正所谓“前人铺路、后人撤离”,50多年前的援也中国人怎么也不会想到,用他们的汗水乃至生命换来的萨那—荷台达公路,会成为一条同胞的“生死之路”、“救命之路”。

在当时的援也工作人员中,有不少人将生命留在了萨那的座座群山之中,为缅怀这些中国人,当地人在萨那城外的半山坡上修建了一座中国人的陵园。在陵园里安息的第一个人,是1959年来这里修建公路的张姓工程师,同事们都亲切地叫他张工,久而久之,无论这里埋葬的人姓李还是姓王,也门当地人都习惯性地称整座陵园为“张工墓”。陵园就守候在公路旁,园中最显著的建筑就是一个五角飞檐的小亭子,可能是觉得中国人都喜欢红色,小亭子由红色的支柱和围栏组成,亭子后面便是一座座整齐的坟茔,还有高耸的英雄纪念碑。

车队经过此地时放慢了车速,小亭子里正有几名也门人在乘凉聊天,他们高举着双手,微笑着向中国车队挥手致意。车上的人们深情凝望着再也回不了祖国的骨肉同胞和援也前辈,在心中默默地祈愿此行平安、同胞安息。

崇山峻岭,云海茫茫。长达5小时的山区路程,无论是蓝天上展翅高飞的巨雕,还是极具特色的也门建筑,都让被撤人员难得地远离战火、带着一份轻松心情沉浸在独特高原地貌的风景中。车行渐近荷台达,这座位于也门西海岸中部卡希布湾内,濒临红海东南侧的城市是也门主要商港所在地。近几年,荷台达建设突飞猛进,港口设施不断完善,并修建了大型国际机场,逐渐从小渔村一跃成为现代化城市。曾有人感怀于荷台达的自然美景,称其为“红海上的神女”、“红海新娘”,而如今,“神女”正被毫无征兆的空袭和战火肆意蹂躏。战火掠城,荷台达多了一片片废墟、一群群伤亡的民众和无家可归的儿童,少了一片纯净的天空和碧绿的草地,以及穆斯林人民宁静的内心。

“但愿战争能早日结束,我们还能回来继续帮助也门人民,把这个极具古老文明的国度建设得更好,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能去领略它精彩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张翔对笔者讲起这一路跋涉的感触时说。

“如果战争结束,你们还会回去吗?”我问道。

“只要条件允许,我们就一定按照公司安排去,打开一个国际市场难上加难,丢掉却轻而易举,为了这几个项目,我们在也门前期做了特别多的筹备工作,我们希望战乱早点结束把市场关系保持下去。”武汉人张翔说话快人快语言,没有停顿地说道。正是有了更多的张翔们、高斌们,才有了一带一路的不断发展,才有了沿线国家的经济与文化的融合与融通。

经过230公里的路途,9个检查站,中方的车队一路畅通,直接开到码头!

一路上,无论是政府军还是何塞武装的检查站,每每看到贴着五星红旗的车辆,都不会要求停车检查,全部直接放行,被撤人员深刻地体会到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驻也门大使馆大使田琦曾在采访中说,沿途安保工作由军方、内政部、警察部门全力配合,只要中方提出请求,最高领导人一声令下,就一定要为中国公民的撤离提供保障和便利。也门人曾跟他开玩笑说,你们(中国人)在这里是最安全的,全体也门人都是你们的保镖。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