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神摸了摸我的头盔丨也门撤侨,展现《红海行动》真实背景

来源:时代文学 作者:苏毅 等 责任编辑:丁杨 2018-02-17 09:38:35

4、从渔船到军舰我看到了祖国的强盛

突如其来的狂暴战争,给生活在国外的中国人笼罩上一层层恐怖的阴云,一声声的心底扣问,一次次的含泪呼唤,无论在什么年代,无论在哪个国家,希冀的都是平安回到亲爱的祖国。

时间回溯到1911年,在温暖的加勒比海面上,出现了一艘悬挂龙旗的奇特军舰。此时正逢墨西哥、古巴等国发生排华运动,墨西哥更是发生了托雷翁大屠杀,墨西哥反政府武装在弗兰西斯科·马德罗(1873~1913)的领导下,向墨西哥北部城市托雷翁发起进攻,大肆屠杀和洗劫中国商户,在十几个小时之间,300多名华人被当场杀害,造成震惊世界的流血惨案。正在访问英国的中国军舰“海圻”号奉命前往,承担护侨示威任务。

此时距离义和团之乱已经有11年之久,离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更有16年之久,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每个见到这艘军舰的华人也好,洋人也好,都既好奇又不胜唏嘘。积贫积弱的清朝政府以微薄之力,彰显着维护海外侨民权益的决心,最终迫使墨西哥政府赔礼道歉,“海圻”舰孤独地承载起千年帝国沉重的负担,也光荣地成为中华民族赴海外保护侨民的第一舰!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出发时军舰桅杆上飘扬的是清王朝的龙旗,而载誉归来时,已变成民国政府的五色旗了。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外华人身居的是海外,背靠着的永远是华夏大地。

为了更为全面地了解海外撤离中外公民的情况,笔者经过多方协调,采访到了中国原驻也门总领事秦鸿国,秦总对我讲起了他曾经历过的1994年那次撤离,那也是我国第一次动用本国船只撤离在也门的中国人。

“当时,也门南北方爆发内战,北方全线推进,步步紧逼,南方力不从心,节节败退。萨那和亚丁的机场很快被炸毁。咱们国家驻也门主要是援外和承包劳务公司、医疗队,再加上我们使馆人员,以及请求援助的朝鲜、埃及、印度、孟加拉国等国的外国公民共530多人需要进行撤离,这么多人,靠外人不现实,我当时就一个想法,争取坐咱自家的船撤!”

领事馆联系到了中国水产总公司,巧的是,当时正值捕渔旺季,国内有7艘渔船和1艘3000吨位的大型冷藏运输船“海丰301”正在亚丁湾附近捕鱼作业。中水总公司接到指令后,立即停止捕渔,全力救人。前一晚,中水总公司的工作人员为了能多撤离一些人,把船舱内储存的部分海鲜转移到了冷冻仓库,船加好油、备足水,检查好发动机等机器设备,第二天一早迅速奔赴指定海域海区。本着“劳务先撤、使馆后撤;群众先撤、干部后撤;女同志先撤、男同志后撤;领导和少数同志留守,馆长最后撤”的原则,馆里做好了撤离安排。

“我们先乘渔船,再换乘到‘海丰301’船驶向吉布提。领事馆特意让我们几名女同志第一批撤离。”秦鸿国的夫人刘贵贞是我国驻也门领事馆的对外一秘、研究室主任,23年前的往事仍然历历在目。渔船吨位不大,甲板下面还有一些前一晚打上来的海产品,船上飘满了海鲜的腥味,苍蝇在耳边嗡嗡直响。大家满头大汗地围坐在晾晒的渔网旁,用手中的草帽当扇子扇风聊天,说这回算是坐上自己家的船撤离了。“劫后余生的我们坐在曾经放满海鲜的甲板上,闻着浓烈的腥咸味,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大家都有种由衷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经过几批撤离,所有在也门的中国人都平安地回到祖国,秦鸿国与其他3位同志继续留守领事馆。随着北方三路大军的紧逼,亚丁周围的炮火声越来越近,特别是夜深人静的傍晚,密集的炮火声就在耳边震荡,有时远程大炮打入市区,随着炮弹的一声巨响,接着就是救火车和急救车穿行于街市的声音。整个亚丁城在灯火管制下黑压压一片,让人有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

1994年5月18日,亚丁的战火不断升级,国内发来急电,考虑到领事馆留守人员的人身安全,要求大家全部撤往吉布提,转乘近班飞机回国。撤离的指令一下达,秦总便带领留守人员立即行动起来,一边联系中水总公司的渔船,一边安顿好使领馆后续事宜。第二天10点40分,仅有90吨位的“远渔20”渔船准时抵达亚丁港,这是7条渔船中最小的一艘,体积小,容量小,但行动快捷,进出港灵活方便,小渔船犹如汪洋中的一页扁舟,载着一百余名中外公民驶向平安祥和的彼岸。

21年后,仍然在这片湛蓝的海面上,4200吨的临沂舰、潍坊舰,23000吨的微山湖舰往来奔袭,向着战火,向着同胞,向着亚丁,向着荷台达驶来!高速航行的军舰身后,不断耕犁出白色的海浪,击荡出千层波涛,犹如一条绵延不绝的生命长河,奔涌向前,奋力向前!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