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共同的思政课
■王宗怡 仲翔宇 胡 健
国防科技大学学员为赴野寨中学宣讲做准备。程德浩 摄
国防科技大学学员与野寨中学学生在一起。程德浩 摄
“参与帮扶共建,我们得到的比付出的更多,这是一次与初心有关的青春对话,一堂特殊的思政课。”2024年最后一天,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某学员大队组织“星火”爱心助学行动年度总结大会。回眸一年来与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师生相处的点点滴滴,学员孙帅齐由衷感慨道。
该院与野寨中学均地处江淮,同在大别山革命沃土的滋养下,两校一直保持着联系。近年来,在习主席回信的激励下,9名野寨中学学子陆续考入国防科技大学。
两年前,国防科技大学为前置选拔培养人才,在野寨中学设立了“国防科技育英班”。同年,为进一步弘扬革命精神、厚植报国情怀、强化责任担当,该院某学员大队发起“星火”爱心助学行动,与野寨中学开展共建共育。
两年来,一封封书信往来,一场场视频连线,一次次并肩而行,串联起青春报国的“迷彩梦”,构建起思政教育的“大课堂”。
旭日初升,朝晖穿透薄雾洒进教室。抬头看了看书桌上由国防科技大学学长们精心制作的“军考日历”,野寨中学学生石冉攥紧了手中的笔。
百余公里之外的训练场上,该院学员们正一次次跃过壕沟、翻越矮墙,为冲刺年度体能达标考核刻苦训练。
入冬后的江淮日渐天寒,同处一座“大课堂”的两地学子内心火热而温暖。
关于责任的一课——
“这身军装既是荣光,也是担当”
“大学几年,我收获了什么?还能做些什么?”升入大三后,学员孙帅齐常常问自己。
两年前,大队发起“星火”爱心助学行动,孙帅齐和同学们走近了野寨中学的学生们。
一次座谈会上,孙帅齐所在学员队教导员张宇总结了前期的爱心助学工作后,抛出一个问题:“我们还能为野寨中学的学生们带去什么?”
学员们窃窃私语。张宇启发大家看看穿在身上的军装、扛在肩头的“一道杠”,这应该是野寨中学许多学子内心深切的渴望。
“这身军装既是荣光,也是担当。点燃‘星火’就意味着播撒强军的火种,凝聚青春的力量。”一时间,大家心中都有了想法。孙帅齐主动请缨,牵头统筹下一步的助学活动。
静谧的午后,该学员队平日颇具战味的“战研小屋”里多了几分温情。战略研究小组骨干于熙月召集了几名战友,为学生们制作军事装备模型。
时间慢慢流过,一组组零件在大家灵巧的手中渐渐有了雏形。
歼-20,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五代战斗机,具备高隐身性、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等特点;山东舰,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国产航母……小组成员们悉心附上相关科普知识,并介绍了战机升天、“嫦娥”探月背后的“科大故事”。全部完成后,他们为这组模型取了一个名字——“科技强军,青春筑梦”。
另一边,某学员队教导员高鹏带领学员专门定制了学院特色文创产品;学员张宇涵与战友搜集整理了一批国防教育素材;学员陈彦威和程德浩讨论设计了一组“国防精英”积分贴纸……“这是大家的一份心意,希望他们好好学习,将来为国防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陈彦威说。
“感谢学长们对我们的关心照顾,我们一定努力学习,不辜负你们的期望……”一天教育课上,教导员张宇为学员们播放了野寨中学老师给大家传来的一段视频。视频中,一张张笑脸明媚灿烂。学生们举起收到的模型、文创和书信,向学员们表达感谢。
“为有志投身军营的学弟学妹们传递知识、传递梦想,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孙帅齐说。
内心同样升腾着责任感的,还有学员陈咨颖。
2024年春天,学员大队赴野寨中学开展“携笔从戎、矢志强军”主题宣讲活动。陈咨颖和战友作为优秀学员代表,来到野寨中学宣讲。教室里,同学们热切的目光一直追随着她和她身上的那身军装。
当陈咨颖拿出金灿灿的“四有”优秀学员奖章时,大家的钦佩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的眼睛特别亮,让我感受到了军装的分量。”陈咨颖说。接下来的宣讲中,陈咨颖满怀激情地分享了自己参军入伍的经历,鼓励大家携笔从戎、投身强军事业。
临行前,同学们把陈咨颖等几名学员团团围住,争着要与他们合影,还有不少人挥动手中的笔记本,请他们为自己签名。
“我知道,同学们‘追捧’的不是我个人。我要做的,是把从军的种子种在他们心中。”陈咨颖接过笔记本,思考了一下,郑重写下两句赠言:“厚德博学,强军兴国”“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关于梦想的一课——
“心里有光,足以照亮前行的方向”
“爱心助学的稿件终于完成了。”作为大队学员记者,顺利敲下文章的结尾后,杨涛榕满意地合上了电脑。其实,这篇看似寻常的报道,“磨”了她很久。
“仅仅罗列了事件,没有真情实感。只有深入野寨中学,心灵才能受到触动。”多次修改后,指导老师依然这样评价。杨涛榕申请参加大队组织的爱心助学活动,赴野寨中学实地采访。
从高速路出口拐个弯,沿潜水河蜿蜒前行,古南岳天柱山巍峨耸立,绵延的群山脚下坐落着野寨中学。
野寨中学筑梦广场上,30余所军校和“国防七子”高校的简介,矗立在最耀眼的位置,主楼大屏滚动播放着国防教育新闻,书声琅琅……
置身此情此景,杨涛榕的内心荡起波澜。
国防教育主题展现场,师生们谈起在部队建功立业的优秀校友如数家珍;看到穿着军装的一行人走来,路过的学生立刻停下脚步,敬上不太标准的“军礼”……行走在校园里,一路感动,透过学生们坚定而炽热的目光,杨涛榕读懂了“家国梦”。
“我们是要为国家、为民族作贡献的。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想起在母校时心里种下的从军报国种子,都会再次充满力量。”在国防科技大学担任学员记者、毕业于野寨中学的叶大山说。
训练服打湿了一套又一套,实验室里挑灯夜战到凌晨,学习之余奔波在采访现场……面对新的挑战,叶大山从不气馁,与一同考入科大的同学们并肩逐梦。
“心里有光,足以照亮前行的方向……”深厚的家国情怀为野寨中学学子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他们逐梦军营的热忱,也深深感染着参与共建的学员们。
前不久,该学员大队组织了一场与野寨中学学生们的视频连线。视频接通瞬间,大家首先互相望到的,是对方脸上真诚的笑容。
令学员张樱豪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刚上高二的男生每天坚持体能锻炼,仔细记录下成绩,询问自己是否达到了“军体标准”。
听到肯定的答案,男生开心极了。他接着追问报考军校的视力条件、军校生活的日常作息以及未来学习需要打好哪方面的基础等。
这场视频连线的“余波”很长。大家没想到,自己平凡的日常,正是学弟学妹们眼中向往的生活;无论是书信往来、“云端”会面,还是两地互访,野寨中学学生们最关心的是自己该怎么努力、有没有达标……
看到他们,学员蒋佳为想到了曾经的自己。中学埋头苦读,只为圆心底的“迷彩梦”。作为全班唯一一个考上军校的学生,他难忘当初坚定的选择和初次迈入科大校园的兴奋激动。
当时光流逝,曾经向往的一切,都变得平常。“不知不觉中渐渐失掉了某些纯粹的东西,或许那就是最初的梦想。”蒋佳为说,“与野寨中学的同学们对视时,他们的眼睛里写满了向往,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去找回当初的炙热。”
关于拼搏的一课——
“在这里,对青春的注解是奋斗”
“由衷为你们的进步感到欣喜。不久前,我也高标准完成了专项任务,被学校评为训练标兵……预祝新年快乐!”临近元旦,军士学员迟传龙与战友为野寨中学学生们写下的书信从学院发出。
大队档案室里,存放着许多野寨中学学生军训结束后给学员们寄来的书信。担心书信往来影响学生们备战高考,某学员队队干部焦雷总是细心地把大家写的信积攒在一起,等到节假日分批寄送过去。
2024年夏天,经过层层选拔,迟传龙与16名军政素质过硬的战友同赴野寨中学担任军训教官。
学生吴优是让迟传龙印象深刻的“兵”。初次见面,吴优飒爽的短发、雷厉风行的作风颇有女兵气质,让迟传龙有些惊讶。了解后才知道,吴优出身军人世家。
有一次跑操,吴优不小心被绊倒。迟传龙刚想上去扶,吴优迅速爬起来拍拍衣服,追上了前面的队伍。晚自习时,迟传龙来到教室,看到吴优的下巴上贴了创可贴,手肘、膝盖上也有淤青。吴优笑笑说:“没事儿!”
从驻港部队考入国防科大,迟传龙素质过硬,精通狙击步枪、拆弹、战术基础等军事技能。他认为自己带好这群“新兵”肯定没问题。
没想到,这样的想法渐渐被改变。学生们训练认真刻苦,一天下来,往往满身尘土也没人叫苦叫累。“自己必须处处做到最好,才有执教的底气。”迟传龙说。
最美好的相遇,是彼此照亮。
军训期间,学员教官王月发每天自费为家境困难的学生购买鸡蛋、牛奶。在他心里,这些学生是勃发的嫩芽,需要更多守护。
接触多了以后,王月发看到他们身上更加优秀的品质。生活的磨砺,激起他们顽强的斗志。每天清晨,总有人提前来到操场,在等待操课开始的几分钟里,掏出本子背记公式和单词;深夜晚自习结束后,还有很多学生迟迟不肯离开教室,在灯光下刻苦学习。
坚定的志向、乐观的态度、拼搏的精神……学生们昂扬的斗志,照亮了王月发:“在这里,对青春的注解是奋斗。”
那段时间,带队干部卞子玄发现带训骨干们的变化很大:作风上更严更实了,内务上精雕细琢,训练场上互相较劲……示范军体拳时,大家出拳虎虎生风,打出了气势。
军训接近尾声,往日热闹的班级,一下子变得沉默起来。临别时,学生们一路追下楼去,把篮球场围得满满当当。迟传龙与战友们排成一列,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学生们随即簇拥在一起纷纷落泪。
“大家一定好好学习,我们也一定加倍努力,盼望有一天我们在军校相见!”军车缓缓离去,留下一个动人的约定。
又是一个清晨,上课铃声响起。野寨中学,学生们背着书包匆匆冲向“典学楼”;国防科大,学员们步履铿锵、呼号响亮地走在“养成路”上。
每当此时,迟传龙的脑海中总是不自觉地浮现出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
“强军梦想”“拼搏奋斗”,这些常常出现在思政课上的词语,因为这场相遇变得清晰而具体。这堂特殊的思政课,让青春的轨迹交汇,延伸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