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共牵手 并肩筑梦行
——陆军工程大学开展“爱心向黔进”助学活动15周年记事
■吴广辉 练红宁
陆军工程大学“爱心向黔进”助学团队成员在江苏省南京市玄武湖公园向市民宣传助学活动。江 正摄
南京市民在夫子庙广场为“爱心向黔进”助学活动捐款。王海波摄
“爱心向黔进”助学团队成员为驻地学生讲述助学故事。王海波摄
10月2日,贵州省纳雍县黑塘小学学生在陆军工程大学回访交流期间体验武器装备。杜璇熠摄
今年夏秋季节,贵州省纳雍县化作苗族彝族自治乡野鸡落村黑塘小学喜事连连——先是校友谢瑜在巴黎奥运会射击男子10米气手枪决赛中夺金,再是陆军工程大学公益助学团队来到野鸡落村走访。10月,黑塘小学师生代表还受邀来到陆军工程大学校本部,体验军校生活,参加研学活动。
相距1800余公里,位于贵州乡村的黑塘小学如何与远在江苏省南京市的陆军工程大学联系在一起?这源于陆军工程大学连续开展了15年的“爱心向黔进”助学活动。
2009年,原解放军理工大学学员谢开武有感于家乡贵州山区学生教育资源匮乏、教学设施落后的实际,与同学袁道银共同在学员队发起“爱心向黔进”助学活动,获得学员队党支部大力支持。从此,一群心系山区的军校学员携手接力,用爱心行动架起一座跨越千里的启智润心之桥,用15年厚德善举写下子弟兵爱民帮困之歌。
“我问自己,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第一次来贵州,来自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的四年级学生李祥仪,带上的是10套自己精心挑选的文具。
“当时正好是暑假,我就带她一起去了,她还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山区的同学买了礼物。”李祥仪的母亲、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生朱凤说。今年8月,朱凤应邀和“爱心向黔进”助学团队成员一同来到贵州省纳雍县野鸡落村,开展健康咨询。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与陆军工程大学野战工程学院某学员大队是共建单位。“爱心向黔进”助学团队在走访中发现,野鸡落村不仅教育资源匮乏,村民求医也不方便。于是,每年来村里走访时,他们都会邀请共建单位的医生同行,为村民义务看诊。
看看村里还缺什么、还能为村民们做些什么——从助学活动发起人、原解放军理工大学学员袁道银,到每年回访村子的助学团队成员,大家都怀着这种为群众帮难解困的信念。
“当年我看到谢开武为家乡学生筹措物资的海报,就决定来这里看一看。”今年,袁道银没有和团队成员一同回访野鸡落村,但仍然通过视频连线参加了回访座谈,再次讲述了发起活动的初衷,“看到山里还有这么多学生为了上学犯愁,我问自己,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回到学校,袁道银向同学们讲起自己在山区的见闻,倡议发起助学活动。学员队全体学员积极响应,并将爱心助学作为一项长期活动坚持下来。
此后数年,“爱心向黔进”助学团队每年组织官兵为贵州山区学生捐赠图书、文具。团队帮助野鸡落村张洹阳光小学修建操场、更新桌椅、购置体育器材,还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帮助家庭困难学生。
2019年,“爱心向黔进”助学活动10周年之际,陆军工程大学设立“爱心向黔进”公益助学活动实践基地,集中展示团队帮扶成果和助学故事,使更多官兵了解这项活动。15年来,在一届届学员的接续努力下,“爱心向黔进”助学团队累计帮助400余名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其中50余人考上大学。2021年,团队获评“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成为全军当年唯一获此殊荣的团队。
“能不能在我们单位也设立一个点?”
11月初,火箭军工程大学学员陈刘多了一个新身份——从学员队队长赵庆华手中接过结对帮扶纪念证书,他正式成为“爱心向黔进”助学团队成员,有了自己结对帮扶的学生。
“火箭军工程大学今年4月也设立了‘爱心向黔进’爱心实践基地,目前已经有3批学员与23名学生结成帮扶对子。”赵庆华说。
今年1月,火箭军工程大学某学员大队干部到陆军工程大学调研。作为学校的品牌公益项目,“爱心向黔进”助学活动给赵庆华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爱心向黔进”公益助学活动实践基地,看到一幅幅贵州山区学生生活和学习场景的照片、一份份按着红手印的助学金领取单、一封封学生们写给解放军叔叔的信,赵庆华深受触动。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小时候很苦。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山里的孩子还是这么不容易!”看到这些年“爱心向黔进”助学团队的帮扶成果,想到人民军队的宗旨,赵庆华萌生了将“爱心向黔进”助学活动引进火箭军工程大学的想法。
通过助学团队负责人,赵庆华联系到野鸡落村黑塘小学校长陈学梅,敲定了帮扶方案。令赵庆华没想到的是,第一次动员会,学员们就十分踊跃。
学员刘德松主动表示愿意参与一对一帮扶行动:“我们扛枪站岗,为的就是人民安居乐业,让山里的孩子也能读好书!”他说。
爱心,在校园间传递,也凝聚着从陆军工程大学毕业的学员们。
听说“爱心向黔进”助学活动走进火箭军工程大学,新疆军区某部连长卢超给团队骨干、学员队教导员王甫打来了电话:“能不能在我们单位也设立一个点?”
卢超是陆军工程大学毕业生,在校时也是“爱心向黔进”助学团队骨干。2020年6月,卢超随助学团队到野鸡落村走访,与学生龙霞结成对子。毕业后,卢超到新疆军区某部任职。几名同期毕业的战友得知卢超资助贵州山区学生,也自发成立团队,开始为山区学生捐款。
“群众需要帮助,军人义不容辞。为山区学生圆上学梦,就是我们践行为民宗旨的实际行动。”卢超说。
“我们也愿为部队的助学活动出一分力”
10月2日,陆军工程大学学员食堂,黑塘小学学生谢绎洪闭上眼睛,在写有“爱心向黔十五载,携手奋进育新人”字样的蛋糕前默默许下自己的生日愿望。在她的身边,是“爱心向黔进”助学团队的成员和驻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
今年国庆节期间,黑塘小学师生代表受邀来到陆军工程大学回访交流。得知黑塘小学师生要来南京,市民程雪丽带上自己上小学的儿子一同担任“导游”,带领黑塘小学师生参观研学、游览南京。
“我是在公园看到活动展板,联系到爱心团队的。”程雪丽说,军校持续多年开展的助学活动打动了她,“这项活动很有意义。我带儿子一起参加,希望他也成长为有爱心、乐于助人的人。”
近年来,为了扩大“爱心向黔进”助学活动影响力,加大帮扶力度,助学团队不仅在陆军工程大学校园内张贴主题宣传海报和倡议书,还到驻地车站、公园、社区等地开展爱心宣传展示活动。
陆军工程大学教员陈娟的女儿在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读二年级。她将“爱心向黔进”助学活动倡议发到班级家长群,获得家长们的积极响应。“我们也愿为部队的助学活动出一分力。”家长们不仅捐出好几箱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图书,还与来南京回访交流的黑塘小学学生开展交流活动。
10月4日,瑞金北村小学“星辰红领巾学习小队”学生和黑塘小学师生代表一起瞻仰雨花台烈士陵园。“敬礼!”随着谢绎洪响亮的口令,学生们齐刷刷举起右手,向英烈致敬。
临行前的晚上,黑塘小学师生与助学团队成员围坐在陆军工程大学的操场上,有着说不完的话,谁也不愿离去。问及大家未来的打算,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我想当老师,回黑塘教书!”“我想当工程师,建高楼大厦!”
谢绎洪没有说话。她悄悄告诉和她结对的学员杨英杰,她已经在过生日时许下了愿望,希望有一天能和助学团队的学员们一样,穿上那身绿色的军装……
图片设计:扈 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