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救护,急救知识需记牢
姜 晨绘
白金10分钟、黄金1小时。在现代战争中,战场急救水平是衡量作战能力的重要指标。及时有效的救治不仅能挽救生命,还有助于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战斗员也要当好救生员。即日起,本版邀请战伤救护专家为官兵介绍急救知识,敬请关注。
——编 者
骨折固定很重要
■赵芝洪
骨折是战场上的多发伤,紧急有效的固定处置可以减轻患处疼痛,避免骨折端因移位造成血管损伤、神经损伤,同时便于搬运,有助于后续治疗。为帮助战友有效自救互救,西部战区总医院卫勤训练中心教员卢洪总结了骨折固定的相关知识,分享给大家。
骨折通常伴有剧烈疼痛,患肢运动受限,患区压痛明显且出现肿胀、皮肤变色等症状。如发生关节脱位和严重骨折,肢体还可能变形。官兵进行固定前,可观察伤员有无肢体畸形、异常活动、骨摩擦音(感)、肢体功能障碍、局部疼痛肿胀等表现,以便判断是否骨折,疑似骨折的应按骨折处理。发生骨折后应优先处置危及生命的伤情,再固定骨折部位,如对呼吸、心跳停止者进行心肺复苏,出现大出血时先止血、包扎。
不同部位出现骨折后,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固定。锁骨骨折时,应先制作直板长约50厘米、横板长约55厘米的T形夹板,然后将T形夹板贴于背后,在两腋下与肩胛部位垫上棉垫,再将腰部固定在T形夹板下部,肩部固定在T形夹板两侧。如果没有夹板,可将毛巾或敷料垫于两腋前上方,将三角巾折叠成带状,两头分别绕两肩在背部呈8字形,然后在肩部打结,尽量使肩部向后张。上臂骨折时,应将手臂屈曲,夹板放在上臂内外侧,以绷带包扎固定,并用三角巾悬吊伤肢。前臂骨折时,将垫有棉花或纱布的木板或厚纸板放在前臂前后侧,用布带包扎,肘关节屈曲90°,再用三角巾悬吊。大腿骨折时先将伤肢拉直,夹板放在伤肢内外侧,外侧夹板长度上至髋关节、下至脚跟,内侧夹板放至大腿根部,关节处垫好棉花,然后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如现场无夹板,可将伤肢与健肢并排摆正,用三角巾缠绕固定。小腿骨折时,取2块夹板置于小腿内外两侧,上端超过膝关节至少10厘米,下端跨过踝关节,在骨突出部位加衬垫,然后用条带依次固定骨折上下端和膝关节,再以8字形缠绕方式固定踝关节。下肢及脊柱骨折时一般应就地固定,固定材料不宜与皮肤接触,必须用纱布、棉花等包住,切记不要随意搬动伤员。脊椎骨折往往病情严重,应在保持脊柱稳定的情况下,将伤员平稳地移至硬板担架,然后用三角巾固定,切忌扶持伤员走动,或让伤员躺在软担架上。颈椎骨折时最好用颈托固定头、颈部,防止骨折移位,压迫中枢神经,造成终生截瘫。
常用的固定器材有卷式夹板和绷带。如果没有制式器材,也可就便取材。固定夹板可以用书刊、纸板、木棍、树枝等代替,绷带可以用衣服、撕成条状的床单代替。例如前臂骨折时可将伤肢屈肘贴于胸前,再将伤侧衣襟向上反折包绕伤肢,扣于对侧衣襟,也可将伤侧袖口纽扣扣于对侧衣襟;小腿骨折时可用树枝置于小腿外侧进行固定。固定时松紧度要适宜,过松达不到制动效果,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松紧度以固定带上下活动度不超过1厘米为宜。
完成固定后注意观察伤员的手指、足趾,如有苍白、青紫、发冷、麻木等情况,应立即松开,重新固定。完全固定后应尽快送至医疗机构进行后续治疗。
规范使用止血带
■朱广平
止血带止血法通过压迫动脉阻止血液流通,是控制肢体出血的重要手段,适用于创伤后四肢大血管破裂及其他急救止血无效者。如果止血带使用不当,可能造成肢体缺血、组织坏死等严重后果。全军战创伤中心、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战创伤医学科主任张连阳提示,官兵在演习、实战化训练中要规范使用止血带。
止血带种类较多,包括旋压式止血带、充气型止血带、卡式止血带等。我军配发的是旋压式止血带,轻便耐用、便于携带、有效性强。本文以旋压式止血带为例,对止血方法进行介绍。使用止血带前,应抬高伤肢2-3分钟,增加静脉血向心回流,使血流流动变缓。使用止血带时注意结扎部位。由于前臂和小腿的两根长骨之间有骨间动脉穿行,因此止血带不宜结扎在前臂或小腿,否则无法有效压迫动脉止血。止血带结扎部位应尽量靠近出血伤口,并置于伤口近心端,大致为上臂上三分之一处、大腿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需要注意的是,止血带不能直接扎在关节处、身上的外挂物品或装有较大体积物品的口袋上,这样不仅很难扎紧,还可能加重伤情。
官兵使用止血带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按照止血带止血法操作规程,扎止血带必须去除衣物,充分暴露伤口。但在紧急情况下,如伤员需迅速移动至掩体,没有时间暴露伤口时,可隔着衣物包扎。到达救治集中点后,救治人员应立即去掉伤员身上的衣物,暴露伤口,对止血情况重新检查评估后,更换新的止血带止血。
建议止血带的使用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原则上应尽量缩短。一般止血带持续应用的最长时间为2-3小时,通常每1小时松带1次,每次1-3分钟。松开止血带间隙要用其他方法临时止血。如果发生止血带止血效果不佳的情况,应在原止血带的附近加上新的止血带,并尽快转送伤员到后方医院治疗。转送时要做好标记,可用记号笔在伤员额头或明显部位写清扎止血带的时间和部位,以供后方医院及时掌握伤情。
健康链接
旋压式止血带止血法:快速取出止血带,打开自粘带,将止血带套到距离肢体伤口约5厘米的近心端,拉紧自粘带,反向粘紧。转动旋棒,直至伤口处无出血迹象或四肢远端摸不到动脉搏动。接着将旋棒卡在固定卡槽中,用固定搭扣锁住旋棒和自粘带。
外伤包扎有技巧
■张光辉 刘文堂
包扎是常用的急救技术,具有协助止血、防止伤口感染、减轻肿胀、间接止痛的作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外医学部腹部创伤科主任、野战医疗所外科手术组组长徐文通提醒官兵,包扎时要掌握方法和技巧。
包扎要做到快、准、轻、牢。快是指包扎动作要迅速、敏捷、熟练;准是指包扎部位要准确;轻是指包扎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碰触创伤口;牢是指包扎要牢靠,不要过松或过紧,以防影响血液循环。官兵实施包扎时首先要脱掉或剪开伤者的衣物,使伤口暴露,查看伤情。若伤口污染较为严重,可用清洁水冲洗,切记不要直接包扎有异物的伤口或骨折断端外露的伤口,也不要直接在伤口上使用消毒药物。
常用的包扎物料有敷料、三角巾、绷带卷等。敷料一般由棉纱布制成,可以吸收伤口渗出的液体,帮助血液凝结,加速止血,还能防止细菌感染。没有敷料的情况下可用洁净的布块、床单、手帕等应急。临时敷料要柔软、透气、无黏性、干净清洁、吸水性好。在伤口铺敷料前要彻底清洗双手,注意不要对着伤口及敷料说话、打喷嚏或咳嗽,也不要用手直接接触伤口或敷料内侧。三角巾不仅是较好的包扎材料,还可作为固定夹板、敷料和代替止血带使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对全身各部位进行止血、包扎。绷带能调节伤口的温度和湿度,防止伤口在自然愈合过程中感染。
战场救护中的包扎方法有很多,如头部帽式包扎法、三角巾眼部包扎法、三角巾胸部包扎法、三角巾下腹部包扎法、燕尾巾肩部包扎法、三角巾臀部包扎法、绷带螺旋反折包扎法等。每种包扎方法适用的部位不同,操作方法也不相同。头皮外伤的止血包扎一般用帽式包扎法,操作时应先除去伤者的眼镜,再将三角巾底边内折起数厘米置于额部,注意不要遮盖眼睛和眉毛,然后将三角巾两端经过耳朵上方在枕后交叉,再绕回前额中央打个平结,结尾藏于带边内。三角巾眼部包扎法主要用于眼部伤。单眼受伤时,要将三角巾折叠成四指宽的带状,斜放在受伤的眼睛一侧,然后从伤侧耳下绕到后脑,再经健侧耳上拉至前额,与另一端交叉反折绕头一周,在健侧耳朵上端打丁结固定;如果双眼同时受伤,要将带状三角巾的中央放于脑部,两底角分别经耳下拉向眼部,在鼻梁处左右交叉,各包一只眼,成8字形,然后经两耳上方在枕部交叉,绕至衣领下方打结固定。三角巾胸部包扎法和燕尾巾肩部包扎法主要用于肩部伤。绷带螺旋反折包扎法适用于前臂、小腿伤。无论采取哪种包扎方法,都要严格按规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