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边防连队,从守防故事中感受军人内心根植的真情和大爱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向勇 何东 张祥 等 责任编辑:陈磊 2024-06-24 08:02:09

“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

没有苍松伟岸,没有云杉挺拔,更没有杨柳婀娜,只把根扎向大漠深处,以笔挺的身姿迎接风沙洗礼,这就是胡杨。

胡杨伫立。

在驻守内蒙古北疆的某边防连官兵眼中,胡杨象征着顽强与坚韧,而这些精神也是边防军人所向往、所追求的崇高品质,于是他们也便有了一个特殊的称谓——“胡杨哨兵”。

“要么冲锋,要么倒在冲锋的路上。”

在雪域高原,一群骑兵常年担负数百公里的警戒任务。那里没有春华秋实的四季,一年中多数时间巡逻骑兵都要顶着寒霜执勤,他们就是高原骑兵。

卫士巡边。

又一批新兵来到骑兵连,老骑兵告诉新骑兵,骑上威风凛凛的战马走在巡逻队伍中,便会以昂扬的姿态抵御风雪、卫国守防。骑兵是一个古老的兵种,“时刻准备冲锋”是连队传承的精神血脉。

傲立的胡杨,追风的战马,都是戍边精神的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边防建设日新月异,但生长在戍边人血脉中的精神一脉相承、生生不息。

每年新兵下连之时,边防连队开展的新兵入营第一课,总是离不开戍边精神的培育。在今年夏季新兵入营之际,就让我们走进这两个连队,了解他们的守防故事,感受军人内心根植的真情和大爱。

——编 者

胡杨之恋

■向  勇  何  东  张  祥

高原骑兵执行巡逻执勤任务

是什么让他们留在边防

6月下旬,一批新兵来到驻守沙漠深处的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连。看着他们兴奋的样子,二级上士高成龙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彼时,听说要到有一片胡杨林的地方当兵,他还兴奋不已。很快,这股兴奋劲就如气球般被现实的风沙戳破。

坐火车、转汽车,高成龙一路辗转终于看见了一座城镇。汽车驶上一条主干道,路两边有了灯光。高成龙透过车窗向外张望,掰着手指就能数过来街边的路灯,他的心情顿时一落千丈,满怀的期待化为乌有。

“老家的农村都比这里繁华。”后排座位上,一位战友小声嘀咕着。汽车继续驶向戈壁深处,狂风四起,漫天沙尘遮盖天地,大风卷起沙砾拍打着车窗,车厢中有人被沙尘眯了眼睛,有人猛烈地咳嗽起来……

“你要去的连队驻守在沙漠深处,那地方胡杨能扎根,人也能扎根。人留下来是要有点精神的,更要吃一番苦头。”这一刻,高成龙的耳边再次响起新训班长的话,他才恍然大悟班长的语重心长,对未知的守防生活又多了一份忐忑。

下连当晚连队发电机突发故障,直至翌日清晨才恢复通电。清晨喝一口连队的“苦咸水”,高成龙的心凉了半截。一周后,他第一次和家人通电话,表达了自己服完两年兵役就退伍的想法……挂上电话,高成龙焦躁的心总算稍稍平静下来,他开始盼星星盼月亮,盼望着“那一天”早些到来。

入营第一课,连队安排军医赵俊飞授课。这是位老边防,大学毕业来到连队,至今已近20年。这个沉甸甸的数字让高成龙心头一震,然而更让他震撼的,是赵俊飞接下来的讲述。

赵俊飞告诉高成龙和其他新兵,初次面对飞沙走石的环境,每个人的内心都会迷茫,都会想立刻打起背包离开这儿。从初到边防的新奇,到熟悉环境的失落,最终让赵俊飞做出重要选择的却是他对人生价值的衡量:“连队最缺的是人才,战友们离不开军医。他们守护着边防线,我要是走了,谁来守护他们?”

赵俊飞多次放弃调回城市任职的机会,从未觉得人生有缺憾,反而时常感到获得感满满——战友有事总会第一个想到他,离队多年的老兵回到家乡,逢年过节总忘不了打来问候电话;新兵给予他亲人般的信任,总是称呼他“飞哥”,后来他干脆把这个名字作为自己的微信名。

听完赵俊飞的授课,高成龙觉得身边有了一个榜样。对于未来的选择,他心里似乎也有了底气。就像赵俊飞对他说的那样:“在这里守一天就要有一天的价值,从做好每一件小事开始。”

一年后,当家人再次和高成龙提起年底退伍的事,他鲜明表达了自己留队的愿望:“这一年是我成长最快的一年,吃苦让人终身受益。”

如今,高成龙已在连队守了10多年,他不仅个人成绩突出,还带出多位优秀骨干,他经常对身边战友说,只要部队需要,自己会一直守下去。

留下来,是许多边防军人坚定的选择,他们却常常得不到亲人的理解。当年因为当连长的丈夫选择留在边防,军嫂李海婷不知和他谈过多少次,流过多少眼泪。这位军嫂心里始终有个问号,是什么让丈夫做出这样的选择?

那年,李海婷专程到连队探亲,想看看丈夫究竟为啥离不开这个沙漠深处的连队。

李海婷从山东出发,辗转数十个小时到达沙漠边缘的车站。连队派来的汽车,在戈壁滩的搓板路上颠簸,她吐得昏天黑地,越走心越凉。

来队探亲的第二天,一场沙尘暴不期而至,搭建在温室大棚上的塑料棚顶被风卷走。风停了,李海婷跟着战友们一起赶来收拾一片狼藉的温室大棚,只见刚出芽泛绿的菜苗无一幸免,她的眼泪夺眶而出……

几天后,一队官兵外出巡逻遭遇风沙被困。丈夫顶着沙暴天气,骑骆驼带队外出寻找战友。那是李海婷记忆中最煎熬的时刻,看着窗外遮天蔽日的黄沙,她的内心焦急不安。数小时后,风沙中出现一支驼队,看着丈夫熟悉的身影,她再次湿了眼眶。

这两次经历,改变了李海婷对连队的印象,她也渐渐理解了丈夫的选择。离别前夕,丈夫带李海婷去看了沙漠中的胡杨林,她永远记得丈夫说的那段话:“在边防线上,每名风沙中挺立的军人都是一棵胡杨树,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作‘胡杨哨兵’。”

探亲归来,李海婷再也没有和丈夫提起过让他离开边防。她也真正理解了,为何军人离不开连队,因为他们已经把根深深扎进沙漠之中。

“胡杨哨兵”沙海巡逻

因为爱上你的爱

沙漠中的胡杨,让人感受到生命之顽强。远离城市繁华,胡杨犹如沉默而严肃的战士伫立戈壁深处,站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道风景却非所有人都能欣赏。

老兵武俊平是连队有名的“大龄青年”,每次探亲回家,家人总为他的终身大事着急,一定要为他安排几次“约会”。这位不善言辞的老兵,却始终没能遇见生命中的那个“她”。

去年春节,连队特意安排武俊平休假。原来武俊平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姑娘,两人已经顺利“网聊”一阵子,到了该见面的时候。

这位当小学老师的姑娘和武俊平是同乡,比他整整小了8岁。目前两人还没有真正意义上见过面,只是每天都要打一通视频电话。

他们正式见面那天,武俊平特意穿上笔挺的军装。他一五一十地讲起连队驻地环境,姑娘渐渐没了下文。

事后,战友得知两人的见面情况,都怪武俊平太实在,不该把实情告诉相亲对象。武俊平却认准一个理:“意合才能情投。”

就在大家都不看好这段感情时,姑娘却大步走进了武俊平的生活。经过一段时间了解,姑娘说自己看中的是武俊平的人品:“把一辈子托付给一名军人,图的就是一个放心。”

爱人之间聚少离多,却能够心系彼此。坚守大漠,这样的暖心故事还有不少。然而守防的孤寂,也是边防军人最怕面对的事。

二级上士张纪峰驻守连队10多年,荣誉收获一箩筐,感情方面却止步不前。每次看到镜子里逐渐“后撤”的发际线,他的脸上都会布满愁容。战友齐上阵帮他介绍女朋友,那年他与一位战友的同乡结识,很快相知相恋。

相处半年后,“准军嫂”李青便要到连队探望。两人第一次见面就在距离连队不远的长途车站。李青走下长途汽车,看到怀里抱着一个布偶熊、身穿迷彩军装的张纪峰。这一幕,让李青莫名地感动,也让她格外开心。

感动,来自一种对军人的理解和包容。一位军嫂第一次踏上去往哨所的路,望着窗外荒凉的景象,想起爱人在电话中说的话,不禁泪流满面。

“我们这里天地广博”“如果这里开放旅游资源,一定成为‘网红打卡地’”“生活在这里一点也不苦,一想到你和孩子心里甜”……想起丈夫的话,这位军嫂瞬间理解了丈夫的爱,明白了军人的坚守与付出。

还有一次,一位军嫂来队探亲,清晨她用连队的自来水漱口,刚含了一口水便吐了出来。

一瞬间,她理解了丈夫为何比同龄人显老、脸上的皱纹为何一年比一年深。

返乡途中,这位军嫂给爱人发了一条语音:“你在边防守一天,我就守你一天。不管你守在哪里,我都陪在你身边不离不弃。你是‘胡杨哨兵’,我站在你身边,做你坚定的‘哨兵’。”

一名骑兵战士在连队学习室写信

心灵深处流淌的清泉

连队驻地每年7级以上大风要刮200多天,年均降雨量不足20毫米,被当地人描述为“月球的地貌、干旱的世界”,但在一茬茬官兵心里却流淌着一汪清泉。

随着部队调整改革,连队迎来了一批换防而来的战友。在融入新连队的过程中,他们渐渐成为汇入大漠的“清泉”。

战士史普平就是这样一位分流到戈壁连队的“新兵”。初来乍到,连队骨干超编,自己年龄偏大,对边防岗位也不熟悉……命运似乎对这位“外来户”并不友好。

“在那段日子里,我也曾彷徨过,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既然选择了扎根军营,就不能半途而废。”现实面前,史普平没有消沉,比以前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白天在训练场给自己“加餐”,晚上到学习室“充电”。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因能力素质突出,史普平很快被任命为班长,巡逻执勤劲头更足了。

不到一年,他给自己定下了更高的目标:参加上级组织的比武集训。最终载誉归来的他将参加集训的训练方法融入日常训练中,还带出了一批尖子骨干。

清泉滋养沙漠的胡杨,也是连队的新鲜血液,更是流淌在官兵心中的连魂。

一级上士温国营入伍时,曾是个“胖子”,体能素质的差距让他一度无法适应边防环境。可他又不甘心这样灰溜溜地离去,一直渴望像老兵们一样成为屹立戈壁的“胡杨哨兵”。

一次,班长游清华和温国营谈心,耐心地开导他说,看见沙漠里的胡杨了吗?虽然身处沙漠,但它没有放弃向上生长的机会,而是选择把根伸向沙漠深处,不断汲取养分,最终活出了自己的样子。在游清华的鼓励下,温国营刻苦训练,体重降了不少,一跃成为连队“训练新星”。

端午节前夕,骑兵连组织官兵包粽子。

今年端午节,连队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那是已经退伍的战士周露彬,给老战友寄来的一箱粽子。

时光回溯到去年老兵退伍时,周露彬哭得最伤心。直到离别的时刻,他的耳畔还在回响父亲临终前的叮嘱:“露彬,爸爸再也不能看着你长大了,你是爸爸的骄傲,不要怕吃苦,在部队好好干、长期干,长成一名真正的男子汉。”

当时周露彬义务兵服役期满,正在备战军士选晋考核,家人将这个噩耗隐瞒下来。那段日子周露彬一直刻苦备战,可天不遂人愿,他落选了。

离别的那一刻,想起父亲的话,周露彬更是悲痛万分。与战友相拥时,他流着泪说:“兄弟,以后我再也不能为祖国执勤了,但我依旧是沙漠里的胡杨,我的根在这里,我的心也在这里,连队永远是我的家。”

战士罗底士的妻子带着孩子走上探亲之旅

驻守戈壁,官兵心中怎能没有遗憾?彝族战士罗底士说,他心中最大的愧疚就是陪伴妻儿的时间太少。

连队任务繁重,罗底士连续大半年没能休假。当时他的妻子突然早产,得知消息他立即返乡,儿子已经出生两天了。这些年,罗底士把一张全家福随身携带,每次和妻子打视频电话,镜头中逐渐成长的儿子,总能带给他不经意间的欣喜。

今年春天休假,罗底士在家没待几天就接到临时归队的通知。临别时,看着刚学会走路的儿子,再看看妻子哭红的双眼,罗底士的心中满是愧疚。

妻子看出了丈夫的不舍,赶忙安慰道:“你放心归队吧,孩子和老人,我都会照顾好的。你安心守国,我尽心守家。”

也许边防军人就是如此,在保卫国家和守护小家之间,必须作出取舍。在妻子的支持和鼓励下,罗底士更加坚定了扎根大漠、戍边卫国的决心。

罗底士心中,哨位就是他心中的清泉,妻儿也是他心中的清泉,滋养他这棵胡杨向上生长,屹立北疆。

(图片由连队官兵提供)

高原骑兵策马追风

■岳小林  唐  昊

6月下旬,又一批新兵即将来到戍守在雪域高原的某部骑兵连,老兵告诉新兵,骑上战马走在巡逻队伍中,便会不自觉地以一种坚定的身姿迎接山中风雪,每一位骑兵身上流淌的精神就是该连“时刻准备冲锋”的连魂。

激情在马背上点燃。每年这个时节,他们都会开展形式多样的竞技赛马活动,抒发骑兵策马扬鞭戍守高原的豪迈情怀。

营区外的开阔地是一块天然的赛马场。连队将传统的速度赛马、耐力赛马等项目,与军马定向越野、马上射击、卧马观察等课目融合,让官兵在比赛中比出激情和斗志。

那天下午,随着连长一声令下,10名官兵骑着军马奔腾疾驰,如离弦之箭奔向远方……狂奔数十米后,战马的奔跑能力和骑手的驾驭能力立见高下。

获得冠军的是下士张家坡,如今,他驰骋马背、意气风发,没人能想象他初到连队时的另一面。大专毕业后,张家坡怀着从军梦来到雪域高原。“骑兵连驻守在高原深山,尤其是骑马这件事,你可千万别逞能……”听说刚入伍就要开展骑马训练,家人在电话中对他千叮万嘱。

来到训练场,张家坡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第一次骑马训练,班长为他选择了性格老实的“踏雪”,但马蹄一动,张家坡的动作瞬间僵硬起来。果不其然,“踏雪”不留情面地给他来了个“下马威”。战友们七手八脚地将张家坡扶起,见他没有受伤却是一副灰头土脸的模样,不由笑开了怀。

连长在一旁开导说:“不一般的连队出不一般的马,咱连最听话的马也不是那么好驾驭的。有句话讲‘志从苦中砺,才从苦中长’,刚开始别着急,心急吃不成热豆腐。”

疼得龇牙咧嘴,张家坡强忍着懊恼点了点头,连长的告诫彻底激起了他的斗志。“既然强攻不成,那就智取。”此后张家坡经常跑到马厩和“踏雪”培养感情。只是“踏雪”似乎识破了这位新骑手的心思,每次张家坡想触摸它的额头,都是嘶鸣一声避到一旁。

接下来几天,张家坡都没敢上马,只能尽情领略战友骑马的风采。乘马越障、乘马斩劈、马背藏身等课目,老兵们驾轻就熟、潇洒自如。

“战马是我们的‘无言战友’,虽然不会说话,心里灵性着呢。”连长再次来到他的身边,悄悄为他支招,“想让战马认同你很难,但一旦认定你,就是一辈子的朋友。”

细细品味连长的话,张家坡开始重新走近“踏雪”,喂草料、梳鬃毛、打扫马厩,每件事他都考虑得非常仔细,都干得心甘情愿。接触时间长了,“踏雪”也渐渐转变了态度。一天,张家坡正给“踏雪”理着鬃毛,它也自在地甩动着尾巴。他忽然意识到,战马与自己相处已不再抗拒了。想到这里,张家坡再次尝试上马,马儿一个响鼻,乖顺地听命于他手中的缰绳,如离弦之箭冲出马厩。

伴随战马的嘶鸣,张家坡心中十分兴奋。他欢呼着,与战马驰骋在广阔无垠的雪域高原,内心酣畅满足。

“高原骑马,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为了练好骑术,张家坡撇开对危险的恐惧,主动向老班长请教,不断加大训练量,白天练马术,晚上练劈刺。那段时间,连里骨干见到他都躲着走,还笑着说:“我们动作慢点就成了你‘陪练’了。”

短短两个月,张家坡就掌握了马上礼仪、马上劈刺、马上射击等基本课目,成了一名合格的高原骑兵。后来,连队新服役一批军马,其中一匹枣红色高头大马桀骜难驯,老兵都说这家伙厉害,不敢上前。张家坡主动请缨,在经历了数十次被踢翻和甩下马背的惨痛遭遇后,最终把它驯服。现在,这匹马已经成为连队的指挥马。

“没有一股拼劲,怎能成就一名骑兵?”带着这样的劲头,张家坡在骑手岗位上“不用扬鞭自奋蹄”。去年,旅里组织年终考核,天公不作美,雨雪交加,有人建议申请将考核时间延后,他却提出不同意见:“骑兵连是冲锋的连队,上阵杀敌从来没有等一等的说法!”

“时刻准备战斗,时刻准备冲锋。”张家坡带着骨干对军马采取防护措施后,带领骑兵连全员碾冰踏雪通过了考核,总体成绩刷新连队保持多年的纪录。

看着金灿灿的奖杯,他明白:在强军路上“策马追风”,丝毫懈怠不得,无论身处什么岗位,时刻准备打仗才是军人应有的姿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