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小推车, 见证淮北市军供站的坚守与传承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李宝 责任编辑:郭妍菲 2025-04-23 09:52:45

军供站里的小推车

■李  宝

在安徽省淮北市军供站大厅,一辆“披”着大红花的木制小推车十分醒目。

小推车上的弹痕与磨损的轱辘诉说着它的传奇——这是淮海战役中运送弹药的“老兵”,是渡江战役里护送伤员的“担架”,也是如今军供站里的“活教材”。

张晓梅(右一)为工作人员讲述小推车背后的故事。李宝 摄

小推车的原主人叫谢发孝,他的父亲是一名支前民工,曾推着这辆小推车从双堆集一路南下过长江。谢发孝在部队服役3年,退役后成为一名煤矿工人,父亲离世前将小推车传给了他。

一天,谢发孝偶然得知淮北市军供站有个“拥军理发室”,便前来理发,没想到享受了70岁以上退役军人免费的优待。理发师朱德深告诉他,军供站平时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提供很多优质服务。

“你们现在做的事情,和我父亲当年一脉相承。这辆小推车赠送给你们,比放在我家里更有价值。”次日,谢发孝推着小推车来到军供站门口,车上整齐码着父亲留下的行军壶和支前证。

小推车的故事被编入军供站培训手册,新职工入职要先给小推车上机油,再学习军供保障业务。

淮北市是淮海战役的主战场之一。2019年春节,市军供站党支部书记张晓梅跟随部队慰问了参战功臣和支前民兵代表。回到军供站,深受触动的她组织工作人员成立“小推车”拥军保障队。

一次党课活动中,张晓梅手机突然振动——某部即将机动至附近地域,要求2小时内完成500份餐食保障。她带领9名工作人员立即转入“作战模式”,高标准完成跨区保障任务。

“以前我们大多等着部队来,现在更多主动伴随保障、跨区保障。”已在军供站工作22年的张晓梅说,近年来,军供站参与民兵演训、新兵入伍、老兵退役等保障任务,军地联合保障越来越多,业务更加广泛。

“您这颈椎可得注意了,不能再低头刷手机了。”走进“拥军理疗室”,理疗师杨念正在为军属王平进行理疗。

杨念是一名军医,转业后在地方医院工作。2020年,他加入“小推车”拥军保障队,周末来开展服务。现在,他所在的医疗救护组已有12名志愿者。

拥军支前不是一个部门的独奏,而是军民一心的交响。随着各行各业爱国拥军人士的加入,淮北市军供站“小推车”拥军保障队不断壮大,目前已有2000余人。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