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伊春军分区鼓励民兵带头发展绿色产业——
林海雪原“点绿成金”
■褚 颉 于兴生 中国国防报特约记者 乔振友
雪后初晴,黑龙江省伊春市五营国家森林公园内,一株株粗壮的红松巍然耸立,白雪绿枝,相映相衬。记者登上观涛塔,一望无际的林海雪原令人陶醉。地处小兴安岭腹地的伊春市,是我国最大的森林城市,有“中国林都”“红松故乡”之称。
“从前,这里的树木是一棵一棵的,能数过来,现在是林子一片片。”民兵瞭望员侯祥龙说,这些年,红松越长越高,来这里观光的游客越来越多。
“你看,这棵红松真粗壮,一个人都抱不过来。”伊春市友好区人武部领导说,“多亏了及时停伐,才留住了这些宝贝。”
“停伐前,伊春市重点国有林区走的是单一的木材生产和加工之路。如今,依托绿水青山,林区生态旅游产业遍地开花。”伊春军分区领导介绍,国有重点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他们动员民兵开展“认领红松”“植树会战”等生态保护活动,并编强配齐10余支民兵护林分队,守护这片原始森林。同时,他们鼓励民兵带头发展冰雪旅游、蜜蜂养殖等绿色生态产业,在转型发展道路上筑牢绿色屏障,实现“点绿成金”。
林海漫步、雪野蹦迪、冰雪滑梯、冰上垂钓……进入冬季,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祖国林都”感受绿树青山和冰情雪韵的魅力。生态旅游蒸蒸日上,林区民兵功不可没。
前些年,老民兵刘养顺依托溪水公园景区开办农家乐,从起初的2间小屋5张桌的小饭馆,发展到现在的近千平方米的农家乐,年接待游客上万人。
谈起这些年的变化,刘养顺说:“那年,习主席到我家与乡亲们亲切座谈,勉励我们要自力更生,找到新门路。军分区和人武部号召林区民兵带头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我和老伴都是老民兵,我的儿子和儿媳也都是基干民兵,我们这个民兵之家理应作出表率。”
在刘养顺一家带动下,溪水公园景区的农家乐和民宿由最初的2家发展到如今的30多家。除了爆火的生态旅游,民兵带头发展的绿色经济也是“红红火火”。
丰林县民兵单志军带领4名民兵成立“绿色有机种植专业合作社”,之后陆续投入资金建起大棚,种植蓝莓、蓝靛果,成为伊春市科技含量高、示范引领效果明显的“双蓝”种植区域。同时,他们依托绿色种植发展乡村旅游,把种植基地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地、省级研学基地和省级绿色教育营地。
近年来,该市广大民兵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殷殷嘱托,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让山林成为致富的“聚宝盆”,努力实现“生态+产业”双赢。民兵洪震牵头建成食用菌培育、种植、销售为一体的种植基地,产品销往国内各大城市,先后获得黑龙江省“五小创新奖”、伊春市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等荣誉,种植基地被评为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民兵孙旺东从事蜜蜂养殖,依靠小兴安岭资源优势,带动乡亲们推出地域特色优质蜂产品,荣获伊春市第一届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现代农业赛道一等奖。
记者获悉,近10年来,该市近千名民兵靠勤劳双手发家致富,带动2万余人成功就业创业,用实际行动为小兴安岭增添了一抹抹“新绿”,成为助力老林区焕发新活力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