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护边员哨所,看看这些不穿军装的护边员的冬季生活什么样

来源:解放军报责任编辑:贺书引2022-12-12 07:20

地理坐标 青榆哨所

有了“特派大厨”,胃暖心更暖

冯启嘉为青榆哨所官兵准备餐点。

“枝繁叶茂立根深,扎根北疆独成林,傲雪迎风仍坚韧,强边固防献忠诚。”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青榆哨所,因驻守在一条榆树沟旁而得名。

这里位于草原深处,冬季漫长寒冷。在北疆,青榆是一种根深耐寒的植物,官兵将“青榆精神”作为哨所的精神图腾。

每年漫天大雪来袭,哨所都会被“冰封”数月。以前,哨所只有夏春秋三个季节有人驻守,冬天官兵会撤回连队。几年前,这里改为常驻哨所,官兵过冬保障成为守哨难题。

从连队到哨所只有一条土路,这条路是官兵往来驻哨、巡逻车“轧”出来的一条路。“到了冬天,大雪覆盖草原,路便看不到了。”这给物资前送带来了难度。

大雪封哨前,连队会分批次将肉菜蛋奶等生活物资送上哨所囤积过冬。为了更好保存食物,哨所新建了“恒温菜窖”,上级还专门配发了冰柜、冰箱等电器。

在营长肖楠心里,青榆哨所是“遥远的牵挂”:“冬天一下雪,那里成了孤哨,战士们在哨所的生活必需品,一样也不能少。”

哨所人不多,官兵轮流值班当哨所大厨。毕竟大家都是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在家里都没正儿八经做过饭,到了哨所,他们只能看着“鸡鸭鱼肉”唉声叹气。

今年春天,在哨所守了一个冬天,大家换防回连队,见到营长都说想念连队的饭菜。肖楠听了心有所动,他把炊事班长、一级上士冯启嘉叫到连部,未雨绸缪为青榆哨所制订下一个过冬计划。

今年秋天,连队再次换防,冯启嘉作为“特派大厨”站到了驻哨的队伍里。守哨官兵瞬间“秒懂”营长的用意,赶忙抢过冯班长的行李,背在自己身上,每个人都是笑盈盈地走出营门。

天微亮,闹铃就响了。哨所厨房里亮起了灯光,一个身影在晃动,锅碗瓢盆相互碰撞出一阵美妙的旋律。冯启嘉化身“哨所大厨”,为战友烹饪冬日早餐。

“这是有了家的味道、幸福的味道,哨所不再是雪海孤哨了。”早操归来,哨所官兵拍掉满身的雪屑,一窝蜂涌入餐厅,心满意足地吃起来。

“饺子来喽!”立冬那天,官兵刚一落座,厨房中就传来冯班长的吆喝声。热气腾腾的饺子摆在桌上,醇香的味道触动着味蕾,大家围在圆桌旁、一口一个饺子……“那感觉真的跟在家吃饺子没啥两样。”上等兵肖兵笑着说。

有了“特派大厨”,官兵冬季驻哨味蕾更满足。冯启嘉每天铆在厨房,研究各种储存物资,根据官兵喜好,烹饪酱牛肉、辣鸭头、烤鱼、熏鸡等半成品,并教会哨所官兵使用新购置的酸奶机、豆浆机等厨具……很快,“特派大厨”带出了几个“徒弟”,每到周末,“徒弟”们纷纷上阵,展示所学,让“师傅”也尝一尝大家的手艺。

风雪交加,寒潮来袭,青榆哨所官兵巡逻的脚步铿锵有力。这个冬天,“家的味道”暖胃更暖心,哨所官兵的“胃动力”已悄然转化为巡逻执勤的战斗力。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