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前夕,一批主题鲜明、制作考究的优秀影视作品,引起广泛关注。这些影视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辉煌篇章与新时代奋斗者的拼搏故事。今天,让我们透过大型电视专题片《领航》、思想解读类融媒体片《追光》及国庆期间上映的三部影片,去感受新时代新征程的壮丽画卷和精神风采。
——编 者
大型电视专题片《领航》——
回望非凡十年 彰显伟大变革
■江 英
大型电视专题片《领航》海报。节目组提供
近期,由中共中央宣传部联合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共同推出的16集大型电视专题片《领航》,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该片聚焦展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走过的非凡壮阔历程,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彰显的强大真理力量,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生动呈现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幸福美好生活和良好精神风貌。
该片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生动反映社会发展最前沿的景象。在第4集《发展变革》中,集中展示了“神舟”飞天、“嫦娥”登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北斗”俯瞰寰宇等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片中介绍了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大型水电工程建设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跨越。片中还呈现了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正是一批大国工匠,托举起科技强国的伟大梦想。
该片注重讲述普通人的故事,温情、感人,代入感强。在第3集《逐梦先锋》中,讲述了老艺术家牛犇的入党故事。牛犇从影70多年,在演艺生涯中,最让他受触动的是共产党员形象。2018年,83岁的牛犇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宣誓后,他动情地说:“我今天可以骄傲地说,我是你们的同志了。”片中还讲述了山东某矿矿难救援的故事。22名矿工被困井下,矿工张纪通过救生孔传出小纸条,上面写道:“麻烦再送一部电话作为备用,联系不到你们,我们就找不到党了。”这张普通矿工在危难之际写的小纸条,传达的是人民在危急时刻对党的信赖。
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在第6集《人民民主》中,讲到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场的工人、全国人大代表周义哲,在人大会议上向习近平总书记建言献策的故事。他提出建设林区应急防火公路和林区电信普遍服务试点的建议,很快转化为决策,造福于百姓,生动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涵义。在第7集《良法善治》中,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实施过程与重要意义。如今,这部“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式的法典,已走进千家万户,融入百姓生活。
该片第11集《强军之路》,聚焦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片中展现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人民军队朝着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不断迈进,深刻反映在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全面加强练兵备战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片中展示,一项项技术突破赶超,一件件大国重器问世,让人深受鼓舞和震撼。十年革弊鼎新,十年砥砺奋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民军队正沿着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向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迈进。
该片贯彻“思想+艺术+技术”的创作理念,运用影视技术的优势和艺术表现手法表达主题思想,达到画面与音乐交融、史实与诗意辉映的艺术效果。如片头采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大门口的雕塑形象,既庄严大方,又寓意深刻。为拍好这些雕塑,《领航》摄制组连续三昼夜到现场拍摄,从角度、光影、形象等各方面,精心评估、反复打磨。再如,对于音乐制作,他们依据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努力营造气势宏大而又情感细腻的视听氛围。该片主题歌《今朝》,是由《领航》节目组与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及管弦系教师合唱团“跨界”合作创作而成。在该歌曲烘托下,该片基调被推向高潮,优美的旋律久久回荡在观众心中。
在画面呈现上,该片既有壮美雄奇的自然景观,又有大气磅礴高科技影像;既有绿水青山的乡村风景,又有车水马龙的都市风光,给观众传递了艺术美感。片中展示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数字敦煌、故宫三维动画收藏等,让观众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融合,让文物“活”了起来。
今年5月4日,珠峰科考团队成功登顶,在海拔8830米处架设了自动气象观测站。片中对此段经历予以展现,解说词掷地有声:“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目标已经锚定,蓝图已经绘就。只要笃定前行,我们就一定能成功登顶!”
(作者为本片学术专家组成员)
思想解读类融媒体片《追光》——
追随思想光芒 展现强军十年
■关 泠
思想解读类融媒体片《追光》海报。节目组提供
近期,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网信办出品的思想解读类融媒体片《追光》,在央视新闻频道、国防军事频道播出。该片以强国梦与强军梦交相辉映的十年为背景,以融媒体形式深入解读、系统阐释习近平强军思想,探求强军之路的历史脉络和前进方向,生动讲述了新时代强军故事,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官兵的昂扬风貌。
《追光》从厚重的历史中追溯光芒之源。开篇是“镇远”舰的庞大身影,当光影缓缓移过舰体触目惊心的战伤,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的后人开始娓娓讲述当年北洋海军将士奋勇抗敌、含恨殉国的历史,由此引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被人肆意践踏欺凌的血泪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该片叙事以时间为轴,画面铺陈处,展现出百年前中华民族梦碎和梦醒的沉重历史,“强国必先强军”的深刻反思跃然荧屏。幽微的光芒从历史深处照来,也从硝烟弥漫的战场照来。亲历战争的老兵回忆那一次次生死决战,深情缅怀为国捐躯的战友。镜头切换间斗转星移,经过多次转隶移防的一支支英雄部队在成长,军事装备技术在发展,官兵的忠诚、血性与胆识始终不变。在革命英雄主义光芒的映照下,他们不仅在能力素质上成为勇士,更在精神上成为无往不胜的勇士。跟随镜头拂去岁月的尘埃,心中的光芒照亮每个角落。
该片以动人的细节描摹强军征程,让思想理论有了温度。“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聚焦打赢,镜头下,战车驰骋大地,战舰劈波斩浪,战鹰翱翔蓝天,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新时代练兵备战画卷。“陆上猛虎生出双翼”,彰显人民陆军加快实现由区域防卫型向全域作战型转变。走向深蓝的航迹,见证了人民海军由近海防御向远海防卫的战略转型。高飞远航,砺兵台海,人民空军“飞了过去没有飞过的航线,到了过去没有到过的区域”。着眼打造核常兼备、全域慑战的王牌、底牌,火箭军不断增强可信可靠的核威慑、核反击能力。
极具冲击力、震撼力的画面和声音呈现了改革强军的风貌,也让观众感受到强军征程上的精彩故事。几位“七一勋章”获得者用朴素语言讲述了他们在坚守理想过程中的生动细节。片中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军制定出台的200多部军事法律法规,是法治体系的经纬线、精武强能的增长线、严肃纲纪的高压线、展示形象的标准线、暖心惠兵的幸福线。片中,着装、营区、训练场等具象的变化,折射出在坚强的制度保证下,部队训练从靶场思维到战场思维的转变,以及官兵法治素养、法治观念的提升。
该片以个体叙事折射时代图景。经历了人民军队改革重塑的官兵代表,以个体视角陈述对改革的体会、对打赢的探寻、对创新的认识、对制胜的期许。舰载机飞行教官王勇介绍,经历探索、锤炼、危险,甚至是牺牲,短短10年,中国舰载机飞行人才实现了从“0”到“1”、从“1”到“多”的巨大飞跃。而他们的责任,是送更多的“飞鲨勇士”起航,制胜海天。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杜富国讲述自己伤愈后的情形,“第一次出病房,感受到了阳光”。他年轻的脸上,是从心底映射而出的光芒,温暖又坚定……他们正在创造着属于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成绩与荣光,代表着新时代革命军人前进的步伐。
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全片对习主席引领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阔步前行,进行了全方位记录、全景式描绘,每集紧扣主题,生动鲜活,展现了真实、立体的新时代人民军队形象,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年变革。追随思想的光芒,将强军十年的历史叙事融入个体叙事和细节展示中,全片兼具思辨价值和艺术价值,对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作出了积极探索。
(作者为本片撰稿组成员)
电影《万里归途》——
聚焦撤侨背后的外交官
电影《万里归途》是一部以当代中国外交官为主要表现群体的影片。影片讲述了努米亚爆发战乱,外交官宗大伟与新人成朗受命前往协助撤侨。任务结束前他们却得知还有一批同胞被困。危急之时,两人放弃回国机会,逆行进入交战区,凭借智慧和勇气带领125人穿越战火和荒漠,踏上回国之路。
《万里归途》中的“归途”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同胞的回国之路,一层是宗大伟的回家之路。在叙事结构上,国与家、集体与个人、宏观与微观延伸出穿插并行的两个故事。突降任务、临危受命、中途变故……影片以较高的情节落差和情节密度,衍生出充满意外和矛盾的故事情节,表现出任务的紧迫感,形成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与冲击力。
在紧张剧情与阳刚气质之外,影片也呈现了不少柔美的审美氛围。逆行交战区的路上,危险无处不在,宗大伟和成朗轻松高唱的《星星点灯》让人心生美好;轮盘游戏后,宗大伟“重生”,电话那端新生儿的啼哭声令人动容;深夜穿越沙漠,面对危险重重的前路,大家一起低吟“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唤起家国情,点燃生的希望。这些情节透露出的松弛,与战场的紧张刺激形成反差,体现出阳刚之下的温情。
一本外交护照、一面五星红旗、一件防弹衣、一部电话,还有过硬的职业技能和忠诚的使命担当,是片中外交官的制胜“武器”。当载着同胞的飞机飞越喜马拉雅山脉上空,空中播报“我们已经进入中国领空……”此次撤侨任务圆满完成。回家路上,宗大伟忽听一声爆响,他以为是枪声,连忙护住头面,没想到转身看到的却是象征国泰民安的春节烟花。这一细节使“归途”在精神上宣告完成——“归途”,不仅是万家灯火的期盼,更是家国信念铸就的奇迹。
电影《钢铁意志》——
展现新中国钢铁工业的崛起之路
电影《钢铁意志》讲述了辽沈战役胜利后,面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抗美援朝战争对钢铁的迫切需求,第一代鞍钢骨干团结钢铁专家、带领鞍钢工人,以钢铁般的意志克服重重险阻,在短时间内生产出新中国的第一炉铁水,并持续攻坚克难、化危为机的故事。
影片一开始,主人公赵铁池带领战士冲入腹地,摧毁了敌人想要炸毁鞍钢厂区的阴谋。不久,根据上级安排,他从“战斗英雄”转岗到钢厂厂长,在战场拼杀多年的战士们也随即投入钢铁建设的新阵地。但影片并没有全情书写炼钢之路,而是细腻观照了战士们身份、使命转变的心路历程。以赵铁池为例,他本以为炼出第一炉铁水就能重返部队,便抡起膀子带头干,使鞍钢仅用半年时间便复产。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送工人刚子去当兵,恰巧与自己的老连队重逢。他虽牢记“党叫咱扎在这,咱就扎在这”的誓言,但在战友们离开时的深情军礼中,他还是有一丝不能上战场的遗憾。赵铁池真正的转变,是在得知自己带过的排长和刚子牺牲后。看着从他们身上取出的弹片,他才悟出炼钢也是场硬仗。一个又一个情境的推进,使他们的转变具体可感。
影片还采用“反复”这一表现手法,使得剧情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磨刀人三次即兴说唱,从无钢无铁说到钢铁工业繁荣,说出鞍钢的艰辛迈进历程;钢铁工人三次唱响《咱们工人有力量》,唱出他们百折不挠的团结斗志;刚子等人三次提到“认准一个人,就要跟着他”,彰显出身边人对赵铁池人格魅力的认可。
影片所演绎的故事,不仅展现中国钢铁事业的发展历程和为其接续奋斗的楷模人物,更饱含一种时代精神:钢铁意志,如铁水般炽热,如钢铁般强韧。
电影《平凡英雄》——
礼赞星火成炬的生命接力
电影《平凡英雄》是对一件真实的社会公共事件进行纪实性的影像叙事:2021年4月30日,7岁的新疆和田小男孩意外被绞断手臂,在随后的8小时黄金救治时间里,和田和乌鲁木齐两地的医护人员、民航机组及地面调度人员、警察、乘客等各行各业的人们,全力以赴让小男孩搭上当天最后一班飞机,横跨1400公里,顺利完成手术。
从选题看,由于真实事件的确定性,影片从一开始就毫无悬念地被“剧透”了故事的发展走向与结局。在这样的限制条件下,观众对影片的期待是更具可看性的“真实感”。《平凡英雄》通过动态图像的逼真叙事方式,艺术化再现事件经过,挖掘事件的情感深度,让一幕幕场景扣人心弦。
在叙事技巧上,影片采取“伏脉”这一表现手法,以观众不易察觉的隐性设计,划定了这场生命救援中各类行动的难度层次,使得能不能送小男孩到达目的地、小男孩能否手术成功的过程,呈现出整体由易到难、个别难中有易的发展态势。影片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强化了戏剧性和观赏性,也唤起了观众的心理共鸣。
影片还有一个特点,是没有设置特定的主角,主角是处于事件发展进程中的每一位普通人,从而描绘了昭示人间大爱的群像。不同的人们在关键节点闪烁出爱的光亮,将善良、包容、团结等抽象词汇进行了具象阐释。片尾字幕写道:“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全力以赴。”片中,每一位相关人都站在生命至上的立场上,做出了利他选择。正是这些善意聚沙成塔,成就了这场生命奇迹,也让这部影片生动彰显了社会大众的社会责任和担当,以及生命至上和大爱无疆的博大情怀。
本组稿件撰稿:阿 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