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访江西省赣州市这片红色热土,探寻从军热背后的“红色密码”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刘宗炎 邱智文 郭冬明 责任编辑:叶梦圆 2022-08-17 07:12:22

从军热背后的“红色密码”

江西省赣州市不断推动高素质兵员征集工作上台阶

■刘宗炎 邱智文 中国国防报记者 郭冬明

赣南师范大学组织红色班级公略班学生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开展“学党史·忆先烈·守初心”红色走读活动。张小青摄

请看两组数据:

在外赣州籍应征青年回本地入伍人数:2019年810人,2020年1209人,2021年1656人,2022年上半年1226人,2022年下半年拟批准入伍1578人。

在赣州就读的异地大学生在赣州入伍人数:2019年52人,2020年60人,2021年68人,2022年上半年49人,2022年下半年拟批准入伍76人……

江西省赣州市应征青年参军入伍热情缘何持续高涨?初秋时节,记者踏访这片红色热土,探寻背后的“红色密码”。

“我志愿加入‘于都班’,传承红色基因,争做红色传人!”每每回想起在赣南师范大学就读期间加入红色班时的誓言,退役大学生张明伟依然心潮澎湃。加入红色班,通过参加系列红色文化活动,他对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革命先烈充满敬佩和景仰。2016年他携笔从戎,成为南部战区某特战旅一名特种兵。

“从入校开始,我们就组织学生参加喝红井水、吃红军餐、唱红军歌、听红军史、走长征路活动,鼓励学生到军营实现远大抱负。迄今为止,红色班已有180余人参军入伍。”赣南师范大学校长朱小理说,张明伟的成长经历是该校“建好红色班级,争当红军传人”活动的一个缩影。

据介绍,从2010年起,赣南师范大学在15个学院中陆续开展赞贤班、伯坚班等红色班级的命名与创建活动。他们从红色班遴选60余名学生组建校国旗班,每天组织升降国旗;以红色班为单位,每周利用3个早晨,组织半小时长跑训练。他们还组建思源协会、映山红合唱团等红色社团,开展红色经典诵读、红色故事沙龙、红色影片展播、红色动漫制作、红色文化艺术展演等一系列红色主题活动,在师生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红色历史铭记于心,红色精神薪火相传。李小刚曾是赣南师范大学脐橙学院红色班级寻乌班的班长。2020年,考上研究生的他,毅然选择参军入伍。前不久,李小刚被所在第71集团军某旅表彰为“理论标兵”“‘四有’优秀士兵”。

走进赣南医学院、江西理工大学等10所驻赣州高校,记者发现,这里校校都有以“于都”“兴国”“红医”等命名的班级,瑞金革命旧址群、兴国将军园、于都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等地,都是驻赣州高校红色班开展研学教育的红色阵地。

“驻赣高校充分发挥当地红色资源优势立德树人,培养红军传人,红色班成为全市优质兵员的重要来源。”赣州军分区政委陈李忠告诉记者,全市每年有3000余名有志青年从军报国,大学毕业生征集数量连续5年攀升,先后走出蓝子、李小刚、布再娜甫·亚生江等一批精武标兵。

采访期间,正值下半年征兵体检展开之际,记者穿行于该市所属18个县(市、区)征兵服务站,几乎都能看到父母送高学历青年前来应征。赣州军分区司令员刘涛告诉记者,如今,在赣州送子参军已成为不少家庭的首选。这其中既有红色基因的传承,也有政策红利的推动。他介绍,为鼓励在外就读、务工的赣州籍大学生返乡应征,18个县(市、区)相继出台《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入伍大学毕业生优待安置办法》。今年2月,市里又专门出台鼓励大学毕业生入伍优待措施,各县(市、区)事业单位拿出不少于总岗位数的5%(不含教育、卫生系统)、执法类岗位不少于计划数的30%,定向招聘退役大学毕业生士兵。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一系列刚性优待措施的实施,有效激发赣州市高素质适龄青年参军报国热情。近几年,赣州市兵员征集质量持续提高,所属章贡区征兵“五率”排名连续4次名列江西省前茅。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