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英烈后代,这是一个延续13年的“亲情计划”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白剑 高原 于波 于正兴等 责任编辑:王凤 2022-07-05 11:41:00

有一种亲情,叫关爱英烈后代

■李宇鹏

连长李相恩带队巡逻途中突遇山洪,为营救战友壮烈牺牲。第二年,他的妻子带着两岁的儿子来到哨所,栽下一棵樟子松,取名“相思树”。

2014年1月26日,习主席在三角山哨所听完这则故事,十分感动,嘱咐要照顾好烈士的亲属子女。

“每思祖国金汤固,便忆英雄铁甲寒。”2000多万人!这是至今为止我国烈士的数量。“没有足够的兵器,且拿我们的鲜血去/没有热情的安慰,且拿我们的热血去/热血,是我们唯一的剩余/自由的大地是该用血来灌溉的……”正是昨天这一个个英雄的倒下,才有了共和国今天的挺立。

然而,无畏的英烈们也是有“怕”的。一名烈士战斗前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不怕敌人不怕死,就怕我走后老人过不好,小儿受欺负……”

英烈远行,还有家庭;英烈长眠,还有后代。只有照顾好烈士的亲属子女,他们才会含笑九泉,才会激励更多英雄冲锋向前。

还记得烈士杨树朋骨灰安葬仪式上,他儿子捧着父亲遗像的眼神吗?还记得烈士张超的遗体告别仪式上,他女儿哭喊着“我要找爸爸”的场景吗?还记得陈红军烈士的儿子,一双小手拿着合成出来的“全家福”照片吗?

英烈当年的付出,我们必须记在心上;英烈子女的成长,我们更应放在心上。一个国家对英烈亲属子女的态度,标示这个国家对英雄的敬重程度。今天,我们怎样对待英烈的亲属子女,英烈在看着我们,人民群众也在看着我们。

英烈和人民群众看到了——罗阳同志因公殉职后,习主席要求有关方面妥善照顾罗阳同志的家人。在对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作重要指示时,习主席强调:“特别是要把他们的老人和未成年子女照顾好。这项工作,要有专人负责、专人落实。”殷殷真情,力透纸背。

英烈和人民群众看到了——《烈士褒扬条例》《革命烈士家属、革命军人家属诊治疾病优待暂行办法》出台、军队“英烈子女班”开办、高考对英烈子女加分……英烈无我,组织有情。

英烈和人民群众看到了——某市去年开展“关爱革命英烈后代”活动,全市各级累计投入500多万元;烈士陈为民在边境自卫作战中光荣牺牲后,他生前的100多名战友合力将其子女供到上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志愿者服务队的同学与烈士亲属结对,为烈士子女补习功课……滴滴雨露,滋润心田。对英烈的亲属子女,广大群众和官兵心系他们的生活和成长。

有一种亲情,叫关爱英烈后代;有一种情,会因这种爱而传承。关心英烈的亲属子女,并非单向付出,也并非只是出以道义,其过程本身也是了解英烈事迹的过程,也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过程。这一行动的背后,更多是对英雄的深切缅怀和内心尊崇,是对英雄精神的充分认可和无声弘扬。

“时间最懂得爱的意义。”关爱英烈亲属子女需要温情,更需要长情。对英烈子女特别是年幼的英烈子女,不仅需要生活上给予帮助,更需要精神上给予关怀,需要“有一束光照进心里,点亮心灯”。然而这并不容易,不是几个玩具、几件衣服、几次通话就能解决的,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需要在持续关注和帮助中实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精神世界的形成,自己在下一代身上的再现,使儿子和女儿成为比自己更完善的化身,这就是一个公民高尚的创作。”年年岁岁梨花开,逝去的英雄再也回不来,但“英雄的生命开鲜花”。今天,面对该怎样学英雄的灵魂考题,让我们早些、快些、多些,用帮助英烈完成“一个公民高尚的创作”来作答!

一个延续13年的“亲情计划”

■白剑 高原 于波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于正兴

对于扬州市梅岭中学初二学生胡博文来说,“爸爸”这个词是复数。

周末,胡博文又一次拨通了“爸爸”的视频电话。

“爸爸,谢谢你们寄来的‘六一’礼物!”视频这头,胡博文双手捧着汽车模型,开心地诉说着最近的趣事。

“博文,网课上得还习惯吗?暑假的时候要来看我们啊。”视频那头,胡博文的“爸爸们”一律穿着笔挺的军装,看起来都是20岁左右。

这群年轻的“兵爸爸”,来自陆军军事交通学院学员队。他们有的入伍还不到4年,但他们和胡博文的故事已经延续了13年。

胡博文在爸爸军校求学时的训练场。

隐 瞒

这个“秘密”,曾经只有一个人不知道

不知多少次,少年胡博文在心里琢磨:自己为什么有这么多“兵爸爸”?爸爸胡永飞到底在哪儿?

后来,长大了的胡博文隐约意识到,爸爸已经牺牲了。这是一个包括妈妈在内的所有人向他保守的“秘密”。他打心底感谢远方的“兵爸爸”,也由衷理解并感激他们善意的谎言。

那一年,胡永飞从蚌埠汽车管理学院以优异成绩毕业,来到西藏山南军分区边防某团汽车队,立志“让军人的价值在青藏高原闪光”。

凭借踏实肯干、扎根奉献的精神,胡永飞获得了领导和战友们的认可,成为汽车队队长。同时,他也收获了甜蜜的爱情,与“川妹子”周忠燕喜结连理。

后来,胡博文出生了。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胡永飞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那会儿我们聊天时,永飞经常和我们谈起孩子。我想,他大概和我一样,也会时常想念远方的家人。”至今,胡永飞的战友想到他仍然忍不住心酸。同样在青藏高原上奔波着,他们或许更能体会那份艰辛与不易。

身在高原,心念家人。胡永飞尽力用爱构筑起一个温馨的小家,他甚至和妻子商量好了儿子在哪里上幼儿园,将来考什么大学。

然而,人生的意外就像高原的天。身处高原,你永远琢磨不透头顶这片湛蓝天空何时会风云变幻。

在高原,夏日飞雪也是常事。当冰雹噼里啪啦砸到脸上时,每个人都会心生敬畏。更不用说那巍峨的冰峰雪岭,那充满雪坑、冰河、暗壑的危险路段,还有随时可能遇到的雪崩、塌方……

对高原汽车兵而言,踏云坚守,征战边关,意外就像闯关游戏里冷不丁冒出来的障碍物,一旦上路就必须开启闯关模式,打起百分百的精神。

2009年6月24日,那是一个晴天。

胡永飞带领车队踏上那条熟悉的高原公路。在一处悬崖峭壁前,车队突遇塌方,胡永飞冷静地指挥战友们快速通过。突然,一块巨石从山上滚落,砸向了胡永飞驾驶的车辆。危急时刻,他一把推开战友,自己永远留在了那片雪域高原。

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恍惚之中,周忠燕接受了丈夫牺牲的事实。那时,儿子胡博文刚1岁4个月。从此,周忠燕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濒临坍塌的家。

听闻噩耗,胡永飞的母校蚌埠汽车管理学院组织看望慰问烈士家属,还探讨研究了胡博文的成长问题:如何让烈士子女与其他小朋友一样,也能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为此,时任学员队干部张磊提出了“兵爸爸计划”。按照张磊的想法,“兵爸爸计划”就是瞒着小博文,替战友履行爸爸的义务,集合大家提出的各类方案,解决小博文成长过程中遭遇的问题。计划的执行者,正是胡永飞求学时的学员队。

从此,胡永飞的牺牲成了一个只有一个人不知道的“秘密”。

“我们也知道自己不可能替代真正的父亲角色,但如果能通过‘兵爸爸计划’,帮助英雄的子女从小健康快乐成长,我们的努力就不白费。”张磊说。

胡永飞军校求学时留影。

启 封

“长大后,我要去爸爸战斗过的地方看一看”

胡博文心里珍藏着一个特殊的地址——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错那县青年路1号。

10岁之前,胡博文总能收到来自这个地址的礼物。妈妈告诉他:“这是爸爸托战友寄给你的。他在西藏执行特殊任务,那是很远很远的地方。等你长大,妈妈带你坐飞机去看爸爸。”

自“兵爸爸计划”开始后,张磊常常在工作之余给周忠燕打电话,询问母子二人近况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协调关系给予解决。

平时,他们不定期给周忠燕家里邮寄粮油、衣物等生活必需品,还会给胡博文寄去早教用品和玩具;中秋节、春节等节日,张磊会通过短信发送节日祝福;清明节、烈士纪念日,他们总会前往江苏省高邮市烈士陵园的“胡永飞烈士”墓碑前,献上一捧白玫瑰……

慢慢地,胡博文长大了。看到身边的小伙伴们都有爸爸,胡博文不断向妈妈追问:“爸爸去哪儿了?”

一次“六一”儿童节,为了安抚孩子,张磊发动学员队里的学员,每个人写一封寄语短信,放到厚厚的大信封里寄给胡博文。周忠燕告诉儿子:“你看,这是爸爸托军校学员们专门给你写的,希望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与周忠燕一样,张磊心里也明白,不能让胡博文过早意识到“爸爸不在了”,所以他总是尽力配合周忠燕。他托西藏的战友,时不时给小博文寄些玩具和生活用品,有时是一把玩具枪,有时是一台遥控汽车,有时是一双运动鞋。看着快递箱上西藏的地址,小家伙一字一顿地读着,遇到不认识的字,便让妈妈教他读。

“等我长大了,就能去这个地址找爸爸啦!”胡博文说。

13年来,学员换了几茬,但“兵爸爸计划”传承了下来。学员队新任教导员罗学田,不仅沿用了之前的一系列做法,还用新的方式参与陪伴胡博文的成长。

罗学田让学员们各显神通,充分发挥特长,以短视频、视频通话等形式,与小家伙互动。有学员擅长打篮球,就录制基本的“运球”“投篮”“三步上篮”等小视频,教小家伙学篮球;有学员英语好,就和胡博文约定,每周日下午视频通话,学一节少儿英语;此外,还有不定期学唱军旅歌曲、素描简笔画、讲军营故事……

胡博文一天天长大,妈妈周忠燕心里却多了一桩心事。看着儿子积攒的那些来自西藏的邮件和快递,她知道是时候告诉孩子关于这个地址的“秘密”了。

对一位母亲来说,如何把父亲离世这桩心事告诉孩子是个难题。经历过无数个辗转反侧的夜晚,周忠燕选择了在胡博文10岁生日那天,将胡永飞牺牲的事情以及“兵爸爸计划”,毫无保留地告诉他。

尽管意识到爸爸已经牺牲了,但第一次听到关于爸爸牺牲前后的细节,胡博文还是控制不住地流泪。

那天晚上,胡博文哽咽着对妈妈说:“长大后,我要去爸爸战斗过的地方看一看。”

胡博文坐在爸爸当年睡过的床铺上。 作者提供

寻 找

曾经很远的地方,如今觉得很近

调整改革中,蚌埠汽车管理学院转隶陆军,成为陆军军事交通学院的一部分。

2019年9月21日,第19个全民国防教育日,胡博文终于有机会来到这里,亲眼看一看爸爸曾经求学的地方。

胡博文没想到,眼前的“兵爸爸”,既有入学不久的年轻学员,也有享誉全军的专家教授;既有教书育人的文职教员,也有各个岗位的领导干部。

那天,胡博文端坐在父亲曾经坐过的座位上,试图“还原”父亲的样子。

在那间教室里,学员26队教导员罗学田专门安排了一堂特殊的课。60位“兵爸爸”围绕着胡博文分散坐开,罗学田带领大家重温胡永飞在雪域高原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

端坐在座位上,胡博文认真听讲的模样,像极了胡永飞年轻时的样子。那时,胡永飞也曾坐在这里,聆听前辈的故事。

课后,罗学田送给胡博文一份“神秘礼物”——一摞厚厚的材料,里面记载了胡永飞军校3年的成绩和表现。罗学田告诉胡博文,胡永飞的各科成绩均在良好以上,还当过学员骨干,立过三等功,是优秀毕业生。

“走在爸爸当年曾走过的求学路,我感觉自己好像也成了他。”穿上迷彩服,胡博文体验爸爸住过的宿舍和床铺,来到爸爸流过汗的训练场,到爸爸吃过饭的食堂就餐……

翻看着爸爸的毕业相册,胡博文一边模仿着爸爸的姿态拍照留念,一边在脑海中勾勒爸爸的样子。

“我想念爸爸,他永远是我心中的英雄。”胡博文说,爸爸的军旅人生,曾是妈妈口中那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如今,他觉得,自己离爸爸很近很近。

从眼前一个个“兵爸爸”身上,胡博文能想象出父亲年轻时奋斗的青春模样。

“不仅给英雄的子女物质上帮助,也希望能给予他们精神上支持。我想,这正是我们这个‘亲情计划’能坚持这么久的原因。”罗学田说。

传承,是为了铭记。

十几年来,在学院党委的关注支持下,“兵爸爸计划”不断发展、完善,并在整个学院推广开来。从以胡永飞所在学员队学员为主体到越来越多师生员工加入,从以经济、物质帮扶为主到更加注重知识传授、心理培塑,从以前的邮件、快递到现在视频通话、远程直播……随着时代的节拍,“兵爸爸计划”不断注入新的内涵。

如今,“兵爸爸计划”已惠及更多英雄子女。已故车辆故障诊断专家肖云魁教授、生前捐献视网膜的葛强林教授、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沈星……英雄已经走远,学院对英雄子女的关怀和照顾从未停止。

这个“亲情计划”就像一个纽带,让一茬茬学员铭记英雄,传承使命。在照顾英雄子女的同时,作为这个“亲情计划”的重要参与者,学员们在陪伴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自身也在接受洗礼,收获成长。

“通过‘兵爸爸计划’,我更深入了解了英烈的事迹。”学员孙龙臣说,一想到英雄校友危急时刻的舍身一推,浑身就充满了力量,也对军人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