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营习俗感悟高原军人家国情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李佳豪 贾文鑫 月斓霖 付裕责任编辑:王凤2022-02-17 10:07

我的高原“见面礼”

■第77集团军某旅列兵 李锦龙

清澈透亮的蓝天中,不时有雄鹰飞过雪山之巅……对于眼前的这幅高原景致,我并不陌生。

由于学生时代喜欢阅读旅游杂志,我对西藏高原这片神奇的土地充满了向往。4年前,进入大学后的首个暑假,我就用省下的生活费,完成了首次西藏之旅。随后,我又先后3次重回高原,在许多雪山冰川间留下了足迹。

出于对高原的热爱,在去年报名参军时,我在服役意向一栏填下了“西藏”。幸运的是,我梦想成真。结束了在内地的新兵训练,今年开春,我如愿走进这座海拔近4000米的高原军营。

初下连的日子很轻松。由于担心我们出现急性高原病,按照惯例,在刚上高原的半个月调整期内,除循序渐进参加适应性训练外,新战士被禁止参加剧烈运动。

半个月的时间,让我们对高原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一场新的考验也随之如期而至。

每当新兵初上高原,该旅都会组织他们进行为期半个月的适应性训练,30公里山地行军拉练是其中必不可少的课目。图为新战士们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徒步行军。 贾文鑫 摄

“来到高原这么久,明天让大家见识见识它的严酷。”新兵调整期结束的那天晚点名,连长宣布了一项“老规矩”:按照惯例,适应性训练的最后,新兵要以一次30公里的山地行军拉练作为高原“见面礼”。

“坚持走到终点,你就算是在高原站稳了脚跟!”连长为我们大声鼓劲。“区区30公里而已,在新兵连时就走过。”我在心中默默嘀咕。

头戴钢盔,手持步枪,身披战斗装具,脚蹬作战靴……出发后,全副武装的我们格外兴奋,高唱着激昂的战歌,我和战友们把脚印留在高原山地的一道道沟壑间。

走出3公里,四周景色宜人,我也神色轻松;行至10公里,周围已是白茫茫一片,而我虽然有些疲态,但问题不大……然而当行程过半,我逐渐感受到了异样:身上的装备为啥越来越重?脚下的步子怎么越来越沉?为什么明明张着嘴喘着粗气,可肺却像个漏了气的“破风箱”,憋得我心发慌?

“怎么样,高(原)反(应)了吧?初上高原都这样!”班长过来鼓励我,“坚持一下,老兵们都是这样过来的。”

气喘吁吁、口干舌燥、头痛欲裂、四肢无力……随后的半程行军,被高原反应折磨得不成样子的我,除了盼望拉练能够早些结束外,已顾不上欣赏沿途的任何风景。

和不少新战友一样,我是被几名老兵合力架着、狼狈不堪地通过终点的。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这场“见面礼”的意义:对于常人而言,高原以壮美示人,而对于军人而言,高原常显示出严酷的另一面。作为一名高原军人,想要征服高原,就必须通过严格训练、科学训练,提高适应高原恶劣环境的能力。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