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警卫连的“特等枪手”,曾手持三支枪南征北战、伏击敌人;他骁勇善战、弹无虚发,在战争年代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他曾在异乡担任“父母官”,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直到当地政府组建完毕才功成身退;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经济困难时期主动缓领救济粮,把救灾物资让给更需要的村民……近日,记者走近老兵张廷亮,听他讲述那段震撼人心的烽火岁月。
时隔72年,这名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耄耋老兵,在山东省何官镇董家村一所民房里,用当年挥动卡宾枪的手势,诉说着那一场场战争的残酷和荣耀,挂在上衣口袋处的军功章,相互碰撞,发出“叮当”的回响。
张廷亮从小饱受地主恶霸迫害,1947年3月,益寿县独立营到村里征兵,张廷亮第一个报名,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因为表现突出,4个月后他便加入共产党,“从入党的那一刻起,我就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一心只想着打敌人。”
彼时,独立营作为一支地方武装,势单力薄,经验不足,年底与国民党15团的一场激烈交战,全营伤亡过半。突围过程中,张廷亮的棉袄、棉裤上被子弹打出了三个窟窿,棉花都漏了出来,排长、班长壮烈牺牲。曾与他出生入死的战友兄弟们,就在他眼前生死两隔,这些血色记忆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时刻激励他在革命的道路上不怕牺牲、勇往直前。
后来,张廷亮所在部队被合并到22军65师195团。此后几年,他随部队南征北战,先后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汀海、宁波等地的战役,1951年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被所在连队授予“特等枪手”称号。
1952年,他和战友们回到祖国。当时国内经济衰退、百废待兴。张廷亮被安排到地方工作,先后担任浙江省汀海县长清区大营乡乡长、海窑镇镇长,他带领当地百姓发展生产,重建家园。3年后,他光荣退伍,返回家乡。这么多年来,无论在哪个岗位工作,他都廉洁奉公、埋头苦干、为民办事,用他的话说,在党就要为公,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3年困难时期,在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他主动提出自己不领或缓领,上级颁发给他的荣誉,他也多次让给了别人。
“我这一辈子见证了共产党带领人民闹革命、搞建设、促改革的大部分历程,跟着共产党走,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一生最大的光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虽然腿脚不再像年轻时那样灵活,两鬓早已斑白,但是老人对党的那颗衷心却依然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