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习主席强调,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3月2日,习主席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风险挑战。如何正确理解生物安全的内涵与外延,如何准确把握生物安全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在第5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朱康有和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安全政策专业委员会高级研究员温元麟。
息息相关
并不遥远的话题
记者:对普通人而言,生物安全这一概念似乎比较陌生也比较遥远。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引发各界对生物安全的高度关注。如何理解生物安全的内涵与外延?
朱康有:生物安全其实离普通人并不遥远。无论是疯牛病、埃博拉病毒,还是非典、禽流感、非洲猪瘟,相信许多人都记忆犹新。在人类历史上,多次发生并造成严重损失的瘟疫,以及20世纪战争中出现的细菌战,都与生物安全有关。现在,我们一般讲的生物安全,与20世纪人类改造世界的巨大技术能力,尤其是生物技术开发造成的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威胁紧密关联。
目前,国际上关于生物安全并无统一定义。我们从其名称上不难推断,生物安全涉及具有生命活力的物体——包含动物、植物、微生物所属各种类,它们都有一定生存和繁殖能力、具备遗传与变异特征。经过自然界的长期演化,各种生物之间尽管存在“适者生存”的竞争法则,但总体上共存共处,在地球上形成了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大系统。一旦某种生物的发展遭受自然或人为的“扰动”而不能很快恢复其本来的平衡状态,就可能对其他物种构成威胁。生物安全,简单地说,就是生物体对人体及生态系统是否安全,有时特指生物体经过基因工程改造后对人体及生态系统是否安全。
温元麟:在普通人看来,生物安全更像一个学术概念,但实际上,生物安全无处不在,与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都密切相关。例如此次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上许多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生物安全可从狭义和广义来理解。狭义的生物安全是指防范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即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风险。广义的生物安全则包括重大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外来生物入侵、生物遗传资源和人类遗传资源的流失、实验室生物安全、微生物耐药性、生物恐怖袭击、生物武器威胁等等。
风险巨大
攸关全局的安全
记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提出,“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如何认识生物安全在总体国家安全中的地位?
温元麟:生物安全在总体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至少由以下3个方面的因素决定。
一是由生物安全的特性决定。它几乎涉及所有与生物体、生物制品关联的实践领域。在社会管理层面,生物安全涉及部门众多,影响广泛。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许多传统的生物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传染病疫情等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波及面更广、传播速度更快、危害性更大。此外,基因组学、基因编辑、合成生物技术等的误用、滥用或者疏忽,都可能给社会带来诸多复杂的新型生物风险。
二是由生物安全的重大风险决定。近年来,由生物安全引发的各类风险已渗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对国家核心利益产生重大影响。从全球范围看,生物安全形势呈现负面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伤亡人数多、经济损失大、防控难度大的特点。一个国家如果出现生物安全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其公民健康、社会秩序、经济运行、国家安全和政局稳定。
三是由目标任务决定。生物安全的社会治理旨在弱化或消除生物风险,重在维护总体国家安全。加强生物安全治理,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国防安全。
朱康有:2003年以来暴发的多起重大疫情,引发人们对我国生物安全的思考和关注。“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这些重要表述,体现了国家意志和顶层设计。
在总体国家安全框架中,生物安全既涉及外部安全又涉及内部安全,既有传统安全因素又有非传统安全因素,既关联自身安全又关联共同安全,且关乎人类命运共同体“普遍安全”的构建。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生物安全与人民生命健康紧密相连,其重要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