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找到你:无名烈士终有名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周玉婷 王少亭 责任编辑:李晶 2019-11-05 08:30:23

终于找到你:无名烈士终有名

■中国国防报记者 周玉婷 王少亭

前 言

金秋九月,辽宁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里举办了一次特殊的认亲仪式:6名归国的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身份得到确认,他们与亲人时隔近70年后终于“团聚”。

在仪式现场,82岁的陈虎山带着家人在英名墙上寻找着陈曾吉的名字。在这面环形的英名墙上,刻有19万多抗美援朝烈士的姓名。看着大哥的名字,陈虎山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大哥,我盼了70多年,你终于回来了!国家没有忘了你,我们终于团圆了……”

自革命战争年代以来,先后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大多数没有留下姓名。截止2018年9月,有姓名可考、已列入各级政府编纂的烈士英名录中的,仅有193万人左右。

英雄走时,虽然无名,英雄身后,不该寂寞。这些年,从国家到地方政府、从团体到个人,开展了一系列“核实烈士身份、带烈士回家”活动。尊崇烈士、祭奠烈士,逐渐成为人民心底崇高、圣洁、温情的记忆!

科技,开启认证新希望

山西省万荣县荣河烈士陵园的32座墓碑上,都只镌刻着“解放荣河烈士”6个大字,而具体的烈士信息,无从考察。

陵园义务守陵人、老党员樊晋宝经多方打听,得知当年的官兵不少来自山西省阳城、高平、翼城等地,还有部分来自山东等省。他和村里几位老党员组成志愿小组,开始自费寻找烈士家人,抢救搜集烈士资料。

樊晋宝说,“一定要让后辈人祭奠烈士时,能够知道烈士的英名。”

寻找烈士家人、搜集烈士资料,是核实无名烈士的主要方法。但因年代较久、资料不全,这项工作的难度很大,认证较困难。

2014年,第一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后不久,民政部启动了烈士遗骸DNA检测及数据库建设工作,为无名烈士认证工作带来科技福音。2015年1月,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担负了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DNA数据库建设任务,2018年7月,该研究院王升启团队首次通过DNA比对开展志愿军烈士身份鉴定。

他们使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建立多类型、多位点的遗传标记比对方法,综合烈士遗物、名字印章、档案资料等线索,在599名烈士中,最终成功确认了6位烈士的身份。9月29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认亲仪式,这6名志愿军烈士正式确认身份,与亲人“团聚”。

近日,国内首个志愿军烈士DNA数据库在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建成。退役军人事务部工作人员介绍,用科技手段确定烈士身份和亲属情况,是褒扬纪念工作的一个新领域、新突破,也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

回家,致以最高的荣光

4月3日,第六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举行,签署交接书、确认志愿军烈士遗骸、移交相关遗物,简短祭奠仪式后,礼兵护送10名烈士遗骸登上专机,踏上归国行程。

青山埋忠骨,异国有忠魂。资料显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志愿军将士,除少数团级以上干部和著名战斗英雄遗体安葬在沈阳、丹东等城市的烈士陵园外,大部分牺牲者仍安葬在朝鲜或散葬在韩国。

“中国有句古话,叫落叶归根。从2014年起至今我国一共迎回了599位烈士遗骸,在2015年我有幸参加交接任务,我与战友们都倍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专机飞行员赵迎坤说。对仪式的准备细节,他印象深刻:机务官兵花了足足3天时间,把飞机上下打扫一遍。还根据棺椁尺寸,用最好的不锈钢制作固定支架,内贴防缓冲胶皮,防止飞行颠簸碰撞。同时,还准备了两大箱毛毯,盖在烈士棺椁上,因为高空飞行机舱温度低,盖毛毯可以让烈士们回家“暖和”些。

“我从新闻中得知志愿军遗骸回国的消息后,激动得好几个晚上都没睡好觉,60多年了,我的战友们终于回家了。”一位志愿军老兵说,“与壮烈牺牲、留在异国他乡的战友比,我是幸运的。现在他们回家了,我终于可以去志愿军烈士纪念园,跟他们说说埋藏了60多年的心里话了。”

同一时刻,退役军人事务部联合多家中央级媒体发起了“寻找英雄”活动,为自2014年迁回沈阳安葬的599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寻找亲属。数以亿计观众通过媒体报道,共同感悟烈士荣光。

消息发出后不久,一条条振奋人心的好消息陆续传来,河南省济源市找到了周少武烈士的亲属线索。烈士后人周波和姐姐周金霞抱着大爷爷周少武“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泪眼模糊:“我们生在和平年代的这一辈,永远怀念他。”这件事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位退役军人苗涛说:“战友们都很关注这件事,周少武烈士是我们的英雄前辈,我们一定会去祭拜他的英灵,烈士永垂不朽!”

寻找,不漏掉一个烈士

退役军人事务部发起“寻找英雄”活动后,除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积极响应外,许多普通群众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自2007年起,河北省唐山市民张红琢行程6万余公里,走访20多座城市的240多个烈士陵园,搜集整理3.5万余名烈士信息,发出数千封寻亲信,已帮助850名烈士找到了亲人。

“当年唐山大地震时解放军救了我们,我也要用我的方式回报烈士!”50多岁的张红琢,一边在烈士名录上用笔勾画着各种标记,一边平静地向记者介绍着往昔。

“每一个烈士的背后都有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了解每一个故事对我都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我已经把这件事当成我一辈子的事业,只要我还能动,我就一定会坚持下去。”张红琢虽然头发已花白,但信心异常坚定。

青山迎忠骨,精神永流传。9月23日,在江苏徐州,14名新认证的淮海战役烈士英名整整齐齐地增补镌刻在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碑廊内的烈士英名录上。据了解,自2011年淮塔管理局开始烈士补录工作以来,共补刻淮海战役烈士名单192个。

“烈士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寻找烈士,我们的要求是不错过任何一条信息,不漏掉一个烈士!”江苏徐州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局蒋越锋局长说,“我们开展烈士补录工作是呼唤大家对烈士及其亲属的敬重厚爱,呼唤对牺牲精神的褒奖与弘扬。”

各级政府保护无名烈士墓、核实无名烈士身份的脚步从未停歇。江西省吉安市东固革命烈士陵园,1486名散葬烈士被集中安葬;山东曹县为53名无名烈士修建烈士陵园;江苏省东海县将22名散葬烈士墓集中搬迁到烈士陵园……

在保护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国防观念也得到不断增强。江苏省新沂市十人桥烈士陵园有5座无名烈士墓,是2016年窑湾镇沂运村村民修缮加固房屋时发现的,经镇政府找寻、挖掘后,迁葬到这里。此后3年的清明节,沂运村都会自发地有代表到十人桥烈士陵园扫墓。“他们是为了保护沂运村民牺牲,即使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沂运村所有村民就是他们的亲人。每年清明节,我们都会派人来祭扫。”前来参加悼念的村民代表说。

“一个农民的房梁上且有一本家谱,那么一个国家呢?”军旅作家王树增曾经发出这样的反问。无名烈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理应青史留名。全社会都有责任、有义务参加到寻找无名烈士、为烈士正名的行动中来。我们的事业不只是一代人的事情,信念薪火相传,只要还有一个烈士无名,寻找工作就永不停止。

党的十八大以来

部分关于无名散葬烈士的安置数据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