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喀喇昆仑的另一种“军姿”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张强 李蕾 徐俊 索延客责任编辑:李晶2019-11-04 13:31

逼仄的船艇发动机舱内,李小兵正维修设备。

李小兵:某边防团巡逻艇分队二级军士长

“我在班公湖修船艇”

深夜的班公湖清冷寂静,几艘船艇静静地停靠在码头上。其中一艘船艇,闪着星点手电光,不时穿破夜幕。在钻入发动机所在的船艇底舱忙碌了好半天后,二级军士长李小兵终于完成了排除故障任务。爬出船舱,他吸了口新鲜空气。

海拔高达4200多米的班公湖,是祖国西部边防海拔最高的水域,李小兵所在的某边防团巡逻艇分队就驻守在这里,被誉为“西海舰队”。

自从1998年入伍,李小兵在喀喇昆仑守了21年,从热血少年成长为保障船艇任务的老兵,他经历了8任连长、12任指导员。

李小兵本来是当艇长的。那时,他坐在敞亮开阔的驾驶间,亲手驾驶船艇划开班公湖的碧波。

连队所在地山高水远,地理环境特殊,船艇发动机的磨损和故障率远高于低海拔地区。李小兵渐渐发现,有太多问题,他和战友们不可能依靠厂家保障、根本找不到“外援”,只能靠自己想尽办法来解决。为此,他从驾驶室钻进了狭小的发动机舱,自学维修技术,“啃”起了船艇维修这块硬骨头。

手中的“武器”从方向盘、操作杆换成钳子、扳手,脚下的“战场”从宽广开阔的湖面,变成黑黢黢、满当当、高度不过1.2米的小船舱。

李小兵的任务变了,他开始习惯性地趴在发动机下,打着手电筒,与线路零件每天“缠斗”。

经年累月地在发动机底下摸爬滚打、与机械零件打交道,李小兵和修艇小队的成员们,习惯了穿着总是洗也洗不干净的衣服。他们身上总渗着机油味,远远一闻就能够分辨出身份;脸和手也是黑黑的,机油的污痕渗进皮肤,很难清洗。

对此,李小兵和修艇的战友们想了不少“高招”:脸上的油污,要用毛巾沾着洗洁精洗;手心的掌纹多、手背的皱纹多,在高原上生活得久了,指甲盖边缘也有缝隙,他们就用洗衣粉和着细沙搓手,再用鞋刷蘸着洗洁精刷洗……

李小兵那双手掌里,油污的痕迹仿佛永远擦洗不干净似的。他却咧嘴一笑,仿佛这是坚守岗位的“荣耀勋章”。

渺无人烟的高原,把李小兵锻造成修理技术“大拿”,焊接、钳工,啥也难不倒他。闲暇时间,他带着战友研究维修难题——发动机上有零件损坏,他们用硬度、刚度相似的“活塞销”手工打磨,制成替代零部件;他们还自己设计工具,做翻转架、做拉拔器。

每一个攻克难题的日子里,李小兵都会有一种别样的幸福感与成就感涌上心头。他热爱脚下这个战位、这份事业,尽管每次执行任务,他都搞得“灰头土脸”、满身油污,但他仍怀着一份热情,并为工作中的进步感到骄傲。

对李小兵来说,在“幕后”维修船艇的工作,与驾艇执行任务的战友没有区别。“高原的岗位,缺了谁也不行啊……”他常说,即使身处不同战位,但连队战友们的心是团结在一起的,永远都是在并肩战斗的。

清晨,班公湖又迎来了新的一天,天还黑蒙蒙的,李小兵带队来到码头边,开始进行巡逻前的备航工作。

岸边停靠的船艇,要挨个启动检查。忙碌的时间过得飞快,太阳在这段准备过程中,升起来了。

这一刻,初升的朝阳映红雪山上皑皑的白雪,班公湖水面如此澄净。李小兵望着眼前熟悉的景色,仍然觉得百看不厌。

喀喇昆仑山上,又是朝气蓬勃的一天;这群守山的人,忙碌的身影永不停歇。

(摄影:代锡科、刘晓东、朱家福)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