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精神丰碑”永不褪色

——我国第一部革命纪念设施志暨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卷编纂纪实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韩刚 陈永红 责任编辑:丁杨 2019-10-09 10:26:57

安徽金寨革命烈士纪念塔。陈永红 摄

苍山巍巍,江水泱泱。英烈精神,永续传扬。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第6个烈士纪念日前夕,我国第一部革命纪念设施志暨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卷,由军事科学院解放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和退役军人事务部褒扬纪念司组织编纂完成。

“遍布各地的烈士陵园,是先烈们的安息之所;耸立于陵园中的烈士纪念碑,是我们永远景仰的精神丰碑。”军事科学院解放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主任郭志刚告诉笔者,习主席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对烈士陵园的规划、建设、修缮、管理维护。“在修志编史过程中,英烈的事迹震撼着每一位研究人员的心灵。历时一年半时间,我们完成了这部87万余字、1600余幅图片和地图的志书编纂,既是用实际行动向苍松翠柏掩映下的忠骨致敬,更是为了把英雄故事永续传承,让英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永远激励国人前进。”

每一处纪念设施都是一支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

让英雄故事成为“国家记忆”

青山埋忠骨,苍松慰英灵。风景秀丽的瑞金叶坪革命旧址群,庄严肃穆,碎金般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印在红军烈士纪念塔上,折射出夺目的光芒。塔的正前方地面上,铺写着“踏着先烈血迹前进”八个苍劲大字,与烈士塔形成一幅完整的构图,让人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地肃穆前行……

每一处纪念设施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军事科学院解放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军事志研究室主任李涛告诉笔者,1934年2月2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隆重举行红军烈士纪念塔揭幕典礼。朱德号召大家继承先烈遗志,踏着先烈血迹前进。红军走后,国民党军队害怕群众看到纪念塔会怀念共产党和红军,就下令拆毁。当地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悄悄来到叶坪广场,把仅有完整的“烈”字石板抬回家中隐藏,一直珍藏到全国解放。1955年,国家在遗址上按原貌进行了修复。

“烈士纪念设施,在敌人眼里是必须扑灭的革命火焰,而在党和人民群众心中,是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李涛说,“目前,全国共有各类烈士纪念设施100多万处,其中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277处,建立时间自辛亥革命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大部分经历了多次修缮或改扩建,但记载的史料还不够准确、系统、全面。一个国家的‘烈士记忆’关乎国家的尊严与形象,更事关一个民族对自身历史的集体认同。我们提出编纂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卷这一想法后,得到军事科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并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帮助下立了项。”

“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卷从修志编史角度,对277处纪念设施的方位、形状、历史沿革、建设与修缮历程、现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史实、纪念设施开发利用等情况做了全面系统详细梳理和规范。这对于纪念和宣传革命烈士事迹、开展爱党爱国爱军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规范全国烈士纪念设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从田说。

每一处纪念设施都承载着党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让英烈精神滋润民族心灵

从2014年国家设立烈士纪念日起,每年的9月30日,从首都北京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到遍布祖国各地的烈士纪念场所,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各族各界群众,大江南北的中华儿女怀着共同的心情,致敬英烈、缅怀英烈、传诵英烈。

“岁月会抚平伤痕,却永远抹不去情感的共鸣。”据统计,全国每年有1.5亿多人次的群众瞻仰祭扫烈士纪念设施。每一个深深的鞠躬,每一次深情的仰望,都在表达对英烈的缅怀、对历史的敬畏。这种缅怀与敬畏也同样融入纪念设施卷编纂全程。

编纂过程中,各地烈士纪念设施管理单位主动提供反映纪念设施建设的文稿和图片,编写人员走进一处处革命烈士纪念设施访谈了解,依据《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二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国抗日战争史》《抗美援朝战争史》等权威史料,对纪念设施关联的历史史实和人物进行反复核实,收集文稿和图片进行编修。

研究中心副主任曲林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每天都是怀着敬畏历史、缅怀先烈的心情投入工作。在编写过程中,心灵经常受到强烈震撼!”

“饮水思源,将心比心,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我们编纂纪念设施卷就是要永远铭记英烈们的不朽功勋,让每个中国人牢记革命先烈的牺牲奉献,让他们的精神永远滋养民族的心灵。”副研究员黄学爵说。

每一处纪念设施都是一座世代守望的灯塔——

让信仰之光照亮前行道路

习主席强调,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负责纪念设施卷地图编制的工程师国兰玲说:“当我把每一座革命烈士纪念设施按照不同的地理坐标分别标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上的时候,深深地感受到这些纪念设施所展示的一个共同的精神坐标:共产党人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不惜牺牲、不懈奋斗的坚定信仰。”

和平年代,战火硝烟远了,流血牺牲少了,但英雄从未缺席。一处处烈士纪念设施如同一座座灯塔守望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说起与这部纪念设施卷相关的后续工作,李涛踌躇满志:“军队党史军史研究工作者有责任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英雄讴歌。革命纪念设施志暨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卷已被列入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印刷出版后,我们将配合退役军人事务部褒扬纪念司,在相关网站使用最新的烈士纪念设施内容,推出准确、翔实、丰富的革命历史和英烈故事。下一步我们还将从适合基层官兵、地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方便阅读的角度,把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卷这本史志工具书,按照5个战区分解,增加革命历史和英烈故事的内容,编辑成简本,使之成为激励部队官兵和地方青年献身国防、报效祖国的精神动力。”

“你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奋斗在你为之奋斗的事业中。”每一次对历史的回望,都是为了新的出发。圆满顺利完成的我国第一部革命纪念设施志暨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卷为相关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极大地鼓舞了研究人员的信心。研究中心副主任翟清华说:“让信仰之光照亮前行道路。今后,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军队党史军史和战史的丰富资源,在革命纪念设施志的主题下,做好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卷、国防教育基地卷、革命纪念地卷、战役战斗遗址卷等编纂工作,让宝贵的红色资源不断助力中国梦、强军梦的实现。”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