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讲堂丨中国工程院院士韩雅玲:用心呵护心脏健康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白天任 李洋 责任编辑:王凤 2022-07-10 10:04:03

中国工程院院士韩雅玲——

用心呵护心脏健康

【专家档案】韩雅玲,中国工程院院士,北部战区总医院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擅长复杂危重冠心病介入治疗和抗血栓治疗。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

心脏是人体至关重要的器官,可以推动全身血液流动,为身体提供充足的氧气和养分。如果心脏功能受损,可能造成重要脏器供血不足,引发许多并发症,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心脏功能受损的一种急性病症。随着现代生活节奏、饮食习惯的改变及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影响,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年龄也呈现年轻化趋势。

心梗的预警信号

心梗是可防可治的。了解心梗发病前的警示信号对预防疾病发生、及时进行抢救至关重要。约半数以上的心梗患者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有前驱症状,如原有的心绞痛症状加重、发作时间延长;原来使用的硝酸甘油药物效果变差;继往无心绞痛症状者突然出现长时间不缓解的心绞痛。

心梗的主要症状表现有以下几种:①突发剧烈胸痛。突然出现持续性胸痛(胸口像被重物压迫,导致呼吸困难、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有时疼痛会向牙齿、下颌、咽部、颈部、肩部、手臂、背部、上腹部放散,休息后不能缓解。曾经出现过活动后胸痛、既往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胸痛可缓解的患者,一旦出现持续性加剧的胸痛,要警惕心梗发生。②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这些症状可能是肺部疾病或心血管疾病所致。如果既往没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肺部疾病,近期无咳嗽、咳痰、发热等感冒症状,突然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时,要警惕心梗发生。③大汗。周身冷汗淋漓、四肢发凉,即使不活动也会不由自主地出冷汗,甚至可以浸湿衣物。④心悸。突然心慌不安,伴有烦躁、恐惧、焦虑、脉搏加快或不规则等情况。当伴有虚弱、头晕和气短等症状时,可能是心梗合并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⑤胃肠道症状。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反酸、烧心、腹痛、腹泻等类似胃肠炎的症状。⑥低血压、休克。心梗常可引发低血压。大面积心梗(梗死面积大于40%)时可引发心源性休克,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小于90mmHg、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心率增快、脉搏细弱、尿量减少(尿量每小时少于30毫升)等。此外,心梗还可表现为头痛、头晕、咳嗽、肢体瘫痪、一过性晕厥(意识丧失)、肢体抽搐、口唇皮肤发绀(皮肤青紫)等不典型症状。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早到医院检查、治疗。

发生心梗时如何救治

应急自救、送往医院抢救治疗和恢复期康复治疗是救治心梗的3个重要方面。

在心梗的救治中,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患者发病后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对心脏功能造成严重威胁,甚至影响生命安全。据统计,一旦冠状动脉闭塞时间达到18分钟,就会发生心内膜下的心肌细胞坏死;当冠状动脉闭塞时间达到3小时,坏死区会扩大到心肌全层的三分之二;当冠状动脉闭塞时间达到6小时,病情会进一步加重,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如果发现身边人突发心梗,要保持镇定,立即实施如下急救:①拨打120,尽快与医院、急救中心联系,请医生速来抢救或送往医院救治。②就地平卧,立即让患者就地平卧,双脚稍微抬高。严禁搬动患者,任何搬动都会增加心脏负担,甚至危及生命。③镇静,如有常备药箱,立即让患者含服硝酸甘油片,同时口服1~2片安定片,帮助患者镇静。④吸氧,如有条件立即让患者吸氧。⑤心肺复苏,如患者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出现意识丧失的情况,应立即进行持续的胸外按压,直至医生到来。如附近有自动体外电除颤仪(AED),在持续实施心肺复苏的同时,周围帮助人员应尽快取来AED,按照说明书步骤尽快实施电除颤。

送往医院后的抢救治疗一般包括吸氧、生命体征监测、立即口服抗血栓药物等。最重要的是进行心肌再灌注治疗,即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使血流再通。

心梗患者脱离生命危险后应进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有助于使患者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生活质量水平。康复治疗的具体内容包括改变生活方式(指导患者戒烟戒酒、合理饮食、科学运动及进行睡眠管理)、“双心”健康(帮助患者恢复心脏功能和心理健康)、按照医学指南用药、对心梗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估与改善。运动康复计划应因人而异,建议病情重、预后差的心梗患者缓慢进行运动康复,反之可适度加快进程。运动康复应循序渐进,从被动运动逐步过渡到主动坐位、坐位双脚悬吊在床边、床旁站立、床旁行走、病房内步行、上1层楼梯或固定踏车训练。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心脏疾病十分重要。建议战友们注意以下几点:

规律生活。长时间熬夜容易增加心梗发生的概率。建议战友们早睡早起,每晚的睡眠时间尽量在7~8小时,避免长期熬夜。

重视情绪管理。适度参加社交活动,保持心态平和,尽量避免精神紧张、大喜大悲。如果察觉自己心理状态较差,可及时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

坚持运动。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利于保持正常体重、增强心肺功能。建议大家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3~5次。

控制体重。超重或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体重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2。建议战友们保持体重指数在18.5~23.9,男性腰围小于90厘米,女性腰围小于85厘米。超重或肥胖的人群在减重时不要过快。一般建议超重或肥胖的冠心病患者在6~12个月内减掉体重的5%~10%,再逐渐达到标准体重。

合理膳食。做到按时进餐、饮食有节,避免暴饮暴食。日常饮食注意食物品种多样,每日应摄入谷薯、蔬菜水果、畜禽肉鱼蛋奶、大豆坚果、油脂五大类食物。尽量减少肥肉、动物内脏、猪油、奶油、鸡油的摄入,避免用椰子油和棕榈油,少吃含有人造黄油的糕点、含有酥油的饼干和油炸油煎的食品。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包括味精、防腐剂、酱菜、调味品中的食盐。血压升高或出现心衰时更应严格限制食盐的摄入。

戒烟戒酒。烟草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可引起血管痉挛,降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造成心肌缺氧。过度饮酒会损伤冠状动脉,引起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建议心梗患者戒烟戒酒。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心梗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从而实现疾病的早预防、早干预和早治疗。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在一级亲属中,男性小于55岁,女性小于65岁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更应及时体检,特别要关注高血脂和高血压两种危险因素,以便进行早期有效的干预。

(白天任、李洋整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