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中部战区总医院门诊部大楼前,一行石刻铭文格外醒目:一切为了人民健康!
人民至上,生命重于泰山。这个承诺,扛在中部战区总医院所有人的肩头,更刻在每个人的心中。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这家身处疫情中心的军队医院一开始就投入战斗,最早派出医疗队进驻地方医院,整建制投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疫情一起抗,家国一身扛”
“你们是光明的使者、希望的使者,是最美的天使,是真正的英雄!党和人民感谢你们!”3月10日,聆听习主席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重要讲话,中部战区总医院支援武汉市肺科医院医疗队护士长刘孟丽感到十分振奋。
此时,刘孟丽和同事们已在疫情一线坚守近两个月。1月21日,刘孟丽跟随医院派出的第一批40人医疗队,紧急驰援收治危重症患者的武汉市肺科医院。这是军队向地方最早派出的一支医疗队。医生全部具有丰富的一线临床经验,参加过多项重大任务,28名护士中有14名护士长,大多拥有中高级职称。
5天后,医院再次派出由22名医护人员组成的第二批医疗队,支援武汉市第七医院。紧接着,医院紧急改造内科楼,成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全力保障患者救治……
“这里是我们的‘第二故乡’,这里有我们的父老乡亲。”中部战区总医院领导动情地说,“打不好这一仗,我们有何颜面面对他们?”
一页页摁满红手印的请战书、一声声铿锵有力的誓言,响应着使命的召唤,回应着生命的呼唤。
原本打算办婚礼的感染科护士王艳,收起洁白的婚纱,穿上防护服返回战位;休假在家的舒纯、王欢、刘军林、张晓梅、刘芬等医护人员“逆行”返岗,主动请战;孩子还没有断奶的护士长周守凤、护士卞迪和王欢欢,不约而同地选择把孩子托付给家人,直奔一线……
那天,医生杨波回家收拾衣物,对10岁的儿子乾乾说:“爸爸要好多天不能回家,妈妈白天要上班,爷爷奶奶身体不好,所以,交给你一个任务。你要负责照顾妹妹,能做到吗?”
“包在我身上,我已经是个男子汉了!”听到儿子的回答,杨波强忍泪水,转身离开家门。
战“疫”一线,有多少义无反顾,就有多少亲情守望。
有一种母爱叫“遥祝”——女儿两岁生日那天,已在发热诊区坚守一个多月的医生胡芳,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虽然妈妈没有办法陪你过生日,还是要祝你生日快乐,永远健康快乐!!!”短短一句话,3个感叹号,倾注着母亲对女儿的爱和思念。
有一种父爱叫“传承”——生日那天,医生李奕博在请战书上摁下了指印。父亲得知后,欣慰地说:“你这个生日有意义。”提起同为军医的父亲,李奕博脸上满是骄傲。抗洪抢险、抗击非典、汶川抗震救灾……“像父亲一样去战斗”是他从小的梦想,如今成为现实。
“疫情一起抗,家国一身扛。”那天深夜,收到爱人的这条微信,医护人员陈骊眼眶红了。此时此刻,她的家人分散在4个地方:孩子跟着姥姥姥爷在随州,每天对着墙上的照片叫爸爸妈妈,公公婆婆在武汉居家隔离,同为军人的爱人也战斗在抗疫一线……
“我相信,咱们共举薪火,就一定能把这座英雄的城市重新点亮。” 陈骊给爱人转发了微视频《“我是武汉”》。她特别喜欢里面的一句话:“樱花已绽放,让我们干了这碗热干面。一起战,一起赢!”
“这是我们的阵地,这是我们的战位”
这是一场不期而至的遭遇战。
自武汉市通报第一例不明原因的病毒肺炎疫情起,中部战区总医院发热门诊患者陡然增加,最高时一天达数百人。
厚重的黑眼圈,疲惫的身躯,沙哑的声音……已退休6年多的老专家靳桂明,在身患肿瘤的情况下,主动挑起重担,指导将内科楼48小时内改造成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标准病房,为第一时间诊治患者赢得了时间。
为以最快速度完成科室改造,达到定点医院标准,疾病预防控制科主任王琼书连续奋战几天,奔波在各个楼层点位,高标准完成了改造病区“三区三通道”的规范化建设。
技师董玉梅一次次深入感染风险极高的实验室,对临床重症患者进行样本采集和检测,为治疗提供详细准确的病原学诊断。技师王家露把行军床搬到疾病预防控制科,一住就是一个多月。王琼书心疼地说:“她像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
医院派出的第一批医疗队到达武汉市肺科医院后,全体队员集体上阵,将一间间普通病房迅速改造成隔离病房。
很快,新开的病房又被挤满了。医护人员想尽办法,能多加一张床就多加一张床,能多收一个患者就多收一个患者。人手最紧缺的时候,4个护理小组要负责5个护理单元,连备勤的人都没有。
“这是我们的阵地,这是我们的战位!”看着眼睛里全是血丝的医护人员,医院领导眼含热泪,语气坚决,“武汉的父老乡亲都看着我们,我们誓死不退!”
对新冠肺炎的认识,起初就像一束光照进黑暗洞穴:你能看见疫情最危险的一角,但四周仍是一片未知的黑暗。
率先拉响全院警报的那一刻,感染科主任江晓静就决定做一束光。“哪怕只能照亮一角,也能带来信心和希望。”在医院党委的全力支持下,这位军内外著名的传染病专家,联合院内外其他专家深入一线会战……
一束光,汇聚更多束光,驱散黑暗,迎接光明——
很快,在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的基础上,中部战区总医院新冠肺炎诊疗规范出台,中西医结合疗法和“一人一策”精细化治疗方案得到推广。
3月10日,经过医护人员25天的精心治疗,56岁的重症患者钟汉平顺利度过危险期,转入普通病房观察治疗。同一天,89岁的患者谢敏治愈出院。截至目前,中部战区总医院发热门诊量达1.3万余人次,新冠肺炎专区累计收治患者829人,治愈出院739人。
“我们的初心就是救人,我们要和患者一起挺住”
一场特殊的满月礼,在儿科病房举行。
“感谢你们,最可爱的军医!”尽管隔着手机屏幕,但看到健康成长的孩子,李女士与丈夫还是激动得直掉眼泪。
1月27日,中部战区总医院紧急收治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的患者李女士。入院时,李女士妊娠未满35周。经医院会诊救治后,李女士于当日成功分娩。宝宝两次核酸检测均显示未感染病毒。李女士和丈夫给宝宝起名“壮壮”,希望他能茁壮成长。
到了壮壮满月的日子,壮壮的“临时爸爸妈妈”来到病房。儿科护士长杨新凤拨通了壮壮父母的视频电话。手机屏幕另一端,躺在感染病房的李女士泪如雨下。
连日来,一幕幕温馨场景,在中部战区总医院各个隔离病房上演着。
冬春季节的武汉有些阴冷,隔离病房里,穿着3层防护服的护士叶慧林却常常大汗淋漓。在感染内科三病区,患者们亲切地称叶慧林为“小叶子”,因为叶慧林用热情主动、周到细致的服务,赢得了他们的信任。
信任,还来自源源不断的鼓励。在感染内科二病区病房,尽管防护服裹得严严实实,但患者不仅记住了负责人张勇望闻问切时的沉稳自信,还记住了他的热情鼓励:“相信我,也相信你自己!”
“如果你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那是因为你离患者还不够近。”这些天,张勇和同事们记住了老专家靳桂明的一句话:“我们的初心就是救人,我们要和患者一起挺住。”
“我们的样子,就是军医应有的样子。”许多刚到中部战区总医院的年轻人,是通过院史馆里的一张照片认识这位老军医的。那张照片,是一位在保卫边疆作战中负伤的战士与曾经救治过他的5名军医的合影。这5名军医中,最年轻的一位就是靳桂明。
当年,医院奉命救治伤员,刚毕业不久的靳桂明负责一位重伤战士的救治工作。“无论如何都要救活他!”她和战友日夜守护在重伤战士身边,直至他康复。
靳桂明至今忘不了前线将士叫响的那句口号:“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家。”她说,从那以后,她知道了军医肩上的分量有多重。
如今,看着已退休的她仍奋战在抗疫一线,年轻的医护人员也明白了自己肩上的分量有多重。
大江东去,不舍昼夜。随着抗疫形势日趋好转,胜利的曙光已出现在武汉三镇。春风吹拂汉阳树,芳草又绿鹦鹉洲。中部战区总医院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感动了一座城市,激励着千万市民。
护士陈丽湘读高三的儿子,代表同学们给妈妈写了一首歌:“黄鹤楼屹立在黑夜中,默默等待着凯旋的英雄。总有人会站在你的身后,武汉永远与你共济同舟……”
(解放军报武汉3月1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