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后的今天,直升机机长孙自武仍清晰地记得护航编队首次成功解救遇险外籍商船的那一刻。
2009年1月29日上午,中国海军首批护航编队接到希腊商船“ELENIG”号的紧急呼救。编队指挥员果断下令,派出直升机进行救援。孙自武果断按下发射按钮,信号弹在空中炸响,7艘疑似海盗小艇纷纷逃离。
那次对外国船只的解救只是一个开始,在中国海军护航编队的10年航程中,不断深化国际合作的生动画面屡屡上演,和平友谊的航迹在远海大洋不断延伸。
打开“窗口”,彰显和平中国形象
2016年5月31日,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当一些坦桑尼亚市民看到中国海军第22批护航编队官兵的身影时,都友好地含笑致意,热情地竖着大拇指高呼“Good!China!”
这样的场景,在中国海军的护航历程中数也数不清。10年间,护航编队友好访问6大洲63个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一次护航任务,就是一次国家政治外交活动;而走出国门的护航官兵,就是传播和平友谊、展示中国军队形象的国家使者。
2016年6月17日,湘潭舰缓缓靠上德国基尔军港码头,加入到“基尔周”活动多国海军序列。当天上午,第23批护航编队指挥员拜会了当地的军政要员,基尔市市长握着他的手,兴奋地说道:“欢迎来到基尔,非常荣幸迎接来自遥远东方的中国客人。”
在交流中汲取营养,在互动中传播友谊。以护航为“窗口”,中国海军持续拓展对外交流合作,一路撒下友谊的种子,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海军的崭新风采,树立了中国和平友好的大国形象。
亮出“名片”,履行大国责任担当
2015年,一张来自也门的“牵手照”红遍网络,画面上,中国海军女兵郭燕牵着一个华侨小朋友的手,正带她上舰回家。尽管历经战火煎熬,但女孩一脸童真的微笑,在她们身旁,祖国的战舰屹立如山,撑起了一片安宁。
“中国海军,带你回家!”这掷地有声的八个字,让国人为之动容。事实上,这八个字,同样温暖了许多外国友人。当年3月29日至4月7日期间,第19批护航编队在成功撤离中国公民的同时,还将15个国家的279名公民安全撤出。
“几天前,我还在面对炮火和死亡,而此刻,我已站在了祖国的土地上。你想象不到我内心有多么感谢中国。”从也门回到祖国的斯里兰卡侨民格伦·爱德华动情地说。
有人说,中国崛起是“21世纪最激动人心的大事”;也有人对此心生疑虑,甚至到处散布“中国威胁论”。而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以一次次充满人道主义的国际救援行动,向世界亮出了一张负责任大国的闪亮“名片”: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军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2013年9月,第16批护航编队盐城舰奔赴地中海,执行叙化武护航任务;2014年3月,第17批护航编队长驱3500余海里,参加马航MH370航班联合搜救;2017年4月,第25批护航编队16名特战队员登上图瓦卢籍商船“OS35号”,抓捕了3名海盗,成功解救出19名船员……
对此,军事专家张军社感慨地说:“中国海军已成为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行动积极参与者,是构建和谐海洋的一支重要力量。”
架起“桥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1年5月5日清晨,中国香港“富城”轮遭到海盗登船袭击,船上24名中国船员躲入安全舱等待救援。第8批护航编队马鞍山舰和千岛湖舰接到营救任务后,高速驶往事发海域,然而,即便用最快的速度航行,也需要50多小时的时间。
危急时刻,编队紧急协调北约508编队、美盟151编队、欧盟465编队和正处于事发海域巡逻的印度巡逻机提供支援。在多国海军的合作之下,“富城”轮成功获救。
这正是亚丁湾上多国合作的一次生动实践,编队指挥员韩小虎告诉记者,事实上,正是因为中国和其他国家海军确保了亚丁湾590海里国际航道的安全,使得另外一些国家和组织的海军有更多兵力部署在索马里以东打击海盗。
亚丁湾并不算大,面积相当于5个渤海,可这里最多时却云集了20多个国家的40多艘护航舰艇。在这样一片“合作之海”,护航编队在中外之间架起了一座深入交流、密切协作的“桥梁”。
当下,我护航编队已建立起与多国海上护航力量信息共享的机制,在互信、平等的基础上,展开组织指挥、通信联络、医疗服务等多方面的交流,推进彼此合作向深层次发展。自第3批护航编队与俄罗斯海军组织“和平蓝盾-2009”联合军演以来,中国海军以护航为契机,参加中外联演140余次,并积极与外军展开各项交流合作,不断加深彼此间的友谊与互信。
持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的中国海军,诠释了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